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白字佛經和人事(2 / 2)

阿儺、伽葉二尊者又領四人,到珍樓寶閣之下,再次勒索。佛祖已經表態了的,再向誰告去?唐僧無物奉呈,隻得把唐王親手所賜的紫金缽盂送給他們,雙手奉上道:“今特奉上,聊表寸心。”那阿儺接了,微微而笑。旁邊做飯的廚子、守衛的保安、掃地的保潔們看了,都你打我一拳,我踢他一腳地起哄:“沒臉,沒臉,管取經的人要人事。”阿儺是有色人種,所以害臊也看不出臉紅來,但是的確是害臊了,把臉皮都羞皺了,隻是拿著缽盂不放。伽葉才去傳經。

這裏就有兩個問題:為什麼要傳白字的佛經?為什麼西方佛土也索要人事?

第一個問題,其實燃燈古佛和佛祖已經說得明白:唐僧取經,取的是經的真意,不是經書本身。佛祖傳給白字佛經,就是希望東土的和尚們,不要把精力放在經書的文字上,希望他們能像唐僧一樣,領悟佛經的真意。這裏要強調的是:唐僧雖然取了經,但是並沒有讀這些經。唐僧回到長安城後,太宗道:“禦弟將真經演誦一番,何如?”唐僧便於雁塔寺登台,方欲諷誦,忽八大金剛現身高叫道:“誦經的,放下經卷,跟我回西去也。"’這底下行者三人,連白馬平地而起,長老亦將經卷丟下,也從台上起於九霄,相隨騰空而去。唐太宗隻好又選高僧,修建水陸大會,看誦《大藏真經》,超脫幽冥孽鬼。唐僧回到西天再次麵佛,被授予了佛位,可見唐僧的成佛與佛經無關。為什麼又要換回有字的真經呢?是因為佛祖擔心東土的和尚愚迷,不能識無字的真經,那麼依照佛經念誦奉行,至少不會墜人惡道。

為什麼傳經要索要人事:這個問題和第一個問題是結合在一起的。作者吳承恩認為:真正的修行是探索和奉行佛經的真意,追求達到最圓融的智慧和覺悟。終日讀經頌經,替人家頌經消災,收取錢財,已經不是真正的出家修行人,更像是個職業。唐僧取回文字的真經,東土愚迷的和尚們少不了替人頌經祈福,就少不了收取財物。關注文字的經書,祈求福報,是沉溺於物質的範疇,所以少不了沉淪於“錢財”二字,就是阿儺、伽葉也不能免。吳承恩在《西遊記》的最後篇章裏,就是借如來佛的口,對天下寺院裏麵所有身穿著袈裟、心想著錢財的假出家人做最後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