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譚峰 為讓淄硯再博興(3 / 3)

譚峰撇家舍業鑽研淄硯的精神打動和感動了很多人,這其中也包括譚峰的父母,一對年近八旬的老人。譚峰的父親是一位退休的正縣級幹部,當年企業重組下崗時,譚峰不靠父親給自己謀求一個鐵飯碗,毅然下海自己創業,父親從心眼裏欣賞小兒子的這種自立精神。但看著兒子如今在複興淄硯這條路上走得是如此的坎坷和艱辛,老人的心也是隱隱作痛,每當看到譚峰為錢發愁的時候,老人便悄悄地把自己積攢的退休金送過去,身體還算硬朗的一對八旬老人在附近的山腳下,開了一小片地,種點蔬菜瓜果,過著清淡的日子。談到父母對自己的支持,譚峰說無以為報,隻能在淄硯傳承上真真正正做出點成績來,報答父母的養育和支持之恩。

期待明日淄硯興

譚峰考察了解到,目前在名硯市場上,廣東端硯的市場規模一年在12個億,安徽江西歙硯的市場規模約10個億,甘肅洮河硯的市場規模在兩個億左右。全國還有幾十個地方硯種,像四川雲南一帶的苴卻硯,河北的易水硯,寧夏的賀蘭硯等等,都在蓬勃發展中。距離淄博最近的山東臨朐、青州、臨沂一帶的紅絲硯,市場規模也在1億左右。但淄硯市場規模,目前還不到300萬,未來市場前景廣闊。“通過多年努力,淄硯已經重新進入十大名硯,市場份額卻在二十名以外。”

為了振興淄硯,譚峰下定決心擴大投資。從2012年初開始,他先後投資200餘萬元,購置原料、走出去引進來培訓淄硯傳統技藝人才,添置設備,備置半成品、成品,籌備淄硯研討會,開展全國性淄硯雕刻大賽。

“淄石大美,無與倫比。我已為之傾倒,現在我平均一天工作16小時,夜裏製硯到淩晨兩三點是常事。”譚峰第一次覺得,愛好和工作可以如此統一。功夫不負有心人。2013年8月,譚峰的淄硯作品《方池硯》,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2013年第五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獲金獎。2013年10月,譚峰的淄硯作品《群星映空硯》在2013年中國精品硯台評選中,榮獲金獎。這是全國性的專業獎項,淄硯獲得國家級專家的一致認可,此後《群星映空硯》又作為唯一一方淄硯作品成功登陸英倫,參加了在英國皇宮舉辦的中華傳統文化展。這一年,譚峰成為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製硯專業委員。

“淄硯要發展,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進來,需要更多的兄弟行業人才參與其中,這就需要政府和媒體加強引導。”譚峰說,他希望自己是淄硯發展道路上的文化傳承者,而不僅僅是個隻顧自己發財的生意人。據了解,譚峰計劃結合自己的製硯實踐和研究成果,撰寫一本全麵介紹淄博文人硯的專著——《淄硯》。

讓他高興的是,現在淄博博山的老工藝美術師於國華先生、高洪剛先生、許永寶先生、徐峰先生等製硯師,也都在積極推廣淄博文人硯。還有很多年輕人加入。

從一張辦公桌到占地一百多畝、建築麵積七千平方米的一凡堂,譚峰對淄硯的未來充滿信心。他欣慰地看到淄硯重新踏上起跑線,再次博興。“通過兩年多的調研,曆史上所記載的優質淄石已經重新發現,新的坑口取樣實驗大部分完成。陶瓷硯琉璃硯石末硯試製。政府已將淄硯列入文化產業重點資金扶持項目,這次淄博政協會議將對項目展開討論。有與端歙一樣好的硯材,如果培養更多的製硯藝術家,淄硯完全可以進入新四大名硯之列,真正成為淄博一張響亮的文化名片。”

責任編輯 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