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聽到嶽彥的問話後,忙拱手道:“啟稟將軍,我與關羽、張飛情同手足,形影不離,若是分開的話,他們未必同意。將軍若不嫌棄,在下也願意到將軍帳下效力,繼續平定黃巾賊,還大漢一個太平。”

嶽彥聽出話音了,劉備的意思很明確,要關羽、張飛可以,他也必須跟著一起來。可是,他要劉備又有何用?

他思來想去,最後還是同意了劉備的提議,畢竟關羽、張飛都是萬人敵,如果不用,實在可惜。話又說回來,把劉備、關羽、張飛控製在自己的手下,他就可以遏製劉備。

“好吧,既然如此,那你們三兄弟就一起到我的帳下吧,劉府君,你意下如何?”嶽彥問道。

劉虞沒有什麼意見,反而,他倒是更加希望劉備跟著嶽彥,他混跡官場這麼多年,看人的能力不會錯的,嶽彥以後必定會有一番做為,劉備能夠跟著嶽彥,也是一個不錯的歸宿。

畢竟都是漢室宗親,他也希望劉備能夠走的更遠。

“我沒有什麼意見,隻要玄德同意即可。”劉虞答道。

嶽彥又瞥了公孫瓚一眼,心想公孫瓚也是一方霸主,以後更會殺了劉虞,占領整個幽州。劉虞剛正不阿,為人正直,而且鎮守幽州也頗有成效,可以保一方平安,如果想讓劉虞在幽州待久一點,就必須把公孫瓚調走。

他想了又想,最終決定,幹脆趁熱打鐵,一起把公孫瓚給弄到自己的身邊,由自己加以約束,以後幽州就會太平許多。

“劉府君,我能不能再向你借一個人?”

“誰?”

“公孫瓚!”

此語一出,劉虞、公孫瓚都有些詫異。

劉虞支支吾吾的道:“這個嘛……嶽將軍,你也知道,幽州是我大漢的邊疆,需要精兵強將來助手,公孫瓚驍勇善戰,又極為熟悉幽州的地形,而且烏桓人都很忌憚他,留他在幽州,足可以起到一些震懾作用……當然,現在是非常階段,一切以平定叛亂為先。如果公孫瓚自己沒什麼意見的話,那老夫也就不會說什麼了……將軍不妨詢問一下公孫瓚,看看他是否願意跟隨在將軍身邊!”

不等嶽彥開口,公孫瓚便拱手道:“嶽將軍,你的好意在下心領了,隻是幽州乃邊防重地,我負責防守幽州,如果輕易離開,隻怕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還請將軍見諒。”

嶽彥見公孫瓚不願意跟自己一起走,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其實,公孫瓚倒也很願意跟嶽彥走,奈何劉備已經跟著嶽彥了,他不願意再去湊熱鬧。再說,他的家在幽州,也不願意遠離。

酒宴過後,劉虞便帶著大軍走了,嶽彥親自送走了劉虞,然後帶著劉備、關羽、張飛以及一千烏桓突騎留在了信都城。並且給劉珪寫了一封信,暫時讓高覽繼續留在他的軍中聽用。

嶽彥將這一千烏桓突騎交給了華雄帶領,重新整頓了一下自己現有的兵馬,然後讓劉備、高覽這兩支客軍全部交給鮑鴻統領。

隨後的幾天時間裏,嶽彥派出幾支軍隊,分別攻擊冀州的黃巾軍,而另一方麵,他則與沮授、許攸、審配等人商量著怎麼穩定冀州的局勢,而且還有那麼多的俘虜,又該如何處置。

許攸建議將俘虜全部殺了,沮授、審配二人極力反對,而嶽彥也不怎麼同意。最後,嶽彥決定,讓審配負責安撫俘虜,並且製定一係列安撫百姓的舉措,公開募集兵勇。同時,嶽彥又寫了封信讓人送到京城,轉交給太尉楊賜,希望能夠多點糧草、兵甲、軍餉上的支持。

隨後的半個月內,張角的死已經傳遍了整個冀州,冀州的黃巾軍因為有嶽彥的存在,有的被迫離開了冀州,有的則投降了嶽彥,冀州的局勢逐漸趨向穩定。

與此同時,冀州的青壯年也都紛紛湧向信都城,陸續投效到嶽彥帳下,準備為朝廷效力。

這日,嶽彥閑來無事,前來招募點進行巡視,見到絡繹不絕的青壯年都來投效,心中十分的高興。

募兵隻有十多天,陸續前來應募的青壯年就已經多達兩千多人,遠遠超乎過了嶽彥的預料。

嶽彥走到招募點,詢問了一下負責招募兵勇的皇甫堅壽,問道:“今天情況怎麼樣?”

“啟稟將軍,今天情況不錯,已經有二百多人前來應募了。”皇甫堅壽答道。

“嗯,情況不錯……”

“啪”的一聲響,一個人將一柄鐵槍放在了應募的桌子上,朗聲叫道:“某前來應募!”

嶽彥定睛看過去,但見這人身材魁梧,體格健壯,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一臉冷峻,雙目深邃,皮膚略顯黝黑,英氣逼人。

“姓名,籍貫,年齡!”負責招募的皇甫堅壽立刻拿起紙筆,問道。

“某姓張名郃,字俊乂,河間鄚人,今年二十!”來人說話鏗鏘有力,字字清晰,聲音更是渾厚無比。

嶽彥在側,聽到這人自報家門後,不禁有些興奮,問道:“你叫張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