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象具有間接性、概括性、形象性與新穎性的特點。
三、情緒過程
1.情緒與情感的概念
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和體驗。客觀事物是產生情緒、情感的來源。並且,隻有當客觀事物滿足或對抗了人的客觀需要時,才能產生情感。體驗是情緒、情感的基本特色,情緒、情感是人們帶著自身的態度對客觀事物的體驗,離開體驗,也就談不上情緒、情感。
2.情緒與情感的區別
無論是情緒還是情感,指的乃是同一過程,同一現象。但是,他們各自側重不同的方麵。它們的區別是:①情緒是由自然需要(即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所引起的較低級的,簡單的體驗。情感則是由人的社會性是否得到滿足所引起的高級且複雜的體驗。例如,由道德需要引起的道德感,由求知需要引起的理智感;②情緒是人和動物所共有的,而情感則是人所獨有;③情緒帶有情境性和不穩定性的特點,情感具有深刻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特點;④情緒較為強烈,衝動性大,具有明顯的外部表現。情感一般較微弱,較少有衝動性,外部表現不明顯。
3.自情緒的作用
良好的情緒是心理健康的標忐,又是軀體健康的保證。情緒可通過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和免疫係統的生理反應,對人的健康產生影響。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臨床上常見的髙血壓、冠心病、癌症、糖尿病等80多種疾病,都與不良情緒有關,並稱此類疾病為心身疾病。此外,嚴重的不良情緒還可導致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
四、意誌過程
1.意誌的概念與特征
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人不僅能認識事物並產生情感,而且還能有意識的自覺的確定目標,並根據目的調節支配自身的活動,克服困難去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叫作意誌過程。其基本特點是:①意誌的自覺性,指個人有明確的目的,並能充分的認識到行動效果的社會意義;②意誌的果斷性,指個人善於明辨是非,審時度勢采取決斷並能執行決斷的品質;③意誌的自製性,指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言行的品質;④意誌的堅韌性,指能支持決定,以充沛的精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來實現自己目的的品質。
2.不良意誌的品質
(1)意誌的自覺性差
對行動的目的、意義認識差,做事動搖、缺乏信心、盲目輕信他人、屈從環境影響,缺乏獨立性及首創精神。
(2)意誌果斷性差
缺乏遇事采取果斷決策的能力,優柔寡斷或草率決定。
(3)意誌堅韌性差
遇到困難不能克服,不能堅持行動達到目的,而虎頭蛇尾。
(4)意誌自製力差
不能控製自己的言行和情緒,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約束自己。
五、需要與動機
需要是個體和社會的客觀要求在人腦中的反映,表現為人對某種目標的渴求和欲望。生物體的一切活動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滿足需要。
按需要的起源可將人的需要分為生物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
1.需要層次論
馬斯洛認為需要是人的全部發展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也將需要劃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是其他各種需要的基礎,隻有當人的一些基本的需要得到滿足後,才會向上一層次的需要發展。第二層次的需要是安全的需要,第三層次的需要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層次的需要是尊重的需要。
2.動機的定義與分類
動機是指能引起、維持一個人的行動,並將該行動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意念活動。動機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需要的存在與外部刺激或誘導的存在。可分為生物動機、社會動機。動機決定行為,但他們不是一對一的關係。
3.衝突的類型
當多個動機同時存在且有矛盾時,就陷人了一種動機衝突狀態,也稱心理衝突。它有三種類型:①雙趨衝突,對兩個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標不可能同時達到;②雙避衝突,兩個具有威脅性的目標不能同時回避;③趨避衝突,滿足一個目標時,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一個需要回避的目標。
六、人格
1.人格的定義
人格也稱個性,是指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麵貌,即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總和。主要包括:人格傾向性、人格特征和自我意識。
2.氣質的概念、分類、生理基礎和意義
氣質是指人在進行心理活動時的動態心理活動特質(強度、速度、穩定性、靈活性),例如情緒產生的快慢、體驗的強弱、變化的頻率等。
生理基礎,國內傾向於以高級神經活動類型來作為氣質活動的基礎。巴甫洛夫通過動物實驗發現高級神經係統具有強度、均衡性和靈活性三種基本特性。強度是指大腦皮層接受外界的刺激的承受力和持久力。這種大腦興奮過程的強度以建立條件反射的速度表示,如理解學習得越快,表示興奮過程越強烈,則條件反射越容易建立;均衡性是指大腦興奮過程和意誌過程力量對比;靈活性是指興奮與抑製過程相互轉化的速度與能力。這三種特性在個體上存在的差異和不同組成了四種基本高級神經活動類型。與希波哥拉底的體液學說相對應。
3.性格的概念與分型
(1)概念
性格是個人對客觀現實穩定的態度及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模式,它是人格的核心,能反映人的本質屬性。
(2)特征
性格的特征有四:對客觀現實的態度特征,如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的態度,對勞動的態度和對自己的態度;情緒特征,如心境、強度與穩定性;意誌特征,如自製與放縱;智力特征,如認知過程。
(3)分型
按照理智、情緒、意誌的優勢可分為理智型、情感型和意誌型。按無心理活動的內外傾向分為內傾、外傾和中間型。內傾者心理活動傾向於內部,做事謹慎、沉靜、孤僻、深思熟慮;外傾者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活潑、開朗,對外部人與事非常關心,善交際,不拘小節。性格按照處世的獨立程度可分為獨立型和順從型。
根據有關研究性格可以後天改變,人們可以更加適應世界,而本身來講,性格也無好壞之分,我們要了解自己和他人,取長補短。
4.人格形成的標誌
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能力強、智力高,能正確認知、處理各種事物,情緒穩定且樂觀,意誌堅強,能搞好各種人際關係,適應不同的社會環境,所以有利於健康。臨床發現各種有人格不健全的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種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如強迫性人格是患強迫性神經症的人格基礎型行為性格的人易患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