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桑奇的戰鬥
30+
作者:馬君海
“為保護公民隱私而戰。”這是維基揭秘((WikiLeaks))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向美宣戰的口號,他也因此頗受爭議並被多國政府圍剿。
朱立安·阿桑奇(Julian Paul Assange)了解美國情報機構聯合美國互聯網公司對公民信息進行數據挖掘等被美國民權組織稱做“違憲”的行為,近日被揭小布什執政時期的“棱鏡”項目也證實了這個講法。“棱鏡”竊聽計劃始於2007年,美國情報機構一直在9家美國互聯網公司中進行數據挖掘工作,從音視頻、圖片、郵件、文檔以及連接信息中分析個人的聯係方式與行動。“真情必講”是維基揭秘成立的初衷,自誕生之日起,維基揭秘將數以萬計的絕密文件公諸於眾,令美國政府大為惱火。
自去年6月起,阿桑奇就藏匿在厄瓜多爾駐倫敦的使館內,因為他的緣故,使館周邊保持高度戒備,使館門前氣氛劍拔弩張,警惕的虎鉗越咬越緊。一輛隸屬於倫敦警署的汽車終日駐守,車上玻璃黢黑,車頂天線林立。不知有多少雙眼睛盯著此地,更不知有多少監控視頻橫掃四周。如果這位全球著名的黑客膽敢越雷池一步,那麼他將立刻被執守在維多利亞建築前的士兵俘獲。“盡可能把我藏得深深的。”阿桑奇請求政治避難時說道。
命運多舛的阿桑奇, 2年前還住在英國西南部一棟叫做薩克福的別墅內,別墅主人是英國前戰地記者弗格罕·史密斯。當時阿桑奇為了躲避瑞典司法對他“性侵”的指控,他必須每天向當地警署報到。今天,他的處境更加不妙。
揭露強勢者的謊言
他向英國司法機關要求不要將他引渡到瑞典去,因為如果去了瑞典,他很有可能被發往美國,那樣他的麻煩就大了。但是他的要求被拒絕。於是這位41歲的澳大利亞黑客一年前躲進厄瓜多爾使館,基多政府答應給他提供政治避難。“這和關進大牢沒什麼區別,所不同的是可以看電視,可以喝白蘭地。”阿桑奇聳肩笑笑。在這個150平方米大小的天地裏,雖然他可以大步流星來回走動, 但是走出使館則根本沒門。
他住的房間是一間臨時改裝的辦公室,即便在這裏,阿桑奇也是閱讀廣泛,對於發生在這個星球上的事情了如指掌。“你看報紙上很多關於中國、俄羅斯竊取情報的消息。”他說,“媒體是不是搞錯了? 哪兒沒有間諜戰?中國、俄羅斯也不例外,但是他們再多也多不過西方世界!至於澳大利亞,911後美國國防部越來越多地放縱情報機關,特別是放縱美國國家安全局在澳洲為所欲為。”
“在西方國家,政府機構以及大型企業,他們的關係和利益是交織在一起的。這些關係盤根錯節相當複雜,有契約性的也有財務性合作。這就是政府和私人團體間的關係。它們或者參與股份,或者分配股票期權,或者瓜分公共合同的傭金。”“西方國家利用網絡新技術控製互聯網,竊取公民信息,他們使用一套複雜的技術監控電子傳播。他們的借口是反恐禁毒,但是他們侵犯了最基本的民權,他們還通過立法為網絡監控大開綠燈。他們想盡一切辦法,捍衛自己的權力,允許他們隨意竊取別人的隱私,還說這是老百姓同意了的,簡直就是‘強奸民意’,豈有此理。有誰願意秘密警察整天駐守在身邊?有誰喜歡大型企業刺探老百姓的隱私?”
阿桑奇認為,政府和大型企業隱藏了太多秘密,使得新聞報道難以平衡,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現實。他批評傳統媒體被政府所主導,不能將調查深入下去,因此自己的工作是為自由、為民權而戰。阿桑奇的這一觀點使他在支持者眼中成為英雄,他曾經是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麵人物。他的支持者甚至認為,不但不該追捕他,還應把普利策新聞獎和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