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醫院環境的不適應。特別是首次住院的患者,對環境不熟悉,不知如何處理,不知有什麼規章製度,因此感到手足無措、緊張不安、無法安靜及睡眠。
(3)對醫護人員的診治方法,對自己的態度一係列問題有恐懼感。不信任,害怕對自己的症狀、診斷不了解,而不重視自己,甚至會出錯,因此反複敘述,強調自己的情況,並提出一些自認為合理的要求。
(4)個體差異。有的疾病,如甲亢,可伴有焦慮症狀,患病後表現出的類似適應障礙的焦慮症狀,實為甲亢的症狀之一。有的患者正處於更年期,在軀體疾病的基礎上,較多發生焦慮症狀。如果患者性格特點為思慮過多的,平時就是多疑性格的,當發生身體疾病時,焦慮不安就比較突出的表現出來。
老年人,由於軀體衰弱、多疑,以及家庭支持係統薄弱等現實情況,常常思慮多,凡事往壞處想得多。在身體患病後,常常想到預後不良,無人照料等問題,產生明顯的焦慮反應。
(5)某些藥物會導致焦慮症狀的出現。
心血管係統:抗高血壓藥、抗心律失常藥。
呼吸係統:支氣管擴張藥、α-去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
神經科:抗膽堿能藥、抗痙攣藥、抗帕金森病藥。
精神科: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戒酒硫反應、苯二氮類藥或其他鎮靜劑的撤藥。
多係統:甲狀腺素、非甾類抗炎藥、抗生素、化療藥物。
抗焦慮的自我心理調適:
(1)每日進行放鬆療法以減輕緊張性身體症狀。
(2)積極參與愉快的活動。
(3)確認並挑戰被誇大的擔憂能減少焦慮症狀。
確認被誇大的擔憂或悲觀念頭:如女兒放學回家晚了5分鍾,就擔心遇到了車禍。
當產生這樣的擔憂時,探討挑戰的方法:如當患者開始擔心女兒時,他可以這樣告誡自己:“我正再次陷入無謂的擔憂中。我女兒僅僅晚了幾分鍾,她很快就會到家。除非晚了1個小時以上,我才給學校打電話。”
(4)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幫助應對當前的社會生活問題及導致焦慮症的各種狀況。
確定引起過度擔憂的事件。與家人、朋友或醫生商討該如何處理這種問題,確認並強化奏效的做法。
(5)規律的體育鍛煉對抗焦慮會有幫助。
抗焦慮藥物治療1.苯二氮類藥勞拉西泮、氯硝西泮等可以迅速緩解焦慮症狀。但由於其高度的成癮性和耐受性,應避免長時間用藥,可以在急性期與抗抑鬱藥物合並應用1~2周,改善後逐漸停用。
2.非苯二氮類藥抗焦慮藥物丁螺環酮、坦度螺酮,很少產生濫用和依賴,但起效較慢,可能需要2~4周才起效,且療效較差。
3.β-受體阻滯劑(如阿替洛爾)能夠緩解心血管症狀或自主神經症狀,尤其是嚴重的心悸,但是需要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
4.抗抑鬱藥物(1)三環類/四環類抗抑鬱藥物:多慮平(75~300mg/天),也可以是使用阿米替林、丙咪嗪、氯丙米嗪,但由於副作用明顯,應注意患者的身體情況。麥普替林對廣泛性焦慮合並輕度抑鬱的療效較好。
(2)新型抗抑鬱藥物:如五羥色胺(5-HT)再攝取抑製劑(SSRI),選擇性5-HT及NE再攝取抑製劑(SNRI)。此類藥物對緩解廣泛性焦慮障礙的症狀有肯定療效,且沒有產生耐受性和成癮性的特點,已經成為治療焦慮性障礙的一線治療選擇。對過分關注身體不適,同時伴有各種身體症狀的患者尤為適合。舍曲林、帕羅西汀、文拉法辛具有抗焦慮和抑鬱雙重作用。
第三節 抗抑鬱治療藥物治療原則
(1)診斷明確。
(2)個體化:全麵考慮每個患者自身的症狀特點、年齡、身體狀況、藥物的耐受性、有無合並症,因人而異地個體化合理用藥。
(3)最低有效劑量:盡可能采用最小有效劑量,劑量逐步遞增,使不良反應減至最低,以提高服藥依從性。
(4)足劑量,足療程:小劑量療效不佳時,根據不良反應和耐受情況,增至足量(藥物有效治療劑量上限)和足夠長的療程(>4~6周);如仍無效,可考慮換藥,換用同類另一種藥物或作用機製不同的另一類藥。
(5)換藥:應注意氟西汀需停藥5周才能換用單胺氧化酶抑製劑(MAOIs),其他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SRIs)換藥時需停藥2周;MAOIs停用2周後才能換用SSRIs;盡可能單一用藥,應足量、足療程治療;當換藥治療無效時,可考慮兩種作用機製不同的抗抑鬱藥聯合使用,一般不主張聯用兩種以上抗抑鬱藥。
抗抑鬱藥物治療抗抑鬱藥發展迅速,品種多達20餘種,本文針對常用的藥物種類進行介紹。
1.三環類(TCAs)由於心血管副作用較大,較少應用。
常用藥物:米帕明(imipramine)、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多塞平(doxepine)、甲米帕明(desipramine,地昔帕明)、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
適應證:①各種類型及不同嚴重程度的抑鬱發作;②焦慮障礙,驚恐障礙;③強迫障礙(氯米帕明)。
禁忌證:①嚴重心、肝、腎病;②癲癇;③急性窄角型青光眼;④12歲以下兒童,孕婦,前列腺肥大慎用;⑤TCAs過敏者;⑥禁與MAOIs聯用。
不良反應:①中樞神經係統:過度鎮靜,記憶力減退,轉為躁狂發作;②心血管反應:體位性低血壓,心動過速,傳導阻滯;③抗膽堿能反應:口幹,視物模糊,便秘,排尿困難。
推薦劑量:TCAs治療指數低,劑量受鎮靜、抗膽堿能和心血管不良反應限製。一般為每天50~250mg,劑量緩慢遞增,分次服。減藥宜慢,突然停藥可能出現膽堿能活動過度,引起失眠、焦慮、易激惹、胃腸道症狀、抽動等症狀。
2.四環類主要為馬普替林(maprotiline),米安舍林(mianserin,脫爾煩),為α2-受體拮抗劑和5-HT1、5-HT2受體拮抗劑。馬普替林的適應證、禁忌證同TCAs,其不良反應較TCAs少,特別是心血管不良反應小,有效劑量為每天50~200mg。米安舍林的適應證為各種抑鬱發作,特別適用於有焦慮、失眠的抑鬱患者。禁忌證為低血壓,白細胞計數低的患者。常用劑量為每天 30~90mg,可晚間一次頓服,從小劑量開始。該藥抗膽堿能、心血管不良反應小,對肝、腎功能影響小。主要不良反應有頭暈、乏力、嗜睡,罕見粒細胞減少。
3.5-HT再攝取抑製劑(SSRIs)慎與抗心律失常藥、降糖藥聯用,嚴重心、肝、腎病患者慎用。
SSRIs近年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具有療效好、耐受性好、服用方便等特點。
5-HT再攝取抑製劑類藥物的常用劑量及用法見。
藥物的推薦劑量及用法藥名規格(mg)常用治療量(mg/d)最高劑量(mg/d)用法血藥濃度(ng/ml)氟西汀2020~4060Qd100~300帕羅西汀2020~4060Qd30~100舍曲林5050~100200Qd25~50氟伏沙明50100~200300Qd/Bid250西酞普蘭2020~60120Qd60艾司西酞普蘭5,105~1020Qd25~125注:Qd:每日服用1次。Bid:每日服用2次。
適應證:①各種類型和不同嚴重程度的抑鬱發作;②焦慮症;③強迫症;④軀體形式障礙;⑤創傷後應激障礙。
禁忌證:①對SSRIs類過敏者;②嚴重心、肝、腎病慎用;③禁與MAOIs、氯米帕明、色氨酸聯用;④慎與鋰鹽、抗心律失常藥、降糖藥聯用。
SSRIs鎮靜作用較輕,可白天服藥,如出現倦睡可改在晚上服,為減輕胃腸刺激,通常在早餐後服藥。年老體弱者宜從半量或1/4量開始,酌情緩慢加量。
不良反應:抗膽堿能不良反應和心血管不良反應比TCAs輕。
(1)神經係統:頭疼、頭暈、焦慮、緊張、失眠、乏力、困倦、口幹、多汗、震顫、痙攣發作、興奮,轉為狂躁發作。少見的嚴重神經係統不良反應為中樞5-羥色胺綜合征,主要發生在SSRIs與單胺氧化酶抑製劑合用時,可出現腹痛、腹瀉、出汗、發熱、心動過速、血壓升高、意識改變(譫妄)、肌陣攣、動作增多、激惹、敵對和情緒改變。嚴重者可導致高熱、休克,甚至死亡。因此,SSRIs禁與單胺氧化酶抑製劑類藥物及其他5-HT激活藥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