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在腦海深處,都想做一番大事業,可結果呢?往往是事與願違,不是半途而廢,就是稍遇困難就打了退堂鼓。為什麼呢?因為任何事業都有其自身成長的、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每個人需要準備好自己,這就是功到自然成,來不得半點虛假。
美國柯立芝總統曾說過這麼一句飽含哲理的話語:“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取代毅力。才幹也不可以,懷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無成的天才很普通;教育也不可以,世上充滿了學無所用的人。隻有毅力和決心無往而不勝。”無論地位高貴或卑微,當失去社會賦予的角色後,一個人能拯救自己的隻能是自己的力量,抓住自身優勢,尋找在社會中的定位點,就一定會擁有掌握自己命運的力量。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名牌大學畢業生,畢業時正趕上經濟不景氣,許多單位裁員,就連他這樣以前備受歡迎的MBA畢業生也大量過剩。
為了解決生計問題,他決定和幾位普通院校的畢業生一起去一家小公司應聘當銷售員,並邀請同班同學一塊去應聘。
然而,他的想法遭到了同學們的恥笑,他們說:“我們可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怎能把身份降到普通院校學生的行列。”“我們MBA畢業生,是應該從事經營管理這樣的白領工作的,去應聘銷售員這樣的崗位,太沒出息了。”
結果,班裏隻有他一人做了銷售員,其他人都待在學校打發無聊的日子。
上班後,他因為刻苦努力,業績節節攀升,逐漸做了公司業務經理,將公司業務幹得越來越火,幾年後,老板就看中他的經營才能,把他調到身邊做了自己的助理。
又過了幾年,老板歲數大了,想退休,但子女沒有人願意經營他的小公司,隻好以極低的價格把公司轉讓給了他。
有了自己的公司,他積極發揮才能,很快就將公司業務向全國擴展,擁有了近百家分公司,資產達上億元。而當初嘲笑他的那些同學不是在職場上掙紮,就是待在家裏等著。
每個人無論走上什麼樣的道路,都希望有一個最好的結果,而這要取決於自己主動努力的程度!在人生的征途上,一個人隻要不甘平庸,並付諸行動,就一定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迎接屬於自己的美好明天!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失敗,其實就是一種感覺,一種情緒,克服失敗的過程就是把目標變為現實的過程,如果在嚐試的時候因為受到多次打擊而消極絕望,也是因為自己在心裏積累起來的障礙城牆。如果我們在遭受挫折之後對自己的能力或“命運”發生了懷疑,產生了失敗情緒,想放棄努力,那麼我們就已經失敗了。
其實,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在遭遇失敗後依然站在失敗的腳印上。所以說,人不要怕失敗,隻要你能勇敢地穩穩地踏著自己的腳步,失敗也會被你踩在腳下,被你的力量碾得粉碎,甚至還可以從中體悟到很多人生中最寶貴的哲理。
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可是又有誰心甘情願地接受失敗,真正聰明的人不會為失敗的情緒所左右。有些人遭遇一點的小挫折便開始坐在地上不肯重新站起來,認為自己的一生從此就這樣了。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輩子都春風得意,事事順心。失敗是人類必須要麵對的,擁有虛懷若穀、大智若愚,恬淡平和的心境,這都需要自己大徹大悟的智慧。心境的好與壞,都要取決於精神的升華,品德修養,積蓄能量等。“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這是生活哲理的精髓。
一個有夢想的人,在給自己下失敗結論的時候也是一個夢想結束的時候,此後他也許就不再嚐試實現這個夢想或者其他的一些夢想了。但是對於一個珍惜自己的夢想和努力的人來說,是永遠沒有失敗的,失敗隻是暫時的,就像學走路的嬰兒摔了一跤一樣,他沒把它放在心上,更沒害怕,而是更加堅強了,也更加聰明了,因為他找到了更好的方法可以盡量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個人將一條魚放在一個特殊的魚缸裏,中間用一塊透明的玻璃把魚缸隔成兩半,一半是鮮嫩的水草,一半是這條魚。魚兒餓的時候,就遊過去吃水草,結果被中間的玻璃擋了回來。魚兒開始並不罷休,接著又朝水草遊過去,當然每次是被撞得“鼻青臉腫”,卻仍然沒有吃到那些美味的水草。如此折騰了一周,魚兒累得不想動了,餓了也隻是望望那誘人的水草,卻再也沒有采取過什麼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