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營造和諧大家庭(3 / 3)

江麗也不想因為這樣的事情跟婆婆爭執,畢竟她從老家過來幫我們帶孩子很不容易。可是,她又擔心這樣下去會影響兒子的教育。

一天,婆婆在精心的為孫子剝葡萄皮,江麗見到心想:孩子也該學著自己剝了,總是這樣嬌慣,非被寵壞了不可。於是,就對婆婆說:“媽,您就別剝了,她要吃讓她自己剝。”婆婆頭也不抬,一邊剝皮一邊回應道:“孩子小,她哪會剝。”江麗聯想到婆婆平時對孩子總是包辦代替,孩子什麼也不肯學。心中更加不悅,連聲說:“您別剝了,讓她自己剝。”幾次請求無效後,江麗終於按捺不住,講出了連她自己都覺得離譜的話:“別剝了,其實您的手指甲也不一定比葡萄皮幹淨。”言語剛出,婆婆的手立時停在半空中,家裏的氣氛頃刻間凝固了。婆婆疼愛孫女的心被江麗的話深深的刺傷了。

◇深度詮釋◇

小孩是張白紙,零至六歲時,正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家長應積極、正確引導他們成長,避免給小孩心理造成不良影響。而要做到這一點,很重要的一點就要家庭成員要和睦相處,互相關愛。兒童隻有在家裏學會了愛,長大後才能夠成長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來看看下麵這個聰明媳婦是如何處理與婆婆配合教育好孩子。

一天,雅娟的兒子小虎正在看動畫片,婆婆在絮絮叨叨的對小虎說著什麼。小虎轉頭對奶奶大聲喊:別吵了,我都聽不清電視裏的聲音了。這一幕被雅娟看的一清二楚,看到孩子這樣對奶奶講話,她清醒的意識到不能放過這教子的機會。便對孩子說:“對奶奶講話這麼沒禮貌,現在就向奶奶道歉。”孩子怯怯地站起來,低著頭不肯向奶奶認錯。心疼孫子的奶奶忙不迭地替孫子講話:道什麼歉啊,快讓孩子坐下好好休息吧!

雅娟沒有對未配合她的婆婆表示不滿,而是善體婆婆愛護孩子的存心。對孩子說:“你對奶奶這麼無禮,奶奶依然還是處處為你著想!”說完,走到婆婆麵前,誠懇地說:“媽,是我沒有教育好孩子,我給您道歉。”說完給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看到這一幕,孩子流下了愧疚的眼淚:教子的目的達到了。婆婆也為有這樣一個明理而孝順的兒媳欣慰不已。

當晚,雅娟趁房中隻有婆媳二人的機會,和顏悅色地對婆婆講述一家人共同配合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婆媳二人在一片和諧之中,就教育後代的問題很快達成了共識。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家庭成員間的和睦相處。家庭和睦穩定,家庭成員相互培養愛的能力,孩子也會學會愛父母、愛家人,愛她身邊的人。家庭的和諧,也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迷津指點◇

老人是要哄的,你哄得老人開心了,她會更開心地帶好你的孩子,讓你沒有後顧之憂。媳婦要多體諒老人,換位思考,經常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問題,學會相互理解。要知道,你與婆婆的和諧相處,不僅對於你們夫妻關係的美滿是重要的,而且對於孩子的成長環境是同樣重要的。

①任何時候都不要挫傷了婆婆照顧孩子的積極性。一旦傷害了她在這方麵的自尊心,既會讓你和婆婆的關係搞僵,也會丈夫在他母親麵前陷入尷尬境地。最重要的是,如果婆婆不快樂,在你家裏感覺委屈,孩子的生存環境也不會和諧,這點是你最不願意看到的。

②不要想當然地否定老一代人的教育方法。家有一老是塊寶,婆婆人生經驗豐富,在許多事情是年輕人的生活指導。現在社會上流行著一大堆新理念,不能說沒道理,但並非完全正確。老一代人或許沒有那麼多理論,但他們樸素的的行為教育卻常常有著你們看不到的意義。這樣一想,你就會心寬一些,多一些對婆婆的認同。

③將新方法、新理念引入小家庭時要循序漸進,要盡可能在不發生衝突的情況下與婆婆磨合,比如有意識地帶婆婆參加一些家教講座,電視裏也常有這類節目,可以和婆婆坐在電視機前邊看邊聊,讓老人一點點理解和接受。

◇智慧金言◇

讓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這是以往有涵養的大人明智的做法。這種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來,和大人贈給孩子們的那些最精致的禮物一樣珍貴。

——華盛頓【美國】

110.與婆婆親密要有間

◇場景再現◇

吳穎是一個比較會哄婆婆開心的人,與丈夫結婚一年來,她與婆婆相處得親密無間,然而,太無間了就有些不拘小節了。

一個炎熱的夏日,由於天氣太熱,吳穎就把衣服全都脫了,摟著6歲的兒子在屋裏睡覺。吳穎想反正隻有婆婆一個人在外屋,就沒有關門。沒想到正當他們熟睡之時,婆婆推門進來了。婆婆突然“啊!”的一聲,把吳穎和兒子也嚇醒了。婆婆大喊了一聲“不像話!”後就把孫子抱到她的屋裏了。

以後婆婆對吳穎的好印象大打折扣,而且再也不允許他的孫子跟吳穎一起睡,說是怕跟他媽學壞了。吳穎一肚子苦水隻有往肚裏吞,從此不敢脫光衣服在家睡覺,而且睡覺前必須先鎖門,為了這些吳穎還在婆媳關係上很努力地緩和了好一陣子,雖有點效果,但婆媳關係仿佛很難再回到以前那樣融洽了……

◇深度詮釋◇

婆媳之間親密無間本是件好事,但請不要忘了,再無間也是兩個人,兩個人就代表著兩個思想,特別是婆婆與媳婦本身就不是一個年代的人,在某些觀念上更是難以相同;因此在與婆婆相處中的一些生活小節一定要注意,並謹慎處理,以免將自己努力在婆婆心目中樹立起的形象,一不小心就毀壞了。奉勸身為兒媳婦的人千萬不要犯這種傻!

“隔層肚皮隔座山。”如果發生在母女之間不會在意的事情到了婆媳那裏常常變成了大事。做媳婦的都有同感,如果是母親說兩句根本不放在心裏,如果要是婆婆那麼肯定會有烙印,很長時間難以抹去。由此可見,婆婆和媳婦天生缺少與生俱來的親近感,所以我們要恰到好處。婆媳之間能親密如母女,那隻是一種善良、美好的願景,並不現實。

因此,婆媳之間還是需要有點客氣的,而不能像血親之間那樣親密無間。要保持婆媳之間良好的關係,就要既像母女又不像母女。媳婦應該像孝順母親那樣善待婆婆,但又不能像對母親那樣對婆婆口無遮攔、肆意撒嬌。當然,婆婆也應像對待女兒一樣心疼媳婦,但又不能像對女兒那樣對媳婦無所顧忌、加以訓斥。這樣,彼此就可以多一分理解,少一分矛盾。

為人媳婦,可以常和婆婆談心,談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讓她了解你的難處,這樣她就會體諒你、心疼你,知道你在外邊上班不容易,這種情況下就多了一份默契,婆婆就會認為你跟她比較親什麼都講給她聽。她就會從家庭穩定的角度,多一分關愛,從而也會主動地,盡自己的所能從經濟上、家務上為媳婦分憂。如果婆婆缺乏對媳婦工作狀況的了解,隻看到媳婦在家鬱悶的表象,就會產生誤解,而這種誤解將會在沉默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加深,以致不可彌合。

其實,大多數婆婆好哄,平日裏甜言蜜語,遇到重大節日,送上小禮物略表忠心,效果常常出人意料。絕大多數的婆婆在這種持續不斷的猛烈攻勢下都要“中招”。做媳婦的切記:千萬不要等到婆媳之間的“裂痕”變成“窟窿”了再去修補,到那時已經來不及了。千萬不要當著婆婆的麵指使老公幹活,這樣雖然她嘴上不說但是心裏跟你肯定是有界線的。當你們有了小寶寶的時候你一定要說長得像你老公,像他們一家人,當逗孩子玩的時候一定要說你長大了一定孝敬奶奶,爺爺等等。在婆婆麵前一定要疼愛自己的老公,一定要對婆婆娘家人好,比如她弟弟、妹妹及家裏的孩子來了,一定要親不要使臉色,更不要發脾氣。……這些都是融洽婆媳關係的細節,不可忽視!

◇迷津指點◇

即使與婆婆關係再好,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可以避免產生長遠矛盾的高危性,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相互摩擦的機會。

距離的把握要適度,再忙也要對婆婆表示關心,聊聊家常,可以大大增進彼此的親密。

人生其實有很多技巧,而有的時候,隻在距離。

◇智慧金言◇

每個人的家對他自己都像是城堡和要塞。

——科克【英國】

111.別把婆婆當成自己的親媽

◇場景再現◇

劉芳是一個爽朗的山東姑娘,生活在農村一個人數眾多的大家庭。結婚前,她就認為要和婆婆好好相處,就把她當成親媽。劉芳的媽媽也是這樣教育她的。

結婚五年後,劉芳和老公在廣州買了一套大房子。因為劉芳和老公的工作都很忙,便把婆婆接過來一起生活,也方便照顧孩子。婆婆的萊做得好吃,孩子帶得白白胖胖,媳婦嘴也甜人也好,婆媳相處很愉快。但很快,劉芳就發現,婆婆還是和媽媽有點不一樣。

周末,劉芳邀請了幾個朋友到家裏玩,其中一對夫妻帶來了一個和自己的女兒一樣大的小男孩,劉芳邀請他們在家裏吃飯,請婆婆掌勺,還把朋友的孩子也交給婆婆看管,自己和幾個朋友一起到會所打球。到了晚上,婆婆雖然做了一桌子菜,但已經有點不高興了。

當晚婆婆就提出,以後不能再承擔做飯的工作了,最好還是要請一個鍾點工來。

劉芳心裏也有點不舒服,自己又不是天天都這樣,偶爾請朋友來玩一下,如果是自己的親媽媽,肯定可開心啦,為什麼婆婆就不行呢?

◇深度詮釋◇

隻要嫁作他人婦,馬上就會麵臨婆媳關係這一道坎兒。眾說紛紜中有一句話頗為深入人心:隻要把婆婆當成自己的親媽媽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這話聽起來確實有道理,不過,在實際中卻很難如願。

把婆婆當成自己的親媽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存在一個誤區,把婆媳關係理想化了。在這種理想化的關係裏,婆婆對兒媳婦“視如己出”,像親生孩子一樣對待;而兒媳婦也認為,完美的公婆應該像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疼愛自己。於是老人認為,我得管兒媳婦,管她做人,管她做事;兒媳婦則認為,我可以隨意撒嬌,可以由著性子來,婆婆應該象媽媽一樣的慣著我。

事實上,這些隻是理想中的狀態而已,現實生活並非如此。公婆不是你的親生父母,而兒媳婦也沒有血緣傳承。女兒的所有缺點和毛病,媽媽都已經習慣或是包容。但婆婆就不同了,多少總要帶些挑剔的眼光來檢查媳婦,所以,在媽媽麵前你打翻了油瓶都可以不扶,但在婆婆麵前,絕對不可以。如果出嫁後還象以前那樣撒嬌耍賴,隻怕婆婆早就不答應了。再比如爭吵,母女之間也會有爭吵,隻不過母女吵完後就沒事了,但婆媳吵完後因為沒有血緣關係,又缺乏適時的溝通,就會使矛盾慢慢累積,甚至有一天矛盾激化。

媽媽就是媽媽,婆婆就是婆婆。雖然在感情對待上應該是一樣的,但在實際生活中還是有區別。也許你說出同樣的話,自己媽媽就不會生氣,而換了婆婆就不行。反過來也是一樣的,有些事情媽媽做了你不會生氣,而婆婆做了你心裏會很難受。因此,做為媳婦,在說話做事時要再多想一下,很多時候要用一顆比對媽媽還要細還要好的心來對待婆婆,這樣才能盡量避免矛盾的產生。

◇迷津指點◇

尊重客觀現實,放棄幻想,公婆不是你的親生父母,而兒媳婦也沒有血緣傳承,以現實的態度來對待現實的生活。

當你感到和公婆摩擦不斷的時候,換一個思考方式,把公婆看成是你的忘年交,用一顆對待朋友的寬容的心來對待公婆,你很容易就可以讓自己快樂起來。

兩個人的世界歸根到底是由兩個人來把握,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自己的小家庭上,不必對其他家庭關係過多敏感,也不必計較很多。

◇智慧金言◇

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也蘊藏著甜蜜的愛。

——蕭伯納【英國】

112.不要利用娘家人來幹涉婚姻

◇場景再現◇

青春靚麗的江嵐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經人介紹,與在IT業工作的陳偉認識了。陳偉是東北人,大學畢業後留在上海工作。兩人相處了一年多後,彼此覺得對方都不錯,順理成章的進入了婚姻的殿堂。

結婚後,兩人有時會為一些瑣事吵架。每次吵架後,江嵐便回娘胎家哭訴。嶽父本來就對陳偉有些瞧不起,認為陳偉是“外地人”,總認為是女兒下嫁給他,陳偉便應該處處相讓,不能讓女兒受委屈。聽女兒回家哭訴,便十分生氣,表麵上是勸解女兒女婿的矛盾,但說話怪怪的,對陳偉冷嘲熱諷,讓陳偉很是難受。

開始時陳偉總是保持沉默,但時間一長,總覺得有些難以忍受,雙方情緒日益對立,甚至還大動幹戈。

◇深度詮釋◇

不久前一部反映家庭題材的電視劇《雙麵膠》在各地電視台播出,劇情中有一段真實反映大都市中嶽父母與女婿之間衝突的故事。事實上,很多都市人在結婚後都發現與嶽父母相處不易,都遭遇過“雙麵膠”的苦惱。

很多女性(尤其是80後)結婚以後,心理上還未斷奶,在夫妻生活中遇到一點麻煩就會求助父母,嶽父母過多幹預小家庭的生活,往往會激化矛盾。這種情況在異地婚姻中顯得更為常見。

一般來說,人們對自己女兒是倍加疼愛,但對於女婿則不一樣了。在女兒女婿有了矛盾後,出於偏袒自己的女兒,以飽含輕視的目光去觀察和對待女婿,便會說出嘲諷對方的話來,這樣往往會激化矛盾。甚至導致家庭的解體。

有的嶽父母甚至“一手操辦”女兒女婿的事,大到工作前途,小到生活瑣事。如女兒女婿誰該做飯,誰該拖地,誰該洗衣,甚至二人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乃至床上該鋪什麼被子,嶽父母都要管一管。時間一長,女婿對嶽父母產生了極強烈的對抗情緒,並為此對自己的老婆頗有微詞,因為正是自己的妻子對嶽父母的話言聽計從,才使自己的生活沒有一點男人的尊嚴。其實,女人既然已經嫁作他人妻,就不應該再這麼具體、瑣碎地由他人(包括娘家人)來幹涉婚姻。許多夫妻發生衝突就是源於不協調的姻親關係,如果女人再過多的依賴父母,隻會使衝突更加嚴重。

很多女人與老公吵架之後,喜歡收拾包袱回娘家住個十天半個月的,期望娘家人便出麵為她討回公道,結果卻並不理想。在中國,一個家庭的結合則意味著家族的融合,是社會關係的一種交織,正因為此,在古代人們稱婚姻為“兩姓之好”。這說明婚姻不僅僅是涉及到兩個人自己的問題。家族性的天然隔閡很難在短時期內清洗消除的,因此,利用娘家人來幹涉婚姻中產生的矛盾往往隻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我們看到過很多女人跑回娘家一場哭訴之下,最後事情卻是越搞越大,甚至導致雙方族人大動幹戈。

夫妻之間總是免不了一些爭吵是非的,女人在受委屈後向父母傾訴,是一種宣泄情感的好方法。但不要過份的將矛盾放大,更不要讓娘家人來為自己討回公道,夫妻之間的事情應盡可能的由夫妻來解決,畢竟夫妻之間已經是一家人了,有什麼不開心的事都可以拿來說,隻要願意往好的方向去看對方,也就沒有什麼解不開的結了。

◇迷津指點◇

吵架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鑽牛角尖,發生一點點的小矛盾,便想爭個長短的作法並不可取。要知道夫妻吵架,是一種磨合方式,是為了更好的將婚姻延續。

作為長輩應該意識到女婿與嶽父母的關係,並非一種骨肉情,二者相處的基礎是相互尊重。小兩口一旦發生矛盾,嶽父母不要寵女兒,指責女婿,更不要亂出“餿主意”。

◇智慧金言◇

你將擁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個家庭重要。

——勞倫斯【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