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輝八年,四月,京都長安。
四月的京都,時值盛春,萬物初醒,百花綻放,嬌鶯群蝶亂舞,嫩綠淺黃冒頭,春光燦爛,自是踏春的時節。
京都郊外的禧霞山上有座庇蔭寺,每日香火鼎盛。城中百姓大多趁此時節拖兒帶女上山求佛庇佑,順便觀賞山邊春景。琴澤山頂處更是有一處泉眼,終年出水,且泉眼前彙成一片碧波蕩漾的湖水,微風襲來,自成一處景致,人稱此湖為大澤湖,大有澤被眾生的意蘊,此時湖畔也早已是人潮湧動,踏青人紛至遝來。
長安城中另有一派繁華熱鬧的風光。街市上人潮攢動,喧鬧非常。東街上有一處精致酒樓慶豐樓,足有四層,是全城最繁華之地。慶豐樓中每日食客滿門,熱鬧極了,不過最吸引人的倒不是這樓中來自國中四方之地的大廚所作的美食,而是這樓中的說書人。此人叫趙銘,人稱“巧嘴趙”,有舌粲蓮花之功,從他嘴中說出來的故事栩栩如生,聽眾猶如親臨一般。更獨特的是,趙銘的每個故事隻講三場,每天都會有新鮮的故事。每日慕名而來捧場的聽眾數不勝數。巧嘴趙的名氣因此也越來越大。酒樓老板如獲珍寶,大肆宣傳,更是為趙銘大造聲勢。如今,不論是諸侯將相,還是達官顯貴,都要靠慶豐樓每日限量發售的進場券才能一睹巧嘴趙的風采,可以說,趙銘已然是這宋慶國史上最牛的說書藝人了。
四月的一天,春光燦爛,慶豐樓內照例是座無虛席。趙銘一襲淺灰布衫,精神奕奕,踏上專為他所設的檀木講台,雙目一掃,抓起驚堂木,用力一拍:“各位看官,今日咱們接著來講這越慶史事。”台下,眾人驚起了一片叫好聲,瞬時便鴉雀無聲。這越慶史事,背景雖是架空的一個王朝,但其實其中的人物許多都與這當朝的人物多有切合,大有借古喻今的意思。
巧嘴趙的聲音在大堂中朗朗響起:“話說這餘蓮是黔郡的太守,卻是剛直不阿,這嬌王昏庸無道,朝中奸佞當道,百姓深受其苦,民不聊生。這餘蓮也是出生自官宦人家,自小熟讀經書,也知君臣之道,雖知道這嬌朝對百姓是十惡不赦,可是要他做出那謀反之事則是更加艱難。餘蓮身處黔郡,自知百姓艱難,但自己卻無能為力,終日鬱鬱寡歡。”
“說起來這餘蓮自小有位青梅竹馬,最是知心,十幾歲便嫁入餘家,夫妻和睦,育有一子,也是聰明伶俐的緊。這位夫人長得嬌豔動人,卻是溫柔端莊,她深知餘蓮心中苦悶,卻又不敢開口調解,隻能勸說夫君一同前去山野散心。餘蓮此時雖沒有這心情,卻也不願強拒嬌妻的要求,因此收拾行裝,夫妻兩人一同前往那普陀山處上香拜佛,祈求天下太平。”
整座慶豐樓內寂靜無比,隻聽那趙銘站於台上,唾沫橫飛的講述。明眼人都能聽出來,這巧嘴趙說的可是當朝輔國公李灝入朝前,在尚州任郡守時的事。
李灝如今貴為輔國公,和王年僅十歲,尚是個孩童,朝中事務均由這李灝打理,朝野軍中威信都頗高,大有取天下而代之的氣勢。經過八年的艱苦經營,滿目瘡夷的宋慶國終於漸漸恢複了謙王時期的那種繁華。百姓們不在乎李灝是否犯了滔天的叛逆之罪,隻在乎日子是不是越來越踏實,因此,李灝在普通百姓眼裏是位人人稱道的大英雄,將他們從貧窮和□□中拯救出來獲得新生。隻有幾位瑞寧朝深受皇恩的老臣,對這李灝把持朝政頗有微言。但李家家規森嚴,這李灝自喪妻後,一番心思都在政務之上,雖位高權重,但卻能嚴謹自持,做事一板一眼,毫不越矩。這小皇帝秦和雖無實權,但對這位輔國公卻甚為尊敬,君臣和睦,朝中秩序井然。其長子李天淵雖隻有十六歲,卻已在軍中任要職,精明能幹,大有乃父穩重之風。次子李天哲乃是小皇帝的伴讀,聰敏可人,深受小皇帝的信任。與李天哲同胞所生的幺妹李鶯蝶甜美俏麗,精靈古怪,卻鮮少有人看見她的真容。不過看看李天哲的俊美容貌,就可以猜想這李鶯蝶長得有多麼甜美動人了。
趙銘在講台上興致頗高,精彩處眉飛色舞,幾乎手舞足蹈起來,台下眾人也是陶醉其中,講到餘蓮為國憤然舉兵逼宮時,台下更是叫好聲連連。這慶豐樓二樓東側是一處上等雅間,風景獨好,對外遠望便是那鬱鬱蔥蔥的禧霞山,對內則正對著趙銘的講台,視野很好,也絲毫不會被街上的嘈雜聲驚擾,是個極佳的位置。
這時,趙銘已然講到了逼宮的關鍵之處,聲音不由得緩了下來,這是他的習慣,賣關子。台下的熟客自然是知道,耐著性子等著他接著往下講。一些慕名來的新客則有些按捺不住性子,不由得催促起來。
趙銘就是要等這些個催促。他不緊不慢的端了茶,慢慢的抿了一小口潤了潤喉,掃視了一下全場的觀眾,卻不由得被二樓那上等雅間的客人吸引住了目光。這孩子好俊俏啊!趙銘不由得呆了一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