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少計較一點點得失,就多些成功希望(2)(1 / 3)

《鹽鐵論·毀學》中也有這樣一句話:“君子懷德,小人懷土。賢士殉名,貪夫死利。”意思是說作為君子,不要像小人一樣太貪戀那點蠅頭小利,用通俗點的話來說,就是不要太斤斤計較。

在人與人交往中,誰都不喜歡那種將什麼都分得清清楚楚、不讓自己吃一點虧的人,因為與這種人讓別人覺得,與他交往非常累,自身什麼虧也不吃,太過於斤斤計較。同樣,在與人交往中,有些人對別人要求十分苛刻,總是盡量考慮對自己有好處,一旦別人有了困難,卻不去關心和幫助,甚至避而不見,這是典型的世俗習氣,是不可取的。

與人交往,氣量要大一些,切忌斤斤計較。你給我半斤,我給你八兩。而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樣才有利於雙方關係的密切發展。

一對戀人正愛得熱火朝天,越是愛到深處到了談婚論嫁時,越是挑剔和苛刻。男嫌女缺乏自立,習慣嘮叨;女嫌男舉止不雅,儀表粗糙。於是兩人難免磕磕碰碰,愛情也因此蒙上一層陰影。有一次,男女兩人結伴旅遊,遊船傾翻,男女雙雙落水,經過拚命掙紮,兩人終於上岸,後來又拚命救人。最後仍有數名遊客喪生,被他們救上來的落難者感激涕零。

回到城市,兩人就手拉手地去辦結婚證,不久就舉行了婚禮。

無論是在婚姻中還是在戀愛中,過於計較小事是不明智的。身處平安和富裕之中的夫妻或戀人,往往容易為一些小事挑剔,求全責備。事實上,隻有經曆了生離死別,才顯得兩人世界的情誼珍貴。正如一位老人講道:“人到暮年時,當你的愛人先行一步去了另一個世界,許多的小事,許多的小缺點,也是回味無窮的。”

能夠不計較,是建立在充分了解之上的。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與周圍的人結成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在家庭中有夫妻關係、父母子女關係及其他親屬關係及左鄰右舍關係;在學校裏有同學、師生之間的關係;在單位則有同事關係、上下級關係,等等。對於與自己經常相處的人,要充分了解,包括他(她)們的興趣、性格、生活習慣、工作方式等,從而避免因互相不了解而產生矛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既要尊重別人,又要諒解別人,絕不苛求於人,要樂於助人,這樣相處,關係自然融洽。

畢加索對冒充他作品的假畫毫不在乎,從不追究,看到有偽造他的畫時,最多隻把偽造的簽名塗掉。“我為什麼要小題大做呢?”畢加索說,“作假畫的人不是窮畫家就是老朋友。我是西班牙人,不能和老朋友為難。而且那些鑒定真跡的專家也要吃飯,而我也沒吃什麼虧。”

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寬闊的是人的心靈。”人心很大,可以包容一切。一顆寬容的心,能使浪子回頭,能使堅冰融化,能帶來寧靜和坦然,能帶走痛苦和仇恨。

著名語言學家王力說得對:“不斤斤計較小事,不苛求於人。這樣,對自己交往的上下左右的人乃至家庭,都會有一個比較和諧、親密的氣氛,而客觀上反過來又促進了自己的心情舒暢,身心健康。”人生活在社會群體之中,由於多種因素,矛盾、競爭是客觀存在的,善於處理,則心情舒暢,樂觀自如;不善於處理,就會激化矛盾,影響健康。要搞好人際關係,必須了解各種性格的人,並體諒他人的困難,要心胸開闊,樂於助人,待人誠懇、虛心,不用自己的優點與別人的缺點比較,不搬弄是非,傳播閑話,做到“流言止於智者”,更要避免“同行相輕”的心理。能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在家庭或集體生活中有安全感和幸福感,願為他(她)人、為集體多做有益之事,從而有利於他人,也有利於個人的身心健康。

生活就是在失與得之間徘徊

人生就是在得到與失去中來回擺動,像鍾擺一樣,永不停息。我們的生活中似乎更多的是失去,在情感上,在事業上,在諸多方麵,也許我們在哀歎命運不濟的同時,更多流露出的是失落、彷徨、傷感。

人相對宇宙空間是渺小的,是有限的,在追求中,不可能什麼都得到,所以要給自己留下一定的空間去沉思,去冥想,去坦然麵對。

印度民族主義運動領袖甘地,一次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從窗口掉了一隻,周圍的人倍感惋惜,不料甘地立即把第二隻鞋也從窗口扔了下去。這一舉動更讓人大吃一驚。他解釋說:“這一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如果碰巧窮苦的人撿到這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