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殤·外企誌
作者:薑洪軍
“哇塞!這麼熱鬧!是滾石樂隊在演出嗎?還是明星芭芭拉·史翠珊登台表演?都不是,原來是朗訊公司在進行股票上市路演。”
1995年下半年的一天,《華爾街日報》這樣報道從AT&T中獨立出來的朗訊的路演,其四溢的激情,與保守的AT&T形象大相徑庭,引得眾人青睞。
抹上貪婪陰影的希望之旅
“貪婪”、“利令智昏”,有評論家這樣抨擊AT&T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的係列部門拆分上市活動。AT&T在迎合互聯網吹泡泡大賽時,為華爾街開辦了一場又一場的“新經濟故事會”,其中的重頭戲就是朗訊的獨立上市。
除了華爾街的引力外,AT&T拆分網絡係統公司上市也有內在推力:AT&T當時是一家電信運營商,其旗下的網絡係統公司具備很強的電信設備製造能力,這種能力在滿足AT&T自身電信運營的同時,也逐漸擴展到公司外的領域,為AT&T的合作夥伴乃至競爭對手提供服務。
顯然,網絡係統公司為競爭對手服務時存在尷尬。即使為AT&T合作夥伴服務,也頗受掣肘,合作夥伴往往不把這種設備采購看成一種單純的買賣,而是以此作為與AT&T進行某種交易的籌碼。時任網絡係統公司高管的卡莉·菲奧莉娜曾說:“很多人抱怨AT&T,而我們成了替罪羊。”
與此同時,網絡係統公司是AT&T體係內一台賺錢的機器,AT&T年複一年地給它下達更大的盈利目標。網絡係統公司急於想拿到和AT&T存在競爭關係的另外兩家長途電話公司 MCI 和 Sprint 的訂單,但這兩家公司表示,隻要網絡係統公司在AT&T體係內,他們是不會提供的。而母公司AT&T卻在選擇設備供應商時,逐漸擴大了供貨商名單,不一定是“肥水隻流自家田”。
AT&T總部和網絡係統公司的人員起初尚能坐在一起討論“協同精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會麵變成了無休止的爭吵。
1994年9月的一天,AT&T總部決定將網絡係統公司分拆出去,獨立上市。卡莉獲知消息後,手舞足蹈,高呼“萬歲”。在分拆時,卡莉以自己的熱情感染著員工和外界,她不想讓人產生AT&T是在甩包袱的聯想,同時她也反對把這家新公司定義成為有著119年曆史的AT&T傳統的忠實繼承者,卡莉認為正確的思路是賦予公司一個嶄新的定義。最後,新公司的英文名字定為Lucent,意思是閃耀著光亮,中文名字是朗訊。
朗訊公司采用的徽標據說是卡莉從廢紙簍中翻揀回來的,圖案是一個似乎匆匆用紅漆勾勒出來的圓圈,由於油漆用盡而出現白色斷痕,粗糙但醒目。其他高管起初反對,但卡莉堅持,她說它讓她想起了母親的繪畫。朗訊後來解釋這個標誌傳達的意思:企業原動力是如此嶄新、迅猛而大膽,以至於人們沒有時間把缺口補上。多年以後,有人說這個標誌也許有一語成箴的暗示:朗訊獨立之路的戛然而止。
1996年2月,在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的推動下,朗訊上市,籌集現金30億美元,成為當時史上最大的上市行動,朗訊當時市值達到了180億美元。
當時,看著成為公眾眼中寵兒的朗訊,包括北電、思科等網絡設備市場的大鱷們在驚愕之餘,已磨尖了牙齒,等著給它一個教訓。
網絡版三國誌
“思科不知天高地厚,想進入我們的地盤興風作浪。這裏的空間恐怕大得令它難以想象。”上世紀90年代末,一位朗訊高管這樣奚落試圖進軍光纖領域的思科。
北電的CEO羅世傑也說:“與思科學習如何拚寫reliable(可靠性)相比,我們能夠更快地學會拚寫IP(互聯網協議)。”——暗諷網絡設備商出身的思科,產品可靠性不及像北電、朗訊這樣的電信設備製造商。
思科CEO約翰·錢伯斯起初想挾互聯網發展迅猛之威給對手們個下馬威,他曾把思科稱為“新世界”公司,而把包括朗訊、北電在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稱為“舊世界”公司(他可能認為朗訊隻是AT&T的衣缽承接者,不是什麼新公司)。在他看來,新世界公司行動敏捷且具有冒險精神,而舊世界公司行動遲緩且對消費者的需求敏感度低。
但錢伯斯隨後也認識到與朗訊、北電的競爭將會導致三敗俱傷,於是在1997年和朗訊、北電接觸,希望能在構建互聯網基礎架構時采取合作而不是敵視的態度,三方共同開拓潛力無限的市場。未及朗訊、北電做實際性回應,美國聯邦商業委員會就向他們發出了問詢書,告誡他們打消共謀和壟斷的念頭。錢伯斯趕緊聲明,他們無意違背《反壟斷法》,也從沒企圖隱藏他們之間的對話內容,這些內容已公開出現在業內的許多論壇上。
朗訊CEO裏奇·麥金在一個論壇上公開指責思科把招聘廣告貼到了朗訊的生產和經營場所,而錢伯斯則回應說:“麥金把這場爭鬥個人化了。他給自己的員工帶來很不好的影響。”在這段時間裏,朗訊和思科的CEO在談及對方時,都不惜用上最刻薄的語言,這成為當時媒體熱衷報道的話題。
北電呢?似乎聲音較少。1998年10月,《紅鯡魚》雜誌曾經登出一篇文章,指出在銷售及廣告領域,看不見北電的蹤影。文章打了這樣一個比方:思科、朗訊、北電就好像當時一出熱門肥皂劇中提到的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羅蒂、多明戈和“另外一個人”,“另外一個人”就是北電。
顯然《紅鯡魚》沒有看到在這出網絡版三國誌中,北電似乎更像聲音較少的吳國,但它暗中積蓄的力量很快將讓朗訊“走麥城”,並“火燒連營”。
當時2.5千兆的網絡尚未發揮出足夠的潛力,因此,朗訊沒有投入足夠的關注。而北電則決心推動這個市場,在說服首個客戶運營商奎斯特公司時,北電提出為奎斯特提供10千兆的網絡係統,但隻按照2.5千兆的價格收費,且保證不會有額外的費用。奎斯特公司沒有理由不答應。有了奎斯特這一樣板,北電在10千兆光纖市場攻城略地,把朗訊遠遠地甩在了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