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彥占領鄴城後,經過一夜的清理,徹底的將鄴城內的黃巾軍全部誅殺,並繳獲了一些錢糧、兵甲、車馬等輜重。

鄴城內的百姓得知官軍重新占領了鄴城,都歡呼雀躍,自發來到太守府門前,對嶽彥等人的到來表示感謝。

當嶽彥得知城內百姓因為受到黃巾軍的壓榨,被搶了不少錢糧,有些人甚至無法再生存下去的時候,他便讓人大開府庫,將繳獲的糧食發放給城中百姓,並拿出一部分金銀首飾和珠寶,來讓人招領。

此舉,頓時獲得了鄴城內百姓的民心,紛紛對嶽彥感激不盡。

隨後的一個時辰內,連續有好幾匹快馬朝鄴城駛來,這些馬背上的騎士,都來自冀州各郡、國,是郡、屬國裏派出來的使者。

嶽彥一一接見了這些使者,才知道,雖然黃巾的起義烽火遍布冀州,但黃巾軍並未完全占領整個冀州,各郡的太守,各屬國的王、侯,都率領著自己手下的軍隊,固守在一座城池裏麵。

使者一共來了六個,分別是趙王、清河國相、安平國都尉、中山國相、渤海太守、常山國傅六人派來的。

黃巾起義,首先在巨鹿爆發,張角、張寶、張梁率領十餘萬黃巾軍攻殺巨鹿太守,搶掠巨鹿各縣城,並蠱惑百姓加入黃巾軍,短短兩天之內,隻巨鹿一郡,黃巾軍便已經到了三十餘萬。

於是,張角派其弟張寶、張梁以及諸位渠帥,分兵攻占冀州各郡國,於是,各郡的郡城、各屬國的國都,是黃巾軍的重點攻擊對象。

黃巾軍所到之處,官軍無法抵擋,後來起義的烽火逐漸傳開,原本在各地為非作歹的盜賊、流寇,也紛紛頭裹黃巾,混水摸魚。

於是,清河國的百姓,一聽到黃巾軍到來,紛紛自發起義,衝進清河國王的王宮,將國王給抓了起來,並殺了屬國都尉、國傅,占領清河國的國都甘陵,響應黃巾軍。

清河國相因在外地巡視,故幸免於難,聽聞甘陵被黃巾軍占領後,便招募兵勇,抵抗黃巾軍,遠遁廣川,固守孤城,以待援軍。

無獨有偶,安平國、中山國、常山國、河間國等屬國,其國王都因百姓響應黃巾軍而遭到殺害,其中唯獨河間國的國王太過殘暴,國王手下的國相、屬國都尉、國傅又與國王狼狽為奸,被憤怒的百姓全部斬殺,連國王的整個王宮都被一把火燒毀了。

安平國的屬國都尉、中山國相、常山國傅都僥幸逃脫,各自招募兵勇,分別固守在觀津、上曲陽、真定三城,而渤海太守則固守在修縣。

前來求救的六地之中,趙王劉珪最為強大,此人早有先見之明,一早就預料到張角的太平道會造反,於是便將自己的預料告知其國相、國傅、屬國都尉,由他出資,招募兵勇,秘密訓練成軍隊,交由都尉統領。

加上趙王愛民如子,經常拿出自己的錢財去接濟城中百姓,而趙國國相又施政寬仁,趙國一地,百姓安居樂業,所以在黃巾起義之初,趙國上下一心,多次打退黃巾軍的進攻。

不過,邯鄲連續遭受攻擊,也快抵擋不住了,這才派出使者,向嶽彥求救。

嶽彥一一聽完六位使者的話後,不禁覺得趙王劉珪倒是個人物,可以算作是諸侯王中的佼佼者了。

趙王國由來已久,第一任趙王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叔叔劉良,自劉良以下,趙王一直世襲到今天。

雖然劉珪貴為趙王,地位尊貴,但在東漢,皇帝對各地的諸侯王控製的非常嚴密,由於有西漢時有過“七國之亂”的先例,所以漢光武帝劉秀對諸侯王做出了調整,諸侯王不再允許有軍隊,不再按自己意願置官屬,同時防止其互相勾結,被嚴格限製在自己的封國裏。

諸侯王地位崇高,享受封國內的賦稅,無實際權力。朝廷替諸侯王設相,名義是替諸侯王管理封國,事實上也是一種變相的監督。相如郡太守,隻對朝廷負責。

不過,漢桓帝、漢靈帝時,由於大肆寵信宦官,造成國家動蕩,民心不安,朝廷對諸侯王監管的已經不再嚴密,這才給了劉珪機會。

從趙王使者的口氣中,嶽彥不難聽出,趙國雖然有國相、都尉,已經是形同虛設,在趙國,說話真正有份量的,實則是趙王劉珪。

正因為如此,嶽彥才對這個劉珪刮目相看,很想見一見。

嶽彥一邊讓人安排六位使者下去休息,一邊讓人把許攸請來,準備商議一下這件事。

片刻之後,許攸便從門外走來,進入大廳後,便拱手道:“主公,我聽說剛才來了六位使者,是冀州各地派來求救的,主公喚我前來,是不是為了此事?”

嶽彥點了點頭,對許攸招手道:“先生,過來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