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闖紅燈與目標依賴(1 / 2)

9.闖紅燈與目標依賴

駕照管理新規—闖紅燈扣6分

(編輯/Mike)

闖紅燈的目標依賴

中國人喜歡闖紅燈,而且這種行為似乎與受教育水平無關。不論有沒有接受過教育,也不論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大多數人在紅燈麵前總是表現出同樣的迫不及待。為什麼一個在路邊閑逛的人,會跟忙碌的上班族一樣闖紅燈呢?為什麼那些深知破壞規則會帶來效率損失的人,也經常闖紅燈?更為奇怪的是,他們可以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浪費很多時間,甚至可以什麼事情都沒有地在馬路邊遊手好閑,卻在紅燈麵前連短短的幾十秒都顯得那麼不耐煩。很多人會把闖紅燈行為解釋為“低素質”,或者把它視為一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其實,闖紅燈的背後可能更多的是一種思維習慣誘發的目標依賴症。

闖紅燈中的目標依賴症應該這樣解釋:因為人們對於一個既定目標的追求往往具有強烈的動力和欲望,那麼人們對於紅綠燈規則這樣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既定目標,是具有強烈的願望去征服它的。如果說人們總是喜歡不由自主地闖紅燈的話,那至少可以說明一個問題,即社會中相當多的人都喜歡依賴於一個既定的目標,並且願意付出努力去實現或者超越它。如果這個過程成為一種社會普遍心理,那麼人們陷入對既定目標的依賴就是一種必然了。例如,我們的學生在教育麵前的表現就是非常典型的目標依賴。教育部門為每一個接受初等教育的學生都提供了“考大學”這樣一個明確的目標設計,但凡有一點進取心的學生,都會為“考大學”而努力學習。因此,在高考麵前,學生、老師和家長可謂是煞費苦心,每一年也都會產生很多優秀的考生。然而,中國的高等教育為什麼總讓人覺得不盡如人意呢?那就是這種目標依賴在作祟。因為考上大學以後,目標完成了,沒有人再為大學生設定既定目標,所有目標的設定與實現必須依賴於學生自己的感悟和探索。如果他們有悟性,則會因地製宜地為自己製定正確的目標,並為之奮鬥。但是對於那些患有嚴重目標依賴症的學生來說,他們就麵臨著目標缺失的困惑與迷茫。為什麼為自己設定正確的目標就那麼難呢?這或許與我們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有關。我們從小學習寫字就被要求不能超出田字格,被嚴格限定在條條框框裏,這對思維習慣的形成影響深遠。我們的課堂分析、課後測試都是有標準答案的。中國是個尊師重教的國家,所以中國的學生都多多少少地對老師存在著目標依賴。比如,我們很少會去質疑教師的權威,不會去懷疑標準答案是否存在問題。在初等教育階段,很多學生都不自覺地陷入了這種目標依賴的模式。當大家突破了高考的既定目標以後,往往有很多的大學生就覺得為自己製定一個正確的奮鬥目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於是,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校門以後的表現,跟接受初等教育時反差很大。中國的學生在教育中容易被目標依賴所牽引,多數時候由於疲於應付考試,僅僅掌握了一種解題的方法,並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現自我創造力的解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