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急性呼吸衰竭
1.疾病概要
(1)病因
急性呼吸衰竭是各種累及呼吸中樞或呼吸舞官的疾病導致呼吸功能障礙,出現低氧血症或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引起一係列生理功能和代謝紊亂的臨床綜合征。分為中樞性和周圍性呼吸衰竭兩類。中樞性呼吸衰竭是因病變累及呼吸中樞引起(如顱內感染、腦損傷等);周圍性呼吸衰竭是因呼吸器官的嚴重病變或呼吸肌麻痹所致(如喉頭水腫、肺炎、肺不張、氣管異物、氣胸、胸腔積液等)。
(2)臨床表現
臨床上根據血氣分析將呼吸衰竭分為兩種類型,即I型和II型。I型是單純的低氧血症,見於呼吸衰竭的早期和輕症;Ⅱ型是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見於呼吸衰竭晚期和重症。呼吸衰竭時除有原發病的表現外,主要是呼吸係統表現和低氧血症及髙碳酸血症的表現。
1)症狀、體征。
①呼吸係統。周圍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現為呼吸頻率改變及輔助呼吸肌活動增強而出現的鼻翼扇動及三凹征等。上呼吸道梗阻表現為吸氣性呼吸困難,下呼吸道梗阻表現為呼氣性呼吸困難,肺內病變則表現為混合性呼吸困難。中樞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現為呼吸節律紊亂如潮式呼吸、歎息樣呼吸、抽泣樣及下頜呼吸等,甚至發生呼吸抑製而出現呼吸暫停o
②其他狀況。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引起全身各係統改變。發紺,以口唇、口周及甲床等處較為明顯;消化係統:可出現腹脹甚至腸麻痹,部分患兒可出現應激性潰瘍出血;循環係統:早期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嚴重時可出現心律失常,並發生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泌尿係統:尿中可出現蛋白、紅細胞、白細胞及管型,有少尿或無尿,甚至腎衰;神經係統:早期煩躁,繼之出現神經抑製症狀,如神誌淡漠、嗜睡、意識模糊等,嚴重者可有驚厥、昏迷及顱內壓增高和腦疝表現。
2)心理、社會狀況。家長因患兒病情危重及對本症知識的缺乏,看到搶救患兒的情景,會產生緊張、恐懼、焦慮、沮喪等心理反應,怕失去孩子,常表現為不知所措,個別家長會想到患兒殘疾或支付不起高昂的醫療費棄掉患兒;患兒常因疾病引起不適及搶救時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無法表達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煩躁、焦慮和恐懼等心理。
3)輔助檢查。動脈血氧分壓(Pa02)?6.65kPa,二氧化碳分壓(PaC02)多6.65kPa。
2.護理
(1)常見的護理診斷.
1)氣體交換受損。與肺通氣或換氣障礙及肺循環障礙有關。
2)清理呼吸道低放。與呼吸係統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排痰困難有關。
3)不能維持自主呼吸。與呼吸肌麻痹及呼吸中樞功能障礙有關。
(2)護理措施
1)氣體交換受損的護理。
①立即放監護室,取半臥位或坐位休息。
②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時翻身、拍背,按醫囑給予超聲霧化吸收,以利於化痰、排痰和通氣,必要時用吸痰器抽痰,但不可過頻。
③吸氧,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吸氧方式,並觀察缺氧是否改善。
2)清理呼吸道的護理。見第九單元肺炎的護理。
3)維持呼吸的護理。
①進行人工呼吸:對呼吸即將停止或已經停止且不具備搶救條件時,應立即進行胸外擠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頻率為嬰兒30~40次/分,兒童18~20次/分,同時盡快清理呼吸道。
②協助氣管插管並做好插管護理。
③協助氣管切開並做好護理,嚴格注意消毒隔離及無菌操作。
④做好人工輔助呼吸的護理:根據患兒血氣分析結果或按醫囑調整各參數,嚴密觀察病情,防止通氣不足或通氣過度;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有分泌物堵管,及時清除;定期消毒呼吸機管道,免繼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