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哈佛大學進行的一項關於美國成功的企業家的調查中,研究了數百個成功的個案。他們發現,成功人士的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的行為代表正確的方向,同時他們都有很強的進取精神。
一個人自我評價的方向和內容對自己有很大的影響,隻看自己的缺點就好像千百遍地聽人說:“你這不行,你那不行,不準幹這,不準幹那……”但從來不知道自己哪兒行、不知道要幹什麼,這種情景是令人非常絕望的。然而如果自我評價的方向是正向的、積極的,個體不僅會由此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將更有可能發展出好的行為,產生出良好的結果。正如英國作家薩克雷的名言所說:“生活是一麵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這就是強調自信對成功的積極作用。
或許你沒有漂亮的容顏、勻稱的身材,或許你還沒有驚人的才華,也沒有過多的財富,但你一定要永遠相信自己,然後,在自己的道路上努力奮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也不要放棄,即使你是醜小鴨,也終會有一天變成美麗的白天鵝。
敢於向困難發起挑戰
一個人要想幹成一番事業,就難免會遭遇挫折,遭逢困難和艱辛。困難隻能嚇住那些性格軟弱的人。對於真正堅強的人來說,任何困難都難以迫使他就範。相反,困難越多,對手越強,他們就越感到拚搏有味道。黑格爾說:“人格的偉大和剛強隻有借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剛強才能衡量出來。”
有這樣一個男人。他從記事起,就知道父親是個賭徒,母親是個酒鬼;父親賭輸了,打完母親再打他;母親喝醉後,同樣也是拿他出氣。在拳打腳踢中,他漸漸地長大了,但經常是鼻青臉腫、皮開肉綻。好在那條街上的孩子大都與他一樣,成天不是挨打就是挨罵。
像周圍大多數的孩子一樣,跌跌撞撞上到高中時,他便輟學了。接下來,“街頭阿混”的日子讓他備感無聊,而那些紳士淑女們蔑視的眼光更讓他覺得驚心。他一次次地問自己:這樣下去,不是和自己的父母一樣了嗎?成為社會垃圾、人類渣滓,帶給別人留給自己的都是痛苦。難道自己一輩子就在別人的白眼中度過嗎?
在一次又一次的痛苦追問後,他下定決心走一條與父母迥然不同的道路。但自己又能做些什麼呢?他長時間地思索著。從政,可能性幾乎為零;進大企業去發展,學曆與文憑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經商,本錢在哪裏……最後,他想到了去當演員。這一行既不需要學曆,也不需要資本,對他來說,實在是條不錯的出路。可他哪裏又有當演員的條件呢?相貌平平,又無天賦,再說他也沒受過什麼專業訓練啊!然而,決心已下,他相信自己能吃世間所有的苦而永不放棄。
於是,他開始了自己的“演員”之路。他來到了好萊塢,找明星,找導演,找製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為演員的人懇求:“給我一個機會吧,我一定會演好的!”很不幸,他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絕了,但他並未氣餒。他知道,失敗一定是有原因的,每被拒絕一次,他就認真反省、檢討、學習一次……然後再度出發,尋找新的機會……為了維持生活,他在好萊塢打工,幹些笨重的零活。
兩年一晃而過,他遭到了一千多次拒絕。
麵對如此沉重的打擊,他暗自垂淚:“難道真的沒有希望了嗎?難道賭徒酒鬼的兒子就隻能做賭徒酒鬼嗎?不行,我必須繼續努力!”
他想到,既然直接做個演員的道路如此艱難,那麼,能不能換一個方法呢?他嚐試著“迂回前進”:先寫劇本,待劇本被導演看中後,再要求當演員。
畢竟,如今的他已不是初來好萊塢的門外漢了,有兩年多的耳濡目染,每一次被拒絕都是一次學習和一次進步……他大膽地動筆了。
一年後,劇本寫了出來,他又拿著劇本遍訪各位導演:“這個劇本怎麼樣?讓我當主演吧!”劇本還可以,至於讓他這樣一個無名之輩做主演,那簡直就是天大的玩笑。不用說,他再次被拒之門外。
麵對拒絕,他不斷地鼓勵自己:“不要緊,也許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在他遭到1300多次拒絕後,一位曾拒絕了他20多次的導演對他說:“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演好,但你的精神讓我感動,我可以給你一個機會。我要把你的劇本改成電視連續劇,不過,先隻拍一集,就讓你當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說;如果效果不好,你從此便斷了當演員的這個念頭吧。”
為了這一刻,他已作了3年多的準備,機會是如此寶貴,他怎能不全力以赴?3年多的懇求,3年多的磨難,3年多的潛心學習,讓他將生命融入了自己的第一個角色中。幸運女神就在那時對他露出了笑臉。他的第一集創下了當時全美的最高收視紀錄——他成功了!
現在,他已經是世界頂尖的電影巨星——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龍。
有的人在一般情況下,也是不怕困難的。但若碰到太多的困難,感到“對手”太強大了,則往往被懾服,不敢放手一搏。
在困難麵前能否有迎難而上的勇氣,有賴於和困難拚搏的心理準備,也有賴於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的堅強決心。許多人在困境中之所以變得沮喪,是因為他們原先並沒有與困難作戰的心理準備。當進展受挫、陷入困境時便張皇失措,或怨天尤人,或到處求援,或借酒消愁。這些做法隻能徒然瓦解自己的意誌,客觀上是幫助困難打倒自己。他們不打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難,結果,一切可以征服困難的可行計劃便都被停止執行,本來能夠克服的困難也變得不可克服了。還有的人,麵對很強的困難不願竭盡自己的全力,當攻不克困難時,便心安理得地尋找理由:“不是我不努力,而是困難太大了”。這種“天亡我,非戰之罪也”的歸因所保護下來的不是征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而是怯弱和灰心。不言而喻,這種人永遠也找不到克服困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