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政務微博“@上海發布”的現狀及發展(2 / 3)

3、從微博運營來看

第一,適時恰當的啟動模式。2011年11月28日,“@上海發布”新浪微博開通,標誌著上海市政府確立了由市級層麵成立官方微博帶動部門、區縣官方微博發展的啟動模式。這種“自上而下”的模式,實現了政務微博發展初期的資源優化組合,降低了成本。

第二,從創建目標、核心理念、服務對象等幾方麵明確自身定位,打造微博品牌形象。“@上海發布”的創建目標是成為“區域性服務型品牌”。即要讓這一政務微博平台成為一個凝聚人心的地方,所發布的信息一定是經核實準確無誤的權威信息。其服務對象主要是上海本地居民兼顧其他地區受眾。

第三,成立專業維護團隊,建立信息固定來源。目前“@上海發布”的運營團隊有9個人,負責發布新聞、研判輿情等。團隊每天召開編前會,每條帖子發布前至少需要3名編輯考量通過,重大內容則要9人共同通過。突發事件的帖子,需報市政府秘書長審核且迅速敲定。②此外,它還有較為固定的信息來源,即政府相關部門,每天都會把信息同時報送給市政府。

政務微博無非有三大功能,第一是“服務功能”,即發布便民信息、服務百姓生活。第二是“推廣功能”,即傳播政務信息、提升區域形象。第三是“問政功能”,即“官民互動”中實施網絡問政,解決百姓實際問題。“@上海發布”是這三大功能的綜合體。

三、“@上海發布”發展中的不足之處

1、從電子政務的模式看

“@上海發布”存在電子政務模式單一,立體化不強的問題。

電子政務一般分四類:政府間電子政務(G2G)、政府與雇員間電子政務(G2E)、政府與企業間電子政務(G2B)和政府與公民間電子政務(G2C)。從政務微博的特性與定位看,它應是以G2C為主兼具其他模式的電子政務綜合體,旨在更好進行官民互動。分析發現“上海新聞”等欄目雖體現G2C模式,但多是單向發布信息,網民參與度不高。“微直播”等欄目,發布時段、發布內容規律性不強,與網民互動上仍顯薄弱。另外,G2E和G2B模式缺乏,調查的信息中幾乎沒有與政府工作人員或是企業直接相關的內容。

2、從欄目設置看

目前“@上海發布”所設欄目可分成民生、經濟、文化三大類,信息分類不夠明確,一定程度上影響網民對信息的快速識別。互動欄目設置少,時間安排隨意。

調查顯示,“便民提示”共出現5次,內容涉及健康養生、電腦病毒、世博印章、交通出行、食品比價。這些內容完全可以細化分到其他欄目,籠統的劃在“便民提示”下,沒有發揮出標簽的信息導向作用。

另外,互動類信息僅有37條,占樣本總量19.5%。2次“微直播”、1次“微問答”主要針對當時熱點H7N9疫情展開,2次“你問我答”則回答網民提問,無固定主題。且這三類互動欄目發布時間無規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網民的參與,也影響互動活動的實際效果。另外,“交通快訊”、“空氣質量”等欄目雖然受眾廣泛,但受眾反應平平。還有一些其他欄目雖有不少受眾,但反饋欠佳。

3、從傳播效果看

傳播效果是傳者的意圖和目的實現的程度,可以從情感、態度、信息和行為四個層次來分析。“@上海發布”親近大眾,2年不到擁有400多萬粉絲,充分體現網民對它的接受和認可。而上線一年就占據2012年“新浪十大新聞發布政務微博”“新浪十大政務機構”及“中國黨政機構微博客綜合排名”榜首,對於政府公信力、影響力都有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