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媽媽在她50周年金婚紀念日那天,向來賓道出了她保持婚嫻幸福的秘訣。她說:“從我結婚那天起,我就準備列出丈夫的10條缺點,為了我們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諾,每當他犯了這10條錯誤中的任何一條的時候,我都願意原諒他。”有人問,那10條缺點到底是什麼呢?她回答說:“老實告訴你們吧,50年來,我始終沒有把這10條缺點具體地列出來。每當我丈夫做錯了事,讓我氣得直跳腳的時候,我馬上提醒自己:算他運氣好吧,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諒的那10條錯誤當中的一個。”
在婚姻的漫漫旅程中,不會總是豔陽高照、鮮花盛開,也同樣有夏暑冬寒、風霜雪雨。麵對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如果能像那位老媽媽一樣,學會寬容和忍讓,你就會發現,幸福其實就在你的身邊。互相寬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互相寬容的夫妻一定千年共枕;互相寬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麗。
寬容是一種處事的瀟灑。“處處綠楊堪係馬,家家有路到長安。”
寬厚待人,容納非議,乃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美滿之道。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難得人世走一遭,瀟灑最重要。為一些無聊的小事而爭吵不休,實是自損風度。
清朝時,在安徽桐城有一個著名的家族,父子兩代為相,權勢顯赫,這就是張英、張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間,張英在朝廷當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老家桐城的老宅與吳家為鄰,兩家府邸之間有個空地,供雙方來往交通使用。
後來鄰居吳家建房,要占用這個通道,張家不同意,雙方將官司打倒縣衙門。縣官考慮糾紛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
在這期間,張家人寫了一封信,給在北京當大官的張英,要求張英出麵,幹涉此事。張英收到信件後,認為應該謙讓鄰裏,給家裏回信中寫了四句話:“千裏來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閱罷,明白其中意思,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房基地,這樣就形成了一個6尺的巷子。兩家禮讓之舉也讓彼此成為了朋友。
寬容別人,其實就是寬容我們自己。多一點對別人的寬容,我們生命中就多了一點空間。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會有關愛和扶持,才不會有寂寞和孤獨;有朋友的生活,才會少一點風雨,多一點溫暖和陽光。有寬容的生活永遠都是一片晴朗。
寬容首先要學會理解,以責己之心責人,以怒己之心怒人。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說過:“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飄向大地,恩賜於寬容的人們。”如果學會寬容,那麼我們的世界將變得更加廣闊;如果拋棄計較,那麼人生才能永遠快樂。夥伴們,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去麵對世間的爾虞我詐,去麵對世間的虛情假意。誰能說自己是不需要寬容的呢?讓我們以寬容為真諦,展示寬容的魅力,書寫美麗的人生。
寬容其次要學會諒解,人在社會上生存,注定要和各種各樣的人交往,人與人之間又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一個人的年齡、思想、性別、個性、喜好等等,決定了這個人的修養、涵養和處世態度。不可能每個人都和自己一樣,也不可能每個人都能了解你、理解你。所以生活中不可能沒有誤解、矛盾及衝突,這時候需要我們學會寬容。
在過往的日子裏,你是否因為他人的無意觸犯而爭吵得麵紅耳赤?
是否因為路上行人的無心碰撞就喋喋不休地抱怨?是否因為家人和長輩的錯誤斥責就非得辯個誰是誰非?為什麼我們不能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坦然地麵對呢?一句簡單的對不起,一個歉意的微笑,一個充滿善意的眼神……就可以化解多少矛盾,多少無謂的紛爭。如果每個人都能有一顆寬容的心,世界該是多麼的美好,生活又會是多麼的和諧。
當爭吵發生時,學會寬容吧,畢竟生氣是一件費力而且沒有價值的事情。我們寶貴而有限的精力不應該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寬容他吧!你的人生將更加明媚!
包容他人的缺點,更要包容自己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