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加入歐洲彙率體係之前,英鎊與德國馬克的彙率已穩定在1英鎊兌換2.95馬克的彙率水平。但英國當時經濟衰退,以維持如此高的彙率作為條件加入歐洲彙率體係,英國已經付出了極高的代價。
1992年2月7日,歐盟12個成員國簽訂了《馬斯特裏赫特條約》。而這一條約使英鎊、意大利裏拉等被高估,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將麵臨巨大的降息或貶值壓力,它們能和經濟實力雄厚的德國在有關經濟政策方麵保持協調一致值得懷疑,如果這些國家市場發生動蕩,無力抵禦時,德國是否會犧牲自己的國家利益來幫助這些國家還未可知。
索羅斯的天才就在於比別人更快地預見到未來的發展趨勢,他認為各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各自的國家利益而很難保持協調一致。一旦構成歐洲彙率體係的一些“鏈條”出現鬆動,像他這樣的投機者便會乘虛而入,對這些鬆動的“鏈條”發起進攻,直到整個體係被摧毀。恰如索羅斯所料,在《馬斯特裏赫特條約》簽訂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一些歐洲國家便很難協調各自的經濟政策。英國經濟長期不景氣,陷於重重的困難。
隨著形勢的發展,英國政府維持高利率的經濟政策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它請求德國聯邦銀行降低利率,但德國聯邦銀行卻擔心降息會導致國內的通貨膨脹進而引發經濟崩潰,於是拒絕了英國降息的請求。
英國經濟日益衰退,英國政府需要貶值英鎊,刺激出口,但英國政府卻受到歐洲彙率體係的限製,必須勉力維持英鎊對馬克的彙價,英國政府為了防止投機者使英鎊對馬克的比價低於歐洲彙率體係中所規定的下限,下令英格蘭銀行購入33億英鎊來幹預市場。
但是政府的幹預並未產生好的效應,這使得索羅斯更加堅信自己以前的判斷,他決定在危機時出手。1992年9月,投機者開始進攻歐洲彙率體係中那些疲軟的貨幣,其中包括英鎊、意大利裏拉等。索羅斯及一些長期進行套彙經營的共同基金和跨國公司在市場上拋售疲軟的歐洲貨幣,使得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不得不斥巨資來支持各自的貨幣價值。
索羅斯一人在這場與英國政府的較量中動用了100億美元。他拋售了70億美元的英鎊,購入60億美元堅挺的貨幣——馬克,同時,又購入價值5億美元的英國股票,並賣出巨額的德國股票。
1992年9月中旬,危機終於爆發。謠言四起,意大利人要讓裏拉貶值,於是紐約的經紀人蜂擁著拋售手中的裏拉。
9月15日,索羅斯決定大量放空英鎊。英鎊對馬克的比價一路下跌至2.80,盡管英格蘭銀行購入30億英鎊,但仍未能擋住英鎊的跌勢,英鎊已處於退出歐洲彙率體係的邊緣。隨後,意大利和西班牙紛紛宣布退出歐洲彙率體係,意大利裏拉和西班牙比賽塔開始大幅度貶值。
在這場危機中,索羅斯賺了近10億美元。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中,索羅斯憑借他超人的智慧和鋼鐵般的意誌,處之泰然,好像置身於事外,索羅斯成為這場“賭局”的最大贏家。當然,這種投資是有巨大風險的,但是,’索羅斯敢於冒險,敢於做出別人不敢做的事情。
90年代初,國際金融市場危機四伏。經濟學家們認為國際金融市場周圍遊蕩著一隻看不見、摸不著但又十分明顯地感覺得到的“巨手”,一隻可怕的魔鬼般的巨掌。
1997年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布爾曼發出了警告,在墨西哥金融危機發生僅兩年之後,大量的資金正在以創紀錄的步伐注入亞洲等新興市場,“不理性的熱烈情緒”正在這些市場廣泛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會導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震蕩。
但是,布爾曼的聲音並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這就使得索羅斯最後下定決心,要在東南亞以一個人的力量對抗國家集團的力量。看準時機的索羅斯又準備出手了。此次索羅斯顯得非常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