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每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以前,就注定了要背負各種困難的折磨,逆境常有,人間的苦痛和曲折,我們都該把它看作理所當然。在逆境中我們要看得開,讓自己的心靈經常放放風,把心態放輕鬆一些。多往開處想想,沒有必要與自己過不去。放下是給自己的心靈鬆綁,放下才不會為逆境所累。
正確認識自己,淡然麵對挫折
人生之路充滿坎坷,每個人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難免遇到挫折。遇到挫折並不可怕,重要的是你如何麵對它。有的人會灰心,會氣餒;而有的人會調整心態,重整旗鼓……不願麵對失敗的人,永遠都是失敗的;敢於麵對失敗的人,即使最後失敗了,也仍然是勝利的,因為他懂得如何對待挫折。不敢麵對挫折的人,不是一個自信的人,因為一個自信的人不會那麼介意自己的失敗,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因為他知道自己最終會勝利。人隻要多一分自信,就會坦然地麵對挫折。
1989年,日本鬆下公司公開招聘管理人員,一位名叫福田三郎的青年參加了應試。考試結果公布,福田名落孫山。得到這一消息後,福田深感絕望,頓起輕生之念,幸虧搶救及時,他自殺未遂。此時公司派人送來通知,原來福田被錄取了,他的考試成績名列第二,因當時計算機出了故障,所以統計時出了差錯。然而,當鬆下公司得知福田因未被錄用而自殺時又決定將他解聘。其理由是,連這樣小小的打擊都經受不起的人,又怎麼能在今後艱苦曲折的奮鬥之路上建功立業呢?由此可見心理素質對一個人來說是何等重要!
美國教育家卡耐基經過調查研究認為,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隻有15%。在於其學識和專業技術,而85%靠的是心理素質和善於處理人際關係。1976年奧運會十項全能冠軍的獲得者詹納,曾從體育比賽角度作了類似的論述,他說:“奧林匹克水平的比賽,對運動員來說,20%是身體方麵的競技,80%是心理上人格上的挑戰。”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充分發展自己、使自己取得巨大成就的智慧,可惜不少人卻忽視了自我開發的巨大潛力。
草地上有一個蛹,被一個小孩發現並帶回了家。過了幾天,蛹上出現了一道小裂縫,裏麵的蝴蝶掙紮了好長時間,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來。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掙紮的樣子十分不忍,便拿起剪刀把蛹殼剪開,幫助蝴蝶脫蛹而出。然而,由於這隻蝴蝶沒有經過破蛹前必須經過的痛苦掙紮,以致出殼後身軀臃腫,翅膀幹癟,根本飛不起來,不久就死了。這個小故事也說明了一個人生道理,要得到歡樂和成功,就必須能夠承受痛苦和挫折。這是對人的磨煉,也是一個人成長必經的過程。
小時候,我們都是從跌倒中學會走路的,即使長大成人,這樣的成長方式也不會改變,我們仍然得“從跌倒中學會走路”。
每一個困難與挫折,都隻是生活中必然的經過,我們不必太過驚慌或難過,隻要心裏牢牢記得小時候那種不怕跌倒的勇敢精神,鼓勵自己站起來,拍拍灰塵,然後繼續前進,或許下一步,我們就能踏著穩健的步伐,朝著人生的新目標前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不管你適合哪條道路,都要專心不二地走下去。不要看著某個人付出巨大的努力而終於得到了事業上應得的回報,受其感動,自己也想出去走一走,吃點苦頭,從而走向成功;也不必想著某個人因茫茫人海結人緣而平步青雲,就想著自己也去碰一個能拉自己一把的人,使自己的人生早日走向坦途。因為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道路,所以切勿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世界本不浮躁,隻因自己的心沒有固定的地方所以浮躁。除去了浮躁,一心向著理想專心努力,就能迎來成功。
值得我們去“有所為”的就拚盡一切努力去實現它吧,隻要在你心裏認為是值得的,那麼中間所錯過的一切都物有所值。不值得做的,或者說是不可能做成功的,就請保持一顆知足而從容的心去“有所不為”吧。有選擇地退出和避讓實在算不得什麼損失,反而受益無窮。
但在做一切之前,我們必須要正確地認識自己,知道什麼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什麼是自己真正感興趣的,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對於一個“有所為有所不為”、知進知退的人,生命的疆域將會更加寬闊而從容。
從跌倒處爬起,才有出路
人生路上,失敗並不可怕。失敗乃成功之母,正是因為有了失敗,我們才能守望成功。不怕失敗,勇敢地從跌倒處站起來,才能獲得一次又一次豐富的經驗、深刻的教訓,然後汲取其中的精華,從容地醞釀、成長。失敗就是我們通往成功殿堂的踏腳石,它助我們一步一步從容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