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走出八大成功誤區(2)(3 / 3)

“那財富到底在哪裏呀?”青年急切地問。

“你的一雙眼睛。隻要你給我一隻眼睛。我可以用一袋黃金作為補償。”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大聲回答道。

“好,那麼讓我要你的一雙手吧!這樣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東西都給你。”

“不,雙手也不能失去!”青年尖叫道。

“既然有一雙眼睛,你就可以學習;既然有一雙手,你就可以勞動。

現在你看到了吧,你有多麼豐厚的財富啊!這就是我所謂的致富秘訣。”

富翁微笑著說。

青年聽了,如夢方醒。他謝了富翁,昂首闊步地走了出去,儼然自己也成了一位富翁,因為他知道他已經擁有了致富的本錢。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都像這位青年那樣,不是抱怨命運不公,就是抱怨無人識用,q}不才不遇”成了他們安於貧困的避風港。

~懷才不遇”者總是在發牢騷,抱怨社會沒有為他們提供相應的舞台,給他們以施展才華的機會。其實,~懷才不遇”是人生成功最大的陷阱。機遇從來都青睞有準備的頭腦。一個渴望成功的人應該主動尋找機遇,創造機遇,而不是等待機遇。對於所謂的“懷才不遇”者,世界不因你而存在,也不會為你而存在,除非你被人們奉為“救星”或者“救世主”什麼的。

所以,凡是自稱為~懷才不遇”的人,無一例外地都是失敗者。

“懷才不遇”是人們送給失敗者的最大安慰,也是最大欺騙,是人們最應該避免的成功陷阱之一。

(1)反複跳槽

方法性誤區

不斷選擇造成的浪費,是人生最大的浪費。

汪中求在《營銷人的自我營銷》一書“人生定位”一節中講了一個很好的道理:人的一生的發展,或者是沿著專業的方向發屣,或者是沿著行業的方向發展;不能在專業或者行業之間跳來跳去,並認為不分專業、行業地盲目跳槽,是人生的最大浪費。

現在是一個專業分工非常精細的時代,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樣樣精通,在每個行業或者專業裏都獲得成功,而隻能選擇其中的一個行業或者專業,長期地幹下去,從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謂核心競爭力,就是在某行業或某專業裏,你有絕活,有別人不具備的優勢,就是俗語所說的,“有了金剛鑽,敢攬瓷器活。”

而跳槽太過頻繁的人,往往得不償失。因為工作能力的培養,都要經過一個相對長的時間才能真正掌握,如果經常跳槽轉行,往往容易成為萬金油,即什麼都會一點,但什麼都不精通、不專業,隻好一直做不需要精通的初級工作。

頻繁跳糟不可取還有,對於那些經常炒公司魷魚的應聘者,招聘單位往往心存芥蒂,擔心你到他們公司後也幹不長。用人單位的主管往往是疑人不用,如果對你有疑心,你就很難有出頭機會。

對於白領來說,更是如此。白領人的職業定位,決定了他們的成功和收獲不可能超越公司的成功。隻有公司成功了,白領人才能成功。試想一下,如果美國通用電器公司是個糟糕透頂的企業,那麼怎麼會有總裁韋爾奇的成功?跳槽可能會增加白領人的收入,但這種個人收入的增長,與一家企業由小到大而給員工帶來的收入增長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洪小蓮是李嘉誠的秘書,幾十年來一直迫隨李嘉誠,她從幾千元的工薪族,做到身家上億的工薪族,享受的是公司成長的回報。這種回報並非是因她個人的學識和經驗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得到的等價交換,很大程度上僅僅因為她忠誠地呆在這趟車上。

與從微軟出來的吳士宏相比,聯想集團的楊元慶就是個成功的白領人,他至少懂得為自己保留享受公司成功的機會。

不一定自己創業才是成功,如果你能在公司裏變成金領,變成打工皇帝,那也是一種成功。頻繁跳槽者肯定沒戲。

(2)著力於克服弱點

成功者的經驗告訴我們,要將精力用於發揮優勢上,而非克服弱點。

無論在戰場上,還是在商場上,人們都懂得發揮自己優勢的道理,但如何對待自己的弱點或者說劣勢的問題,人們存在著兩種誤區。一是在發揮自己的優勢的同時,要彌補自己的劣勢;二是在發揮自己的優勢的同時,要克服自己的劣勢。這都不妥當,一個人應該將精力用在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上,而不是用在如何彌補或者克服自己的弱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