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關注
作者:劉洪宇
移動互聯網時代,當個人電腦已老的質疑聲甚囂塵上,處於領頭羊地位的惠普會做出怎樣的判斷和抉擇?它能延續個人電腦時代的輝煌,引領未來計算嗎?
如果老福特(Henry Ford)還健在,他信步來到街頭一定恍如隔世。街道上疾馳著的還是汽車嗎?他聽人介紹,“哦!原來大塊頭的叫重卡、像運動員一樣健壯的是SUV、一陣風般掠過的是跑車……”
不過,老福特沒過多一會兒就能看明白:雖然這些車看似與當年福特推出的T型車、F型車相比有天壤之別,但依然有四個輪子、方向盤、驅動引擎……時代變遷引發了技術進步和個性化,但改變的不過是形態和種類,本質並未改變。
雖然曆史遠沒有汽車長,但個人電腦業也開始產生類似的困惑。它憑借新技術牽引和基於開放標準的規模化生產而繁榮,並主宰了一個時代。
2011年,個人電腦整整30歲。
如今,個人電腦周圍出現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蘋果衝出紅海起死回生,穀歌超越搜索強勢切入,移動設備的興起讓傳統個人電腦廠商麵臨巨大衝擊。如果你有興趣統計並研究一下財務相關數字,會發現這衝擊來得如此之猛烈。問題是,在移動互聯網和雲計算時代,個人電腦到底將充當什麼角色?整條產業鏈都在尋求答案。
套用老福特的“經曆”:個人電腦的本質是信息技術主導的計算和通信,移動設備的本質也同樣如此,而這種能力必將無處不在。信息技術的價值在於,通過介入工作和生活,幫助人們擺脫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最大程度地釋放潛能。移動互聯網本身就是互聯網為實現這一目標進化的結果。
自互聯網誕生,由個人電腦主導的個人計算逐漸演進為互聯計算,而接下來,互聯網聯結的不僅僅是個人電腦,還有林林總總或移動或固定的電子設備,它們之間將無縫結合,用戶不再感到體驗割裂。拋開基於商業利益見仁見智的爭論,個人計算的未來其實取決於人們未來如何工作與生活,從中不難找尋答案。
我們看到,作為個人電腦產業的領軍者,惠普正在改變。
向前看十年
如果一家公司在外界看來沒有理由失敗,但最終消失,基本可以斷定它輸在了戰略上。曾因擁有諸多頂尖人才和先進技術而所向披靡的DEC,先被並入康柏最終落入惠普囊中,很大程度上要歸於其創始人1977年做出的誤判:“我們沒有理由認為人們會需要家用電腦。”戰略判斷決定企業的戰略選擇,進而決定著企業存亡。
在惠普眼中,對未來世界的判斷是怎樣的呢?2月23日,在惠普亞太區全線電腦新品發布會上,惠普信息產品集團首席技術官菲爾·麥金尼(Phil McKinney)表示,社會向前發展,互聯不僅僅是一種選擇而是必需品;用戶體驗日趨多樣化,無論產品生命周期怎樣,功能整合或重疊,核心宗旨是一致的——應用合適的技術和產品來達到理想目的。
展望未來十年,菲爾·麥金尼認為,人們的社交、娛樂、網絡環境、設備類別和信息獲取方式都會發生重大變化,階段性周期大約為三年。在消費者取代企業成為IT創新的主要引力後,細水長流的模式已經鮮見,創新的速度和廣度都前所未有。
“2010年我們看到社交網絡重塑了社會關係,再過十年社交網絡將重塑整個社會,地域分布不再重要,以視覺為主導的隨時溝通超過文字交流。” 菲爾·麥金尼預測說。融合性趨勢也同樣會出現在家居娛樂領域。“具有互聯互通功能的智能電視會在十年內蓬勃發展;基於傳感器的智能房屋也將出現,而通過分析傳感信息,個人需求將獲得最大程度的個性化滿足。”
未來所有融合、個性化、智能化的實現,都毫無懸念地要依賴於互聯網絡,依賴於設備載體。菲爾·麥金尼預計,2013年,網絡帶寬有望出現根本性變革。解決帶寬問題後,物聯網等應用模式就有了實現的基礎。到2019年,互聯將無處不在,像水電一樣成為生活必需品。
從設備種類來看,從2010年開始,移動設備開始成為主導。“如果要上網,人們首先想到用可移動的設備接入。”菲爾·麥金尼說,到2013年,基於目前已經出現的移動設備,將出現移動設備家族。“用戶同時使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但所有設備都像是信息孤島。一旦將信息整合起來,用戶體驗就會完全不同。”解決這種從便利性中衍生出來的複雜性正是惠普關注的創新點。
預測2016年出現的場景,菲爾·麥金尼給出一個有趣的結論:移動設備將成為“個人電腦“。“請不要誤解”,他解釋說:“我的意思是,筆記本電腦爆炸性增長以及移動設備帶來的變革性體驗在生活中越來越重要,未來也一樣,用戶將不僅僅對固定式電腦感興趣,更多是對移動設備感興趣。”
從如上表述中不難看出,菲爾·麥金尼所說的“個人電腦“其實就是各種形態的計算設備,超越了傳統概念。彼時的“個人電腦”應該從功能和作用上近乎等同於現在的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但這兩類產品並非被排除在設備家族之外,隻不過不再是核心,而是家族中的組成部分,形態也有可能發生變化。回顧曆史,即便是傳統個人電腦,30年中它們也多次發生形態變化,這種變化是與技術進步和用戶不同階段的要求相適應的。
菲爾·麥金尼預測,“2019年,將有一個智能係統環繞用戶周圍,這種係統將大大提升個人的信息體驗,把各種各樣的信息與你身上的各種電子設備聯係起來。”
目標是第一
對未來十年的判斷已經明晰,惠普又將作何準備,以繼續引領下一個時代?它的杠杆是webOS,這是2010年4月底,惠普以12億美元現金收購Palm後獲得的核心資產。用意很明顯,惠普將以webOS為技術主軸,構建起全新的生態係統,通過實現無縫互聯而拉動全線信息類產品銷售。
發布會當天,惠普除了展示全係列商用及消費類電腦新品,還首次在亞太地區展示了基於webOS的智能手機 Veer、Pre3以及平板電腦TouchPad。這是惠普作為個人電腦陣營的代表正式向蘋果和穀歌陣營發起衝擊。
與傳統個人電腦競爭不同,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競爭是包括網上商店在內的整個生態環境之間的競爭。蘋果和穀歌雖然在封閉和開放的選擇上不同,但都先入為主地通過智能手機建起了生態環境壁壘,其他後來者要加入競爭,前提是再造一個生態環境。
有數據顯示,2010年第四季度,全球平板電腦銷量約為1000萬台,蘋果iPad占據了75%的市場份額,搭載Android操作係統的平板電腦占到了22%。平板電腦市場幾乎被兩大廠商瓜分殆盡。好在平板電腦市場剛剛啟動,智能手機在手機總量中的占比也不過兩成,惠普選擇此時進入。“我們的目標很明確,是第一,而不是第三或第四!”菲爾·麥金尼回答記者提問時斬釘截鐵。強敵在前,他憑什麼這麼說?
個人電腦早已迅速商品化,同質化程度很高,價格相對透明。移動設備領域則有所不同,更有利於實現差異化。“我們隻有同時掌控軟件和硬件才能帶來更好的差異化。”惠普信息產品集團移動產品部應用與服務總經理史蒂文·麥克阿瑟(Steven McArthur)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越來越多的用戶擁有3~4種移動設備,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快速找到所需信息,但很難有操作係統或產品可以覆蓋所有需求,這正是webOS的差異化之處和核心價值。“我們的基礎理念是協同,希望通過基於webOS的設備,讓消費者思考、感知並保持聯係。”這種協同不僅僅體現在通過獨特的“一觸即享”實現webOS設備間互聯,更體現在設備與雲端信息的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