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庶也是同樣做法,自打安熊被帶走,就表現的像是這個人從沒出現在自己的課堂上,而他也沒有因為安熊大發脾氣,繼續將問題帶到十二王與十三王子嗣之中。他得到的回答大同小異,各家子嗣雖然年齡有些差距,可學識深厚程度卻相差無幾。
但無論他們入宮之前學過什麼,在黎庶看來都是胡扯!
陛下需要他培養的是未來的帝王,而帝王這個職業既不需要過於身後的學識,也不需要清高的品行。
說白了,皇帝以後是要管人的,而不是被人管。一切煩心事自由臣子操心,當個好皇帝隻要擁有最基礎的能力之後,有識人之能並且會駕馭臣子就足夠了。其他一切都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
黎庶要教導在座王孫們的也正是駕馭臣子的本領。
“陛下將諸位殿下托付給老夫教導,老夫定然不辜負陛下的信任。課程既然由老夫住持,那麼課堂上教授些什麼便徹底由老夫說了算,你們聽得懂就聽,聽不懂哪怕睡覺也沒問題,不要打擾了其他人聽課就足夠了。”
帝王之學能夠領悟多少全靠悟性,雖然成材率極低,而且會因為教育不成功產出一批文化程度更低的宗室,但若是能培育出一名合適的王孫,一切就都值得。因此,黎庶迅速定下了眼前的教學方案。
他冷靜的說:“殿下們將書本收起來吧,老夫的課堂上用不上這些東西。”
王孫們登時愣在當場,他們從沒經曆過不用課本的課程,不由得心生疑慮,惴惴不安的相互交換著眼神。
黎庶坐得高,台階下孩子們的小動作一絲不差的被他看在眼裏,可黎庶偏偏表現得無動於衷,冷淡的眼睛一閉,靠坐進隱囊裏,不緊不慢的開口了。
“沛公劉邦的軍隊一舉攻下秦國的都城鹹陽。手下諸位將領第一次來到國都,正想跑去各處府庫搶奪金銀財務。唯有蕭何置錢財不顧,先去接受了秦過丞相、禦史製定的法律、典章,並且將其小心藏好。
有人對蕭何說:‘您為何不去分些金銀財寶,而要這些沒用的書簡?’
蕭何笑答:‘這些日後必有大用處,遠勝於金銀珠寶,時候到了,您就明白了。’
說話的人不信蕭何所言,對他的態度不以為然,搖頭離去。
果然,後來漢朝建立,劉邦對全國地形地貌,各縣人口多寡、勢力強盛與否,百姓習慣風俗了解,全都依靠蕭何保留下來的律法典章。劉邦將其歸於蕭何的遠見。
這段故事算得上家喻戶曉,諸位王孫對此有何看法?”
故事自然人盡皆知,可黎庶特意把這個故事提出來,讓他們分解其中深意就不同了。
王孫們麵麵相覷,心中各有想法,卻相互看著不敢先開口,怕搶了九公主的風頭被她針對。
眼見侄子們的表現,如意滿意的眯起眼睛,知道父皇希望自己學習如何禦下的事情算是終於有了些許眉目,她環視一周,灑然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