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5 為女兒上堂愛情課(1 / 2)

■林敏

如今人們說到產品,便自然而然地想到另外一個詞:創新。上到公司董事長,下到執行層的各個職能團隊,人人都在談。有道是,站上風口,就連豬也能飛起來。但一旦大風過去,就會重重摔下來。想創新,就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否則隻會落得一場空。

產品創新不是講故事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跨地域協作已成為常態,世界各國如同一部巨大機器中的各個零件,相互配合著、運轉著、生產著,消費著。與此同時,現實世界中的便捷交通以及互聯網搭建的數字高速公路,讓一切得以高效地傳播。資訊傳播越來越快,技術門檻越來越低,資本助力越來越普遍,由此也出現了產品內核的高度同質化。技術上的趨同讓市場麵臨更多的挑戰,企業必須快速找到同質化內核之外的競爭力,才能生存。

蘋果公司給全球企業塑造了一個產品創新的典範,在每一場氣勢恢宏的產品發布會上,我們似乎都能感受到喬布斯的影子。本土的產品團隊都希望自己能像蘋果公司那樣,做出令世界側目的產品,有些甚至喊出超越蘋果的口號,但等到需要交成績單的時候,卻總是差強人意。

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創業大潮中,許多創業團隊的商業計劃書裏已經不滿足於“創新”這兩個字,轉而向投資人講述殺氣騰騰的“顛覆”故事。但是,我們看到的大多數“顛覆”和“創新”,與其說是產品層麵的,倒不如說是營銷層麵的。用互聯網思維賣煎餅、賣肉夾饃、賣情趣用品,都曾吸引過大量媒體的關注與熱議。但高燒退去,煎餅還是那個煎餅,肉夾饃也還是那個肉夾饃。最終,產品沒有被顛覆,被顛覆的是用戶的信任與期望。

不可否認,創新很難。但《為學》講道:“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穀歌公司的無人駕駛汽車、特斯拉的純電動汽車,都極具挑戰,但兩家公司選擇去做,且取得了傲人的成果。相較之下,本土的創新便顯得極為乏力。盡管這其中也有諸如科大訊飛、大疆等可以躋身國際前沿的領先企業,但他們體現出來的創新力量,在絕大多數本土企業中,難得一見。

創新是全員的事

曾有一位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跟我感慨,創新之難。每當他想要實施一個新想法時,公司執行層更多地選擇附和,而非思考和完善。雖然企業在穩定發展,但已有業務之外的嚐試卻無法開展,他就像一個孤獨的劍客,身懷絕技卻找不到可以對話或是切磋心得的朋友。在企業中開展創新,光有一兩個高手是沒有用的,更需要的是充滿創新力的團隊。

不過,不少企業以研究院的形式成立創新團隊,圈養一群人專職做創新,最終也隻能收獲一堆難以落地的想法。隻有把創新變為每個人工作的一部分,想法才有可能經由不同團隊的協作,而逐漸變得成熟有價值。不僅僅是研究、設計、研發團隊需要創新,質量、測試、運營、銷售團隊同樣也應該參與創新。在這方麵,不能人為地製造高低貴賤,應該最大程度地歡迎和鼓勵所有人都成為創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