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個人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借口。而且,這些借口有時會變成一些人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堂而皇之”、“合情合理”的理由。比如,上班遲到了,會有“路上堵車”、“手表停了”、“今天家裏事太多”等借口;業務拓展不開、工作無業績,會有“製度不行”、“政策不好”或“自己身體不適”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會有“這件事可能不適合我做”、“當時是別人主要負責,不關我的事”、“我已經盡力了”等借口。隻要有心去找,借口無處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項任務,都有成千上萬條借口在那兒響應你、聲援你、支持你,抱怨、推諉、遷怒、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脫。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要千方百計地尋找借口呢?認真分析一下可以發現,找借口的唯一好處,就是把屬於自己的過失掩飾掉,把應該自己承擔的責任轉嫁給社會或他人。致使人們覺得,即便他沒有很好地完成工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樣,別人就會繼續信任他。的確,找個借口就可以掩蓋事實,為自己帶來這麼多好處,這比做好工作簡單得多,所以,在現實工作中,找借口的大有人在。但是這樣的人畢竟不會隱藏太久,時間一長,他的本性就會暴露無遺。
找到借口能把自己的過失掩蓋掉,因此可以換取心理上暫時的平衡。
但長此以往,因為有各種各樣的借口可找,人就會懈於努力,不再想方設法爭取成功,而把大量時間和精力放在如何尋找一個合適的借口上。
這種人在企業中不會成為稱職的職工,也不是企業可以期待和信任的員工在社會上更不是大家可信賴和尊重的人。這樣的人,在職場競爭中,注定不會成為贏家。
尋找借口不僅僅體現了一個人的工作態度,還體現了一個人的品格。
試想,如果你與某人約好時間見麵,而他遲到了,見麵張口就說路上車太多了,或者是他在路上遇到了一個熟人等,你會怎麼想?你肯定會想無論是什麼原因,首先是他沒有遵守諾言——他遲到了;其次即便是路上有事,如果他能盡量不讓自己遲到,還努力地遵守他的諾言,這種做法給你留下的是否又是另外一個印象呢?
生活中隻有兩種行為:要麼努力地表現,要麼就是不停地辯解。沒有人會喜歡辯解和那些動輒就說“我以為、我猜、我想、大概是”的人,想想吧,長此以往,他們自己將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不誠信?不負責任?不忠誠?
當然,“路上堵車”的問題我們並不能解決,同樣,我們也不太可能等外部條件都完善了再開始行動,但就是在這種既定的環境中,就是在現有的客觀條件下,我們同樣可以把事情做到極致!我們無法改變或支配他人,但一定能讓自己不成為懦夫——改變自己對借口的態度,即遠離借口的羈絆,控製借口對自己的影響力,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心和決心。
優秀的人越是在環境艱難的條件下,越是敢於承擔責任。很多借口其實都是我們自己千方百計找來的,牽強附會。我們完全可以遠離、拋棄它們。記住!隻要你擁有鍥而不舍、堅韌不拔的精神,敢於行動,善於行動,就一定能清除“借口”這個絆腳石。
4.統籌兼顧,分段突破
在《三國演義》第59回中,曹操說:關中邊遠,若群賊各依險阻,征之非一二年不可平複;今皆來聚一處,其眾雖多,人心不一,易於離間,一舉可滅,吾故喜也。
其意思是,關中非常偏遠,如果賊寇們各自以險守關,要消滅他們最少得用一、二年時間;現在他們都來與馬超聚在一處,人數雖多,但人心各異,很容易被離間,這樣就可以一舉消滅他們。所以我才高興啊!
馬超興兵為父報仇,殺得曹操割須棄袍。曹軍遂堅守不出。正在眾將私議曹操畏敵之際,忽報馬超又增加二萬羌人兵馬。出乎意料的是,打了敗仗的曹操聞報反而大喜。三日後,馬超又添了兵馬,曹操更加高興並設宴慶賀。眾將不解其意,曹操在打敗馬超後說:“關中的賊寇如果各據其險,要掃平最少得一、二年時間。但他們聚在一起後,人心不一,反而容易離間。”確實,曹操正是離間了馬超與韓遂,最終將他們一網打盡。
這就是行動中統籌兼顧的成功案例。
統籌兼顧是執行企業戰略意圖的必要條件。能集中力量,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任何一個想在商界有所作為的積極進取者,麵對的對手必會很多。這些對手中有強有弱,但要在短時期內全部戰勝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