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致富要理智,避開賺錢的‘雷區”(6)(1 / 3)

索羅斯選準了從80年代末已成為地區通貨的泰銖下手。因為泰國在東南亞各國中金融市場中開放程度最高,資本進出自由,除利率較高之外,泰銖長期緊盯美元,彙率相當穩定,風險最小,同時,泰國經濟“虛假’繁榮景氣最旺,低迷的房地產市場正在拖垮原來腰包鼓鼓的金融業,因此在東南亞,泰銖市值實際上是最不穩定,最易攻破的幣值。

1997年3月,索羅斯拋售泰國銀行和財務公司的股票,儲戶在泰國所有財務及證券公司大量提款。與此同時,以索羅斯為首的手持大量東南亞貨幣的西方衝擊基金聯合大舉拋售泰銖。5月份泰銖最低躍至1美元兌26.70銖。泰國中央銀行傾全國主力,動用約120億美元的巨資吸納泰銖,並用行政命令嚴禁本地銀行借泰銖給索羅斯,同時大幅調高利率,由於銀根驟然抽緊,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羅斯措手不及,損失了3億美元。

但是索羅斯認為泰國中央銀行所能使出的全盤招術也就莫過於此,泰國政府在使出渾身解數之後,並沒有使自己陷入絕境,他更不想善罷甘休。

1997年6月,索羅斯再度出擊,瞬間隻有300億美元外彙儲備的泰國中央銀行曆經短暫的戰鬥,便宣告“彈盡糧絕”,要想泰銖保持固定彙率已經力不從心。7月24日,泰銖兌美元降至32.5:1,再創曆史新低,泰國政府已經無計可施。繼在泰國得手之後,索羅斯很快又掃蕩到了印度尼西亞這個東南亞最大的國家。

索羅斯操縱掃蕩東南亞的颶風,一舉刮去了百億美元巨額財富,使這些國家幾十年的經濟增長化為灰燼。索羅斯的行動非常迅速,也非常果斷。

財富沒有生命,但是,它卻能夠自由流動,自動流到索羅斯的口袋裏。

李嘉誠:從不猶豫,及時出手

人的一生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機遇,一旦出現。就應該果斷而行,及對出手。李嘉誠以超前的眼光.在關鍵時刻把握了機遇,從而使自己的商帝國史一步一步走向高峰。

華人首富李嘉誠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在商場中久經磨練的他,憑借著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果斷地做出了轉行的抉擇,從而造就了一個全新的自己。

李嘉誠有極其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隨著形勢的不斷變化,他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做出了正確的判斷,並且迅速掉轉船頭。在緊要關頭麵前,他不猶豫,果斷出手,總是能取得勝利。 、幾經轉行奮鬥後,李嘉誠成為剛開始一個五金廠的第一等功臣,深受老板器重。但是,一次推銷遭遇戰的落敗,使李嘉誠猛然驚醒,他預感到了鍍鋅鐵桶的窮途末路以及塑膠製品的蒸蒸日上。事情是這樣,當時推銷鐵桶的李嘉誠與推銷塑膠桶的塑膠公司老板都到酒店推銷。李嘉誠想盡各種辦法與對方展開爭奪,但塑膠桶輕而易舉就戰勝廠鍍鋅鐵桶。

李嘉誠是一個從不輕易言敗的人,但這一次他認識到,是徹底地失敗了,而且敗得很慘。晚上,李嘉誠輾轉難眠,他認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

塑膠工業在20世紀40年代中葉興起於歐美發達國家,在世界範圍來講,都屬於新興的產業。李嘉誠分析其特性,塑膠製品易成型、質量輕、色彩豐富、美觀適用,是木質和金屬製品的替代物,發展潛力巨大。

但是李嘉誠推銷的才能深深地打動了塑膠公司的老板,他十分賞識這個十七歲少年。他真誠地對李嘉誠說:“這場遭遇戰,你輸了給我。但關鍵在於,是塑膠桶贏了白鐵桶,而不是你個人。”塑膠公司的老板誠心誠意邀請李嘉誠去喝晚茶,與他交朋友。

失敗之後,李嘉誠開始著手調查價格行情,他發現塑膠製品以其昂貴的價格作為富人階層的奢侈品隻是極短的時間。一來價廉,二來物美。有這兩條,塑膠製品大行其市是必然的趨勢。沒有再猶豫,李嘉誠毅然決定加盟塑膠公司,進入一派生機的塑膠行業。

人的一生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機遇,一旦出現,就應該果斷而行,李嘉誠便是這樣的一個人。他這一高瞻遠矚的眼光,奠定了李嘉誠成為全世界“塑膠花大王”的基礎。李嘉誠這一超前的眼光,在關鍵時刻把握了機遇,李嘉誠的商業曆史從此一步一步走向高峰。

李嘉誠還是一個善於搶占商機的人,當他發現塑膠花的信息時,便預見到了其無限的發展前景,遂不惜代價開辟了新的產業。

當時,李嘉誠所生產的塑膠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已經趨於飽和狀態。要想繼續生存和發展,他必須重新選擇一種能救活企業,並在國際市場中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實現塑膠廠的轉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