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家庭與社交三方麵是緊密相連的,每一方麵都跟其他方麵有關,但影響最大的是你的工作。你的家庭的生活水準、你在社交中的名望,大部分是以你的工作表現決定的。所以,將眼前工作幹好,等於為未來鋪墊基石。
(8)不要小看自己
沒有一個“無能為力”的人,也沒有一件“無能為力’的事,除非你自己準備放棄。下麵兩個建議一旦和你的毅力相結合,你期望的結果便易於獲得。
①告訴自己“總會有別的辦法可以辦到”。每年有幾幹家新公司獲準成立,可是五年以後,隻有一小部分繼續營運。那些半路退出的人會這麼說:
“競爭實在太激烈了,隻好退出為妙。”真正的關鍵在於他們遭遇障礙時,隻想到失敗,因此才會失敗。你如果認為困難無法解決,就會真的找不到出路。因此一定要拒絕“無能為力”的想法。
②先停下,重新開始。遇到解決不了的超出個人能力範圍的難題,先停下,讓自己躁動的心靜下來,才能更好地找到一條“柳暗花明”的致富路。
歪念頭隻會讓你走歪路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方,”求橫財也許能得逞一時,但不可能得逞一世,其結果隻有死路一條,走進自己設計的”死胡同”。
財富的誘惑力是巨大而神奇的。麵對財富,每個人的心態都是不同的,但是大都想要得到的欲望又都是相同的。當然,麵對財富誘惑,許多人都會定力不夠,便利欲熏心,進而不擇手段。例如,我們看到社會上的一些害群之馬犯下搶劫、盜竊等罪行,還有不少人為了賺錢,不惜損害人格自尊,也視國法於不顧,無所不用其極,這些都是不知“取之有道”的表現,最終隻能是害人又害已。
古人就已經知道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理。其中,這個“道”
講的就是規則和方法。該得的絕對不讓,不該賺的,絕對不取。合道之財,取之泰然;不義之財,取之,必遭橫禍。所以,無論是君子也好,凡夫俗子也罷,取財之道都必定是遵紀守法、符合做人的原則和品行。
2003年9月,福建和平的張文鎮和張青山從老家以每個15~30元不等價格,花6000多元購進了大量形狀各異的塑金工藝品拿到杭州去賣。由於這些小工藝品在能工巧匠的精雕細刻下,惟妙惟肖,這兩人便起了邪念。
2003年11月11日,張文鎮打電話找房地產公司的王總說有好多挖出來的古董,正找買主收買。
王總平時對古董有一種偏好,這次有人主動打電話上門,當然不想錯過。一見麵,張青山與張文鎮“繪聲繪色”地描述著挖土方挖出的巨大“財富”:“這個古墓中,好像一個博物館,應有盡有,什麼瓷器啦、寶劍啦、古畫啦。棺材旁邊有四個箱子,裏麵裝了彌勒佛、小獅子、金元寶,全是真金的!”說完然後拿出一個小金佛。
張青山用鉗子將小金佛熟練地夾到了地上,用菜刀在小金佛屁股上切下一個小三角。
“不能切!”一旁的王總看了直心疼。
“沒關係,切下來您好拿去鑒定,我們大家都是生意人,講的就是誠信。”其實,張青山和張文鎮早已趁著王總憐“金”惜玉時,將切下的假金與真金進行了調包。王總拿走去鑒定的那一小片其實已是真金。
果然不出所料,王總為了買到便宜貨,主動打電話求見。麵對天上掉下天大的餡餅,王總早已衝昏了頭腦,他決定放手一搏。畢竟每克隻需花25元啊!見麵後,王總開門見山:“我要把你們這些東西全買下來。”這樣的結果真是讓人難以預料。
11月22日下午四點,張青山、張文鎮坐著出租車到了位於滬青平公路上的交易地點。王總遞上了12大疊的人民幣,張青山、張文鎮則卸下三大箱的“金獅”、“金佛”和“金元寶”。112萬元的巨款騙到手了,兩人當夜便花天酒地,肆意揮霍,花去了1萬元。還債、賭博……張青山、張文鎮極盡大方和奢侈。
為了進一步行騙,他們故伎重演。2003年12月9日,張青山和張文鎮在莘莊西環三村一民居內,欲以每千克3萬元的價格向夏老板推銷假黃金製品時,被接報、布控的公安人員當場入贓俱獲。
2004年4月15日,他們被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各判處有期徒刑12年,剝奪政治權利兩年,並處罰金10萬元。這就是“取財無道”的最終結局,隻能是自食苦果。
追逐財富,期盼發家,是人之常情,誰不想擁有財富,過上舒服的生活呢?在一個成熟的商業社會裏,個人對創造積累財富的努力,也是有益於社會發展進步的。即使在儒家傳統占統治地位的中國古代,升官發財也是一條正道。或許,求橫財也許能得逞一時,但不可能得逞一世,其結果隻有死路一條,走進自己設計的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