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困難麵前不必畏懼,笑迎挫敗迎難進(1)(3 / 3)

誰能否認鮮花永遠和荊棘相生相伴,誰能否認陽光永遠與風雨同生同滅,誰能否認成功永遠與失敗共進共退。不是世上的每一條河流都能夠流入大海,不能彙入的變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長成參天大樹,不能發芽的便成了空殼;但是我們不是河流,也不是種子,隻要不怕失敗、不畏艱難、勇敢前進,我們就會擁有自己的天空。

要知道,有失即有得,隻要我們能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從容自若地繼續前行,我們就能從容地擺脫不利的局麵,迎來滄桑後的豔陽天。

中國香港“金利來”集團的主席曾憲梓正是在一次次失敗後頑強地站起來,才成為了今天著名的“領帶大王”。曾經一個烈日炎炎的下午,曾憲梓飽受烈日暴曬之苦,汗流浹背地拎著兩大盒領帶,疲憊不堪地走在香港尖沙嘴旅遊區的洋服店兜售。他已經辛苦地奔跑了一個下午,跑了十幾家店鋪,卻毫無所獲。

當曾憲梓又走進一家洋服店時,那個洋服店的老板正在十分殷勤地做一位客人的生意。他不知道別人在做生意時,是不準他人打擾的,便拎著領帶走進了店裏。洋服店的老板像見到瘟神一樣,惡狠狠地大聲吼叫著把他趕了出去。

曾憲梓見到自己像要飯的乞丐一樣遭人嗬斥、被人驅趕,一種百感交集的酸楚湧上心頭。沒有人來撫慰他,幫助他,他以最快的速度擦去不斷奪眶而出的熱淚。但他沒有半點退縮的餘地,他獨自舔著流血的傷口,依然重新綻露出笑顏,繼續走街串戶,兜售領帶。他敢於麵對現實,對事業有著鍥而不舍的奮鬥精神,這些因素最終使曾憲梓成了一個贏家,建立起屬於自己的領帶王國。

曾憲梓的成功離不開他的不怕失敗、頑強拚搏的精神,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曾憲梓也沒有灰心喪氣,反而不斷地在失敗中認真總結教訓,迎難而上,化恥辱為動力,努力從跌倒處站起來。

在通往夢想的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會麵臨各種挑戰和機遇,也會遭遇各種挫折和困難,這時候你的抉擇、你承受挫折的能力,就是你未來的命運、日後從容生活的籌碼。成功是一次埋伏著許多危險的旅程,隻有不怕失敗,才能笑到最後。李權福正是在不斷地與挫折和失敗的鬥爭中,一路從容地走向成功的。

二十剛出頭的李權福,成了家鄉當時最紅火的鄉鎮企業的一名職工。而後,他進入當時的造紙廠,從硫化工轉為了一名車工,整天與車床打交道的他不僅有一個好身體,也有一個好腦袋。當時銷售科在全廠招聘銷售員時,李權福被聘上了,原因是他喜歡研究市場。當了銷售員的李權福如魚得水,除完成銷售任務外,他還了解到許多製藥廠需要大量藥用玻璃瓶。他發現這是一個商機。

為了抓住這個商機,李權福行動了,和兩個朋友在自家的院內開始了藥用玻璃瓶的生意。他借了2萬元做啟動資金,請了幾個懂玻璃製造的朋友搞起了玻璃瓶的生產。從圖紙設計到生產包裝都是小作坊式的作業,然而產品送交廠家後總是質量不合格,一次、兩次、三次……失敗、失敗,還是失敗……堅持還是放棄,思想鬥爭比製造產品還折磨人。到第五次宣告失敗時,李權福在堅持還是放棄的問題上煎熬。如果就此放棄,借的2萬元就會打水漂,就憑他當銷售員的300多元的保底工資要還多少年?如果繼續,到底能不能成功、多少次才能成功,還需要多少資金?這都是未知數。親戚朋友間能借的都借了。

僅僅幾天的時間,李權福就瘦了一圈。到第七次試驗還是失敗的結果時,家裏人擔心的不是他的成功與否而是怕他想不開了。此時,李權福感到自己已經沒有退路,這次他“必須成功”。他不想再失敗,也不能再失敗。“三株口服液試驗幾百次才得以成功”的事例成了鼓勵他繼續下去的精神支柱。對他來說隻有背水一戰,繼續堅持,從跌倒處爬起,才有出路。這回,永不服輸、不怕跌倒的精神成就了他,經過8次的試製,他在簡易作坊裏生產的藥用玻璃瓶終於問世了。李權福的創業之路也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正是因為不怕失敗,他才對自己有了信心,能從跌倒處站起來。可以說,不怕失敗給了李權福獲得成功、贏得從容生活的機會。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失敗無所不在,被失敗所束縛、所困擾的人,將一敗到底;被失敗所激勵、所鼓舞的人,將取得最終的成功。生活正是有失敗和成功的交替,才變得豐富多彩,而我們也正是在失敗的曆練中才變得從容睿智。

在一次火災中,一個小男孩被燒成重傷。雖然經過醫院全力搶救脫離了生命危險,但他的下半身還是沒有任何知覺。醫生悄悄地告訴他的媽媽,這孩子以後隻能靠輪椅度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