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曾經開玩笑指著他的肚子說:“這個胡人的肚子裏有什麼東西,怎麼這個大啊?”,安祿山回答說:“沒有別的什麼東西,隻有一顆赤心!”,唐玄宗聽到這樣忠誠的回答很是滿意。
安祿山裝傻充愣本事非常高。一次,玄宗叫安祿山拜見太子,安祿山不行禮。左右的人催促他下拜,安祿山站著說:“我是胡人,不知道朝廷的禮儀,不知道太子是什麼官?”唐玄宗說:“這就是儲君,我死後,他代替我領導你們”。安祿山說:“我很愚鈍,過去隻知道陛下您一個人,不知道還有儲君呢”,做出不得已的樣子,然後下拜。
唐玄宗信以為真,更加喜愛他了。
得到玄宗寵愛後,安祿山並未表露絲毫得意,相反越發對玄宗顯得更加尊敬。安祿山可以在後宮出入後,就勢要求做楊貴妃的幹兒子。
唐玄宗與楊貴妃一起坐著,安祿山先拜楊貴妃。玄宗問為什麼這樣,安祿山回答:“我們胡人就是先拜母親後拜父親”,唐玄宗很高興。
安祿山傻呆的外表取得了玄宗的信任,從而放鬆乃至放棄了對他的警覺。結果就是這個安祿山,發動了安史之亂。連年的戰亂導致唐朝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二之多,為禍極大,成為唐朝由盛至衰的轉折點。
對於那些顯得很憨厚,有時候說話很直的人,一般人都認為這樣的人很實在,多數是這樣,但也有少數如安祿山者,假癡不癲,通過這個方法迷惑別人,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外表精明的人,大家都很警惕,而對於憨厚直爽的人,大家往往不警覺,這就是人性的一個誤區。對於任何人,都要保持一絲警覺,不要以貌取人,被相貌及語言所迷惑。
與君子相比,小人都很會“裝”,因為他們深知贏得好名聲需有“群眾基礎”。這方麵王莽可謂是小人中的“楷模”。
王莽是漢元帝皇後王政君之侄。幼年時父親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儉樸,飽讀詩書,結交賢士,聲名遠播。
王莽對其身居大司馬之位的伯父王鳳極為恭順。王鳳臨死囑咐王政君照顧王莽。漢成帝時前22年,王莽初任黃門侍郎,後升為射聲校尉。
王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窮人,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深受眾人愛戴。
公元前1年漢哀帝無子而崩。王政君掌握傳國玉璽,王莽任大司馬,兼管軍事令及禁軍,立漢平帝,得到朝野的擁戴。他爵位愈尊,矯情偽飾愈甚。公元1年王莽在推辭再三之後接受了“安漢公”的爵位,將俸祿轉封給兩萬多人。
暗地裏為鞏固自己的權力,王莽想把女兒嫁給平帝為皇後,就上奏說:“陛下即位已3年,還沒有立皇後,後宮嬪妃也空缺。以往國家的災難,本由於無繼承人,後妃的來路不正所引起。請考查討論儒學五經的有關記載,製定聘娶皇後之禮,使古代天子娶12個女子的規定,納入正軌,以廣求繼嗣。廣泛地在殷、周天子的後裔,周公、孑L子的後代,以及在長安的列侯之家中,挑選合適的女子。”
王政君以太皇太後臨朝稱製,將此事交付有關主管機關辦理,主管官員呈上眾女的名單,王氏家族的女子多在被選中。王莽恐怕王氏其他人的女兒會與自己的女兒爭當皇後,就上書說:“我本身沒有高尚的品德,女兒的資質才能又為下等,她不適宜與眾女子一起被挑選。”太皇太後以為他是誠心誠意謙虛,就下詔說:“王氏家族的女子,是我娘家人,就不要參加挑選了。”
聽說王莽的女兒被排除在了參選之外,那些擁戴王莽的人紛紛上書。平民、諸生、郎吏及以上官吏,守候在皇宮大門上書的,每天有一千餘人。公卿大夫,有的前往朝中,有的俯伏在宮內官署的門下,都要求說:“安漢公的盛大功勳,如此輝煌,如今應當立他的女兒為阜後,為什麼單單剔除了安漢公的女兒,天下人將把期望歸聚到哪一化身上呢!我們希望能讓安漢公的女兒做天下之母!”
王莽為了顯示自己的誠意,故意派遣長史及以下官員,分別去勸說阻止公卿及諸生的請願,然而上書請願的人反而愈來愈多。太皇太後不得已,就聽從公卿的意見,挑選王莽的女兒為皇後。王莽又為自己辯h說:“應該廣選眾女。”公卿爭辯說:“再選取其他女子,就會出現兩個正統,是不應當的。”王莽隻好說:“請察看我的女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