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少計較一點點得失,就多些成功希望(3)(2 / 3)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我輩俱是凡夫俗子,紅塵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動,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憂不懼、不喜不悲呢?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人窮盡一生追名逐利,更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國古代的貶官文化即為明證。這裏關鍵有一個你如何對待與處理的問題。

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生存價值,由來功名輸勳烈,心底無私天地寬。若心中無過多的私欲,又怎會患得患失呢?其次,認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要過分在意得失,不要過分看重成敗,不要過分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隻要自己努力過,隻要自己曾經奮鬥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按自己認準的路去走,外界的評說又算得了什麼呢?陶淵明式的魏晉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達風流,就在於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寧靜平和的心境寫出那灑脫飄逸的詩篇。這正可謂真正的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而將這一精神發揮到極致的是唐朝的武則天。死後立一塊無字碑,千秋功過,留與後人評說。一字不著,盡得風流。這正是另一種豁達,另一種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傻人自有傻福氣

世事萬千,人生多彩。我們給這個世界留下空間;這個世界也將為我們留下空間。許多人活著,常常錙銖必較;殊不知毀了一生。

縱觀人生,無論錢多錢少,抑或官大官小。都有煩惱。世間往往最痛苦的,不是獲得最少的人,而是想得最多的人。從現在開始,心底無私天地寬。

人類對利益的追求,是一種本性。每個人總是在追求與自己有關的利益,並且避免不利因素,可以說趨利避害是一種本能。馬克思認為:“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相關。”

然而,世間大多數人都喜歡算計別人,殊不知這是自作聰明,因為他們忘記了別人的存在。聰明反被聰明誤,假如人人都願意付出,我們一定可以建成人間天堂,否則,假如人人都不願付出,我們周圍將變成冷漠的世界,甚至人間的地獄!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本性上喜歡趨利避害,孰料到,這正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各種形式的災難的根源。

有一句諺語:“人人皆知都想上天堂,卻沒有人想死。”你一味索取而不願意付出,隻能進入地獄!

有這樣一則寓言:

有人和上帝討論天堂和地獄的問題。

上帝對他說:“來吧!我讓你看看什麼是地獄。”

他們走進一個房間,看到一群人正圍著一大鍋肉湯,但每個人看上去都是瘦骨嶙峋,一臉餓相。他們每個人都有一隻可以夠到鍋子的湯勺,但湯勺的柄比他們的手臂還長,自己沒法把湯送進嘴裏。有肉湯喝不到肚子,隻能望“湯”興歎,無可奈何。

“來吧!我再讓你看看什麼是天堂。”

上帝把這個人領入另一個房間。這裏的一切和上一個房間沒什麼不同。一鍋湯、一群人、一樣的長柄湯勺,但大家個個身寬體胖,正在快樂地歌唱著幸福。

這個人不解地問道:“為什麼地獄的人喝不到肉湯,而天堂的人能喝到肉湯呢?”

上帝微笑著說:“很簡單,在這兒,他們每個人都會喂別人。”

天堂和地獄僅有一牆之隔,這一牆隔的是不同的人心。天堂,人們無私,互助友愛;地獄,人們自私,互不關心。如果每個人都多一些付出,都能多給他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會縮短。

事實上,仔細審視我們這個世界,這個世界還有許多美好,還有許多善良,還有許多正義,超越了人與人之間的利益,超越了社會時空,超越了過去、今天,也影響到將來。

曾經看過這樣一份材料:

1852年,年僅25歲的英國軍官勞林生,在波斯服役期間,無意中發現了伊朗西北部貝希斯頓一座近千米高度的山岩上,有一塊石壁,上麵鐫刻著許多無法索解的文字。勞林生冒著生命危險,將岩上刻著的那些文字全部拓摹了下來。後來,勞林生經過潛心研究,使一種古老的文字——蘇美爾文重新複活。蘇美爾是美索不達米亞一帶的古老國家,在底格裏斯與幼發拉底河之間,它的存在,距今至少有5000多年的曆史。勞林生發現的蘇美爾文,記載著蘇美爾人對自然、社會多方麵的認識,其中還夾雜著有關生活處世的箴言,其中有這樣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