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選擇,而放棄正是一門選擇的藝術,是人生的必修課。沒有果敢的放棄,就沒有輝煌的選擇。與其苦苦掙紮,拚得頭破血流,不如瀟灑地揮手,勇敢地選擇放棄。歌德說:“生命的全部奧秘就在於為了生存而放棄生存。”
俗話說得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主動舍去那些經常困擾我們,卻對我們沒有任何用處的煩惱和意識,讓新的思想和有意義的事物占據我們的心靈吧。今天的放棄,也許正是為了明天的得到。
沉湎在過去的不愉快和陰影中,隻會是一種自傷。而忘卻了的人會重新站在太陽初升的地平線上,展望一個燦爛的明天。別忘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愛迪生說過:“沒有放棄就沒有選擇,沒有選擇就沒有發展。”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堅持著“矢誌不渝”的思想,守著最初的道路不放。如果我們堅信這條路是正確的,可以去堅持;如果經過實踐證明這條路是錯的,那就應當毫不猶豫地退回來,另走別的路。
因為,守望一處錯誤的方向,會使我們失去發展的機會,失掉可能的成功。
例如,蒲鬆齡由於當時科舉製度不嚴謹,科場中賄賂盛行,舞弊成風,他四次考取舉人都落第了。
後來,他放棄了“科考”這條可能不適合自己的道路,而選擇了著書立說這個方向。他立誌要寫一部“孤憤之書”。他在壓紙的銅尺上鐫刻了一副著名的對聯: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鬆齡以此自敬自勉。後來,他終於寫成了一部文學巨著——《聊齋誌異》,自己也成了萬古流芳的文學家。
蒲鬆齡雖然科舉落第,與仕途無緣,但他敢於舍棄舊的方向,找到了成就自己的另一條道路。在這條新開辟的道路上,他取得了成功,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由此可見,人生並非隻有一處輝煌,天涯處處有芳草,別處風景也許更加迷人,我們有時應該從新的角度看待生活,看待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有的人活得輕鬆,有的人卻活得沉重?因為,前者拿得起新事物,也放得下舊事物;而後者則剛好相反。
有人曾把生命當做是一次長遠的旅行,這實在是個極好的比喻。那麼就願我們在這次旅行當中,輕裝上陣,隨時地清理自己的背包。該放棄的就應該放棄,該保留的就保留,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輕鬆、更自在,讓此次的旅途更加愉快、有趣!
迪伊·霍克是VISA信用卡網絡公司的創辦人。早在1997年7月份的美國《優秀企業》雜誌上,迪伊·霍克和幾個精英人物就共同提出:目前企業所麵臨的問題不是學習而是忘卻!這就好比一個電腦,如果我們對它內在的程序、內在的文件資料統統都不滿意,可電腦的空間已經滿了,那該怎麼做呢?我們是不是要先刪除舊的程序、舊的文件?然後再裝入新的程序、新的文件?這是一個必然的步驟,不然,舊的東西在阻擋,新的東西往哪裏放呢?正如,我們想得到更大的發展,關鍵問題不在於如何使頭腦裏產生嶄新的、創造性的思想,而在於如何從頭腦裏淘汰舊觀念!舊的觀念不除去,新的觀念很難植根發芽。
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道:“創新起始於舍棄,它不在於實施新措施,而在於舍棄的是什麼。”
所以,現在就請閱讀到此的讀者朋友找出筆和紙,寫下你最需要舍棄的三件事:也許是你過去最想改善的某個習慣,也許是某個你怨恨已久的人,也許是你想放棄又不敢放棄的舊工作……都可以,然後在這三件事後麵畫一個大大的“×”,並對著它們說:“再見吧,舍棄你讓我感覺輕鬆!”
忘記過去,把握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