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金錢的確重要,但是賺錢也要尋求正道,很多投機分子卻總想歪門邪道。如果選擇了正道,努力拚搏,遵紀守法,雖事倍功半,發小財,但日子過得心安理得。如果選擇走歪門斜道,以身試法,鑽法律空子,在短時間之內可能橫財衝天,但最終的結果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難逃法律的製裁,下場是悲慘的。到最後還是那句話,歪念頭隻會讓你走歪路。
眼高手低,小錢不看,大錢不賺
中國市場巨大無比,賺錢機會多如牛毛,相信隻要你肯彎彎腰腰,那麼腳下的錢自然滾滾來。
曾有位百萬富翁說過“小錢是大錢的祖宗”。事實上,好多百萬富翁當初就是靠賺不起眼的小錢而白手起家的。據統計,國外90%以上的大富豪是白手起家或靠小本淘得第一桶金的,隻有109/6不到的人是靠繼承遺產發家的。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前全是窮人,靠賺小錢起家的恐怕要占到99%以上。
幾乎所有初入社會的高學曆的年輕人,眼高手低似乎是一種通病,學識、抱負滿滿卻沒有一點實戰經驗。驕傲的頭顱從不肯低下來去看看腳邊唾手可得的錢,再加上少得可憐的工作能力,隻會讓他夠不著比自己頭頂更高的搖錢樹。也可以說眼高手低是賺錢的大忌。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願望,總夢想自己有朝一日能財源滾滾而來,瀟灑地做一回大老板。但大多數人終其一生,卻難以夢想成真,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這些人賺錢心太急切了,導致了致富心態的錯誤。他們隻想發大財、賺大錢,能賺小錢的機會看不上眼,忘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道理。
我們大概都知道荀子在《勸學》中的教導,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地做到。
財富就是這樣,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低收入者往往“大錢賺不到,小錢不願賺”,結果總是愁錢用。事實上,賺小錢是賺大錢的必要步驟,因為在賺小錢的過程中,可以增加經驗、見識、閱曆,培養金錢意識和賺錢能力,同時積累人情關係。試想,一個連小錢也賺不到的人,他能管理好上百萬資產和一個龐大的企業嗎?所以,要想賺大錢,不能指望天上掉金元寶,還是要腳踏實地,從小錢賺起。沒有小錢,哪來的大錢?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
溫州人在這一點上,應該是全國人的典型和楷模,當年溫州的補鞋匠,都是從幾毛錢縫縫補補做起,聚沙成塔,聚土成丘。他們做起了其他人不願動、不願碰、不屑提的小本“下層”生意,填補了市場空白,每年純收人居然可達數萬元。他們正是做這種別人不起眼的生意,雖然掙的是小錢但能積少成多。日積月累後,他們就回家辦製鞋廠或者其他企業。如今,各行各業中都有有錢的溫州人的身影。他們在房地產行業中更是聲名累累,這是南方人典型的創業模式。
溫州人給自己總結出的幾條成功經驗之一就是:大錢小錢都要賺,能賺幾分幾厘的機會也決不鬆手。他們的商業價值觀非常獨特,響亮地喊出了“賺一厘錢也光榮”的口號。比如紐扣生意,一粒紐扣的利潤真的不足一厘,他們也做得兢兢業業、高高興興的。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溫州人就靠這一分一厘的集腋成裘,完成了他們的原始積累,為其後來的第二次、第三次創業奠定了雄厚的資金基礎。
那些想發財而又沒發財的人,多半是因為沒有‘‘小錢’’意識,‘t身價低”的小錢瞧不起,大錢又賺不來,所有終日隻能在幻想與抱怨中度過。
所以說,如何看待“小錢”,既是一個人生態度的問題,又是一個商業眼光的問題。商人務實,精明都是應該的,但更應善於抓住身邊的小錢,絕不讓賺錢的機會從身邊溜走,哪怕是一分錢。
現在,不少國外企業對中國那些貧窮的內陸省份感興趣,看中的就是人口眾多的消費市場。一家經銷阿司匹林藥的國外經營者曾感歎地說:“上帝啊,如果我們能夠一天賣給一個中國人一片阿司匹林,就能使我們的銷量成倍增長!”
隨著社會的進步,商業的發展,中國市場巨大無比,賺錢機會多如牛毛,相信隻要你肯彎彎腰腰,那麼腳下的錢自然滾滾而來。不要輕看身邊的小錢,正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沒有小錢,也就不可能有大錢,因為大錢都是小錢積累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