一路無話,且說洪信來到了江西信州龍虎山下。在眾位地方官的簇擁下,一步步走入到了上清宮門前。上清宮許多道眾早已知曉天使欽差駕到,鳴鍾擊鼓,香花燈燭一派仙樂嫋嫋。
眾多道眾中,為首者乃是一位仙風道骨鶴發童顏的老道。老道率眾多道士降階相迎,口中宣號:無量天尊。
洪信不敢怠慢,連忙上前拱手施禮。口中言道:“下官殿前太尉洪信,拜見張天師,今日得見,實在是下官三生有幸。”
洪信拱手施禮,卻見老道哈哈大笑。那老道還禮說道:“非也非也,貧道乃此間三清殿主持監宮。非乃天師真人。”
洪信聞言,心中不禁有些不自在,便向主持真人問道:“敢問真人,張天師何在?”
主持真人拂動白須娓娓道來:“這代祖師號‘虛靖天師’,性好清高,倦於迎送,自主在龍虎山頂,結一草廬,修真養性,不問世事。”
洪信也不好說什麼,都說牛鼻子道士牛氣哄哄,想不到這個天下道士的頭頭兒更是擺譜大的沒邊。但是也沒有什麼辦法,自己乃是奉仁宗天子的聖旨辦事,這件事要是辦不好,雖說仁宗天子仁厚不會說什麼,但是那滿朝的文官的彈劾可是讓人不寒而栗。
洪信耐住性子,虛心向主持真人請教道。“敢問真人,如今天下瘟疫橫行,生靈塗炭,今天子令下官為使,著請天師進京祈福,救濟萬民於水火。如今天師清高,如何得見?”
主持真人麵帶微笑,稟言道曰:“如見天師,需得太尉拿出一點至誠心,戒齋沐浴,更換布衣,休帶從人,步行上山禮拜,叩請天師,方許得見。太尉若辦成此事,對天下萬民也是一件無量的功德。”
洪信心中雖有不悅,但也無可奈何。於是當夜住在上清宮,按主持真人的指點焚香沐浴,換上一件新鮮布衣。待得五更時分,洪信攜帶丹書禦旨,持一根竹杖,亦步亦趨,徒步上山。
話說這高人所居之所,居室崎嶇難至,隱虎藏狼,期間怪風呼嘯,雲隱風淡。叢林中是不是傳來幾聲虎嘯狼吠。這洪信本也是武將出身,雖說不能力劈猛虎,但是多有幾番武將的凶煞之氣。洪信聞得猛虎之聲,根據經驗判斷此山中猛虎離自己甚遠,心中也就戰戰兢兢的快步前進。林中偶爾也會傳來沙沙之聲,洪信判斷此乃林中巨蟒挪動之聲。這龍虎山名曰龍虎,想必期間更是有青蛇白虎之類的異物。洪信雖然征戰沙場數年,但多年來身居殿前太尉養尊處優,雖仍有武將的悍勇,但也是心驚膽戰,步步驚心。
披星趕月山中行走,不覺間洪信已經行至一處盤坡輕徑處。此處小溪潺潺,綠竹叢叢。忽然聞得笛聲淼淼,放年望去,一個身騎青牛的道童,沿著山路緩緩而來。待道童走到近前,洪信仔細端詳道童模樣,隻見得道童唇紅齒白,頭挽雙髻,一襲青衣,手持一根鐵笛,倒是與一般道童有所不同。
洪信見道童前來,連忙上前招呼,不敢失了禮數,正所謂宰相門前七品官,這龍虎山中的道童想必也是不凡。
洪信對道童說明了來意,表明求見張天師的意圖。隻見那道童不聞不問,隻顧得吹奏鐵笛。洪信不禁有些惱怒,連聲盤問。隻見那道童哈哈大笑,指著洪信說道:“你此間來意,張天師已經知曉,天師已經駕鶴乘雲去你那東京汴梁,見你那天子陛下去也。”
洪信那肯聽信一介小童的兒戲之言,心中多有惱怒,於是便不再多言,轉身離去。道童乘騎青牛也自顧遠去,遠處笛聲悠揚,待洪信轉過幾個山坳,便再不聞笛聲。
話說這洪信在龍虎山中轉悠了一日,山中崎嶇難行,懸崖峭壁。最後實在找不到任何上山之路,便也死了心思。再尋得舊路,奔下山來,尋找那主持真人盤問一二。
話說洪信下山來到上清宮中,主持真人早已經備好香茗,迎接洪信歸來。主持真人問道:“太尉可曾見得天師?”
洪信氣急敗壞的大聲訴說了一路上所見所聞,至於偶遇道童之事,便也一五一十的娓娓道來。主持真人一聲歎息:“太尉真乃無緣之人,那道童正乃天師,此代天師,道法驚奇,四方顯化,極為靈驗。今太尉有緣得見天師化身,卻肉眼凡胎不識真人,可惜可歎啊。但是天師既然承諾已去東京,想必此時已經到了,太尉的使命也算是大功告成,待太尉回到京城,想必祭天大典已經完成,太尉也可放心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