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喚醒寬容心,人生將不再狹窄(2)(2 / 3)

美國散文作家、思想家、詩人愛默生曾經說過,“寬容不僅是一種雅量,文明,胸懷,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寬容了別人就等於寬容了自己,寬容的同時,也創造生命的美麗。”

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份,是對別人的包容,也是對自己的善待。

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去馬丁家看球。男人看球,總離不開香煙。

直到球賽結束,才發現不知不覺中,他們已經抽了三盒煙。馬丁的妻子也一直在旁邊陪著他們。但是,她竟然什麼也沒說。隻是在他們不注意的時候,打開窗子,讓新鮮的空氣進來。馬丁的朋友覺得很奇怪。

“你怎麼就不管管他和我們這麼抽煙?”一個朋友好奇地問道。

馬丁的妻子微微一笑,說:“我也知道抽煙有害身體健康,但是,如果抽煙能讓他快樂,我為什麼要阻止?我情願讓我的丈夫能快快樂樂地活到60歲,而不願意他勉勉強強地活到80歲。畢竟,一個人的快樂不是任何時候或者金錢可以換來的。”

當朋友們再次看到馬丁時,他已經戒煙了。問他為什麼,馬丁憨笑地回答道:“她能為我的快樂著想,我也不能讓自己提前20年離開她呀。”

因為愛你,所以愛你的一切;因為愛你,所以包容你的一切,哪怕是缺點。生活中快樂很簡單,隻要你學會去寬容他人,去包容你身邊的人。

一位智者曾經這樣說過:“在你的生命中,你必須寬容三次:你必須原諒你自己,因為你不可能完美無缺;你必須原諒你的敵人,因為你的憤怒之火隻會影響自己和家人;你必須原諒你的朋友,因為越是親密的朋友越能無意間深深中傷你。隻有完成這三種寬容你才能快樂。”仔細想一想,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不快樂呢?在工作、生活中總感覺在較勁,活在沉重的壓力下,其實就是少了些寬容。

你是否總是在努力卻又總是感覺力不從心呢?對自己要求高是好事,但如果太過苛刻,就會造成頑固不懂變通,或者是遇到問題妄自菲薄。其實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正是這些不足才使得我們去改進,去進步。不完美不是種錯誤,脆弱不是種缺陷,這些反而是連接人類情感的基礎。隻要自己沒放棄就總可以成功,即使是暫時的失敗,又有什麼關係。倘若,失敗能學到東西,那失敗就是有意義的。所以我們必須在前進中不斷原諒自己,充實自己,才能提高自己。

曾經有一位哲學家很悲觀地說道:“我們出生時之所以哇哇大哭,是因為我們預知生命必然充滿痛苦,至於迎接新生命到來的成人之所以滿心歡喜,是因為世間又多了一個人來分擔他們的苦難。當然,這是消極、負麵的論調,人生是苦與樂,都是內心的感受。一切都得靠我們親自體驗,一如挫折,或許遭遇之時會讓我們感到痛苦,但正因為有了它,我們才能更加堅強、勇敢。”

從前有一位少年,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因病去世,由於父親是個長途汽車司機,經常不在家,也無法提供少年正常的生活所需。因此,少年自從母親過世後,就必須自己學會洗衣、做飯,並照顧自己。

然而,老天爺並沒有特別關照他,當他17歲時,父親在]二作中不幸因車禍喪生,從此少年再也沒有親人了,也沒有人能夠依靠了。隻是,噩夢還沒有結束,在少年走出悲傷,開始獨立養活自己時,卻在一次T程事故中,失去了左腿。但是,一連串的意外與不幸,反而讓少年養成了堅強的性格,他獨立麵對隨之而來的生活不便,也學會了拐杖的使用,即使不小心跌倒,他也不願請求別人伸手幫忙。

最後,他將所有的積累算了算,正好足夠開個養殖場,但老天爺似乎真的存心與他過不去,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水,將他最後的希望都奪走了。少年終於忍無可忍了,氣憤地來到神殿前,怒氣衝天地責問上帝,“你為什麼對我這樣不公平?”上帝聽到責罵後滿臉平靜地反問,“喔,那裏不公平呢?”少年將他的不幸,一五一十地說給上帝聽。上帝聽了少年的遭遇後說:“原來是這樣,你的確很淒慘,那麼,你幹嘛要活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