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可能會常常失敗,但是,在失敗中的我們又如何去麵對呢?如何從失敗中生活呢?在前進道路上總會遇到許多挫折、磨難,在逆境中學會看得開、看得遠,人一生才走得順當,走得平穩。奮鬥之路不是一條坦途,隻有不怕挫折,毫不懈怠地行進,才會聽到勝利的號角聲。
看得開才能走出逆境,贏取成功
人生道路上,風和日麗和風風雨雨共同組成了我們途中的風景。有些人在遭遇挫折和逆境的時候,總是怨天尤人,一蹶不振,給自己的心靈蒙上一道陰影,看不見陽光;隻有凡事看開一點,在逆境中常常給自己的心靈除塵,才能以坦然的心麵對逆境,這樣即使在逆境中也能生活得輕鬆、快樂。
普勞圖斯說:“泰然自若是應付逆境的最好辦法。”麵對逆境,我們要看開,其實,生活依舊美好,隻是你沒發現。
有個殘疾人來到天堂找到上帝,一見到上帝,他便抱怨上帝為什麼沒給他一副健全的體格,沒有正常人活動得輕鬆自如。上帝隻是笑了笑,什麼也沒說,就帶他去看了一位朋友,而這個朋友剛去世不久,才升入天堂,他感慨地對這個殘疾人說:“看開點吧,朋友,至少你還活著。”
後來,一個官場失意被排擠下來的人找到上帝,抱怨上帝為什麼沒給他高官厚祿,沒能讓他在官場春風得意。這時,上帝就把那位殘疾人介紹給他認識,殘疾人對他說:“看開點吧,朋友,至少你的身體還是健全的。”
再後來,一個年輕人找到上帝,抱怨上帝沒讓自己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尊敬,離成功的路還很遠。上帝把那位官場失意的人介紹給他,那人於是便對年輕人說:“看開點吧,至少你還年輕,前麵的路還很長。”
某一時刻身處逆境,並不代表你失去了全世界。你應該想到,你擁有的還有很多,你還有快樂的資本、奮鬥的決心、無堅不摧的意誌。
人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前進道路上總會遇到許多挫折、磨難,在逆境中學會看得開、看得遠,人一生才走得順當,走得平穩。在逆境中是否看得開會有不同的人生結果。看不開的人隻能在逆境中沉淪,心靈也得不到釋放和解脫。看得開、放得下的人才能以一副好心態走出逆境,贏取成功。
被稱為“東方鴻儒”的季羨林,回憶自己的童年時說:“眼前沒有紅,沒有綠,是一片灰黃。當自己長到四五歲的時候,對門的寧大嬸和寧大姑,每到夏秋收割莊稼的時候,總帶我出去很遠的地方,到別人割過莊稼的地裏去拾麥子或者豆子、穀子。一天辛勤之餘,可以撿到一小籃麥穗或者穀穗。有一年夏天,大概我拾的麥穗比較多,母親把麥粒磨成粉,做了一鍋麵餅子,我大概吃出味道來。吃完了飯以後,我又偷吃了一塊,讓母親看見了,她趕著要打我。我當時赤條條渾身一絲不掛,就逃到房後,往水坑裏一跳,母親沒有辦法來捉我,我就在水中把白麵餅吃光。”他又說,“現在寫這些還有什麼意思!但它使我終生受用。有時能激勵我前進,有時能鼓舞我振作。”
這不僅是他童年的心態,也是他在人生困境中的心態,一塊麵餅子的快樂讓一個農村孩子成為文學領域的領軍人物,這就是一份看得開的心境所帶來的成功。
每個渴望成功的人都會經曆常人無法經曆的困難和逆境,而在逆境中放下心靈的包袱,才會踏過荊棘和坎坷向成功進發。
也許有很多人在聽到自己破產的那一刻,一定是傷心欲絕。可是,隻要你積極地麵對,給自己鼓起從頭再來的勇氣和希望,最終重現輝煌。其實所有一切都可以重新再來,不過前提是先讓自己放下心靈的負擔,微笑麵對,看開逆境,才會有希望,才可以繼續努力地奮鬥,才會在黑暗中看見那盞指引我們前進的明燈。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出生於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是由古典樂派跨進浪漫派中間的一座橋梁。他出身寒微,雖遭到諸多不幸與痛苦,但是憑借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積極向上的進取心,他自我充實,最終茁壯成長。他從小被強製學習音樂,早年曾向海頓與阿布雷治克學習理論作曲,奠定了作曲技巧的深厚基礎,終成一代巨匠。
26歲時他開始耳聾,晚年全聾,隻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反而促使他創作出更多偉大和不朽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沒有因為耳朵聾了而放棄音樂,沒有因為自己是貧民出身就什麼都不敢嚐試,他很樂觀,他用微笑把一切阻擋他的挫折都打退了。
貝多芬一生與苦難的命運搏鬥,永不低頭,在逆境中樂觀向上,在作品中也融入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深刻感情,處處充滿了自信。他的這種精神伴他走向了音樂界的聖殿。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途中必然會有平坦的康莊大道,也有荊棘密布的叢林,這就好比人生中的逆境,真正懂得旅行樂趣的人認為旅行的樂趣在於克服那些途中的困難,在於到達別人所不易到達的地方,在於發現新的佳境。不要隻看到旅途的艱苦,而要把希望的燈點亮,去照亮那些你想要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