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髒驟停40分鍾搶救成功:
心髒驟停是循環突然完全停止的一種臨終前狀態,若不及時處理會造成腦和全身器官組織不可逆的損害而導致死亡,若及時采取有效的心肺複蘇措施,則有恢複的可能,現將我院10月26日搶救成功1例心跳驟停40分鍾的病例報告如下。
病曆摘要:
患者,男,18歲,大學一年級學生,因心跳驟停35分鍾,於1年10月26日淩展3時40分急診來院,此患者於來院前,約3時零5分鍾,於熟睡中突然大叫兩聲,隨及兩眼上擁,口吐白沫、麵色紫紺、意識喪失、心音聽不到,呼吸減弱。其父迅速給予胸外心髒按壓,並由救護車送來我院急診室。當時立即氣管播管給氧,心電圖示一直線,心音消失,瞳孔散大。即刻開通靜脈輸入藥液,胸外心髒按壓持續進行,於3時45分示波屏上出現細顫波形,注入腎上腺素後轉為粗顫,立即予以電除顱,經3次電除顫心跳複蘇。頭枕冰相、繼續給予升壓藥物、激索、甘露醇以及糾正賅中毒於4時40分瞳孔開始縮至正常、光反應存,病人肢體自行移動。自主呼吸逐漸恢複、血壓回升。6時零23分時病人意識恢複,能回答簡單的問話,但記憶尚未恢複繼續靜脈輸入能量合劑等。心電圖由室內阻滯、室上速,恢複至1度房室傳導阻滯。於8時零5分收其住院。患者既往健康,住院後查心肌酶工;心髒X線片、超聲心電圖檢查均正常。心電圖複查仍為房室傳導阻滯。因家屑拒絕進行電生理檢查及心肌活檢,住院1周後出院。出院診斷:
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心室纖顫、心髒驟停。患者於發病後1個月回校繼續上課。
討論:
臨床及生理研究結果證實,猝死主要是心肌急性缺氧、局部代謝失常,引起電生理紊亂,產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室顫的結果,能夠進行有效心肺複蘇的心搏驟停,一般是由於心髒本身受到有害因素的突然襲擊而發生。這些因素包括:
心肌急性缺血、缺氧、觸電、神經功能紊亂、嚴重電解質紊亂或酸堿平衡失調藥物中毒等。
傳統觀孝心跳驟停46分鍾,則心腦拫傷不可逆轉。本例在心跳驟停40分鍾後得以搶救成功,說明院外就地進行人工胸外心髒按壓,為下一步的搶救打下有力的基礎,爭得複蘇的機會。隻要有一線希望醫務人員應分秒必爭,科學而有效地進行搶救,敢於打破傳統觀念,積累實踐經驗。電除顫成功,說明對心跳驟停患者電除顫應迅速而準確,越早越易成功。本例除顫3次,第1次為瓦秒,未成功第2次瓦秒,僅出現3次仍為瓦秒除顫、獲成功,直至恢複為竇性心律為防止腦水腫,使心腦完全複蘇,則必須重視及時給予冰帽、脫水劑、激用量宣大,本例使用地塞米鬆X18,意識達到完全恢複。
房室傳導阻滯48例臨床分析:
房室傳導阻滯是內科的常見病,近年來隨著心髒電生理學的發展及新技術、儀器的廣泛應用,房室傳導阻滯的檢出率逐年提高,為臨床救治提供了機會。現將我院4月收治的房室傳導阻滯48例分析如下。
材料和方法:
4月至11月,通過對所有因心髒疾病住院的患者進行心電圖監護的過程中,發現心律失常者中出現房室傳導阻滯48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齡歲,平均年齡18歲。
表現:
48例中,30例有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表現,並經心電圖檢查及心肌酶譜化驗證實,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13例因冠心病心痛入院,有典型的症狀及心電圖改變。4例急性心肌炎患者則表現不一。其中例1男性,18歲,因突然發生心跳驟停來院,經搶救複蘇成功,病情穩定後的心律為房室傳導阻滯。例2女性,24歲,以陣發性抽搐、意識障礙來我院就醫,門診以籟癰發作收入屙房,經連續心電圖監測記錄到1度房室傳導阻滯及陣發性心室停撙例3男性,26歲,以突發性暈厥求治,經心電田檢查發現房室傳導阻滯,因保守治療無效而安裝起搏器。例4男性,19歲,因胸悶、心前區不適來醫院就診,心電圖顯示為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
監護儀及方法
本組患者均采用日本光電公司生產的雙型心電監護儀連續監測,每位患者的監測時間視病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