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種反複無常的領導,江若風就隻有一個字:靠!
總之,雖然合同上書上白字黑字的寫著每天七點下班,但整整三周,江若風從來就沒有下過七點的班,基本上每天都要免費白幹一到兩個小時。另外占用他們的時間開會啊,培訓之類的,這事兒還不算在這兩小時裏頭。
以前總聽在電子廠裏打工的那哥們說真不是人過的日子,他現在總算懂這句話的意思了。
之前不知道,聽別人說電子廠的活非常輕鬆,坐著就把錢賺了。現在江若風真的很想很想問一句,說這話的那位哥們你這會兒在哪兒呢?
你不是說坐著就把錢賺了嗎,你告訴我,坐哪裏啊?
車間裏除了各種機器設備就是流水線,兩條流水線之間的橫向距離最多不超過一米,員工全都是站著作業。
由於流水線一直在運轉,手上得一秒不停的做,所以,一天十多個小時就站在巴掌大點地方根本沒辦法挪動一步。
最近還好了,剛開始那幾天,每天晚上下班的時候江若風覺得渾身都要散架了,因為長時間站在一個地方不挪步,腿已經完全僵了,就像是往腿裏灌了鐵鉛下去,膝蓋及腳踝裏麵火辣辣的疼。
想象一下,江若風一個大男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孫穎一個女孩子。剛開始那一周,她每天下班洗個澡倒頭就睡。從來就沒吃過晚飯,累得都沒有食欲了。
做活的時候,兩條流水線之間的員工幾乎是背貼著背,同一條流水線之間的員工肩挨著肩,連左右轉個身子的距離都沒有,做活也沒辦法撒開手腳。
江若風就納悶了,縱然場地寶貴,可給員工加個直徑不超過20厘米的小圓凳真的就有……就有那麼難嗎?
後來問過一起做活的老員工之後他才知道,原來這叫“精益生產”。
所謂“精益生產”,就是用最少的人做出最多的產品,在工作報酬不增加的情況下,讓員工在相同的時間內做出比之前更多的產品。
也就是拿著同樣多的錢,工作量卻在一天天增加。活多了,工資卻還是老樣子。
說到這裏,想必有些大概已經聽明白所謂的“精益生產”是怎麼回事了吧。盡一切可能精減場地、精減人員、精減生產製造成本,以求讓老板獲得更多的利益。
兩個字:加產、加產、加產……
說白了,就是壓榨員工勞動價值,就是剝削。
不過,公司的宣傳欄上還碗大的字寫著,你得感恩老板剝削你。要不是老板提供給你工作崗位,你恐怕早就餓死街頭了吧。
這些話看得江若風氣不打一處來,員工要感恩老板。那老板是否同樣應該感謝一下員工呢,若不是員工每天辛辛苦苦的做事情,老板哪來錢賺。
當然了,這是不可能的。
莫說感謝員工,逢年過節的時候連個菜都不加,這樣摳門的老板,還奢望他能感謝員工。
精益生產隻是一方麵,另一方麵站著作業的好處在於,可以防止員工打瞌睡。至於是否有具體效果就不得而知了,反正這是車間領導經過多次商榷探討,以及認真學習了相關知識之後做出的決議。
為什麼站著做業可以防止員工打瞌睡呢,因為不舒服。坐著做業太舒服了,當然要打瞌睡嘛!
這也是除了每天加產之外,為何達不到產能指標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製定產能指標的依據是每天工作時間的總時數除以做一台產品所需要的循環時間數,所得到的商就是產能指標值。
所以,理論上來說,產能指標是能夠完成的。
但是,這個循環時間是一個熟練工做完一套動作所得出的最短時間值,同時還是以秒表精確計算出來的。這樣一來就產生了許多問題,生產設備要調試,生產時機器會出故障,人也會出現誤操作,同時還有許多撿出來的不良品要處理,再加上新員工手法不熟練等等。
還有就是,這個產能指標是在絕對勻速的情況所得出的數值,但人在長時間的工作中會疲累,沒辦法做到絕對勻速。
以上問題導致實際生產時的循環時間和理論中的循環時間之間產生了誤差值。
不過老板是不承認誤差值的,人家要的是結果,他已經把時間給你精確到秒了。可是,不管老板承不承認,但這個誤差值確實存在。
那麼,這個誤差值怎麼辦呢。隻有一個辦法,拿員工的時間來補。
你說這樣搞,能不免費白幹嗎?
接下來,說領導的第三句口頭禪“要把公司當成家。所以,你不是在為老板工作,而是在為你自己工作”。
這話後半句很對,員工的確是在為自己工作,他們用自己的工作業績從老板那裏拿工資,拿一分錢做一分事。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沒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