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無論是還想往上爬的宮女,還是指望著在宮中服役滿十年回家的宮女都在猶豫後拒絕隨行封地,留下的宮女莫不是再也沒有父母兄弟或者幹脆快要被父母兄弟逼迫致死的人。
她們都無家可歸,隻求一塊安身之所。
三王妃和鴻郡王即便在最艱難的時候也從未以虐殺奴婢為樂,她們願意冒險而來,放棄最值錢的良家子身份——她們連命都要保不住了,是否自由身又有什麼意義?
至於內侍們出宮的理由則更為難以述之於口。
太監自古被稱為“閹人”,他們身體的殘缺是永恒的,再好的靈藥也無法拯救,因此,許許多多內侍都被身體的殘缺扭曲了心智,性格陰柔偏激,更喜歡欺壓比自己處境艱難的內侍。除了少數能夠獲得帝王青眼的內侍,剩餘人都要在宮中沉浮掙紮,為了一口熱乎飯、一份沒機會出去花的薪俸而傾軋,生活得淒慘無助。
曾經被太子重用的內侍之中,除了從沒對三王妃惡語相向的總管陳福,許許多多都夠得上“行素不良”的評判,他們不敢也不想隨著三王妃前行,害怕三王妃母子趁機整治他們;但當三王妃主動表示是否隨行全看自願的時候,這群內侍們反而更加害怕,連聲音都不敢出了。
因此,三王妃的做法必定會傳到陛下耳中。
陛下當然不會把他們這群小人物看在眼裏,但自古忠仆哪有主人遭難了就說離開的?他們要是有機會走就立刻離開,就算是到了其他主子身邊也不會被重用的,既然如此,莫不如湊合著先應下三王妃的條件,私底下花大價錢走竄一番,借其他力量被調出東宮,這樣就不用再去擔心被三王妃記恨的事情了。
因為如此,東宮內侍一開始竟然一麵倒的呈現出願意隨鴻郡王離京的盛況,但按照定製,三王妃和鴻郡王是不能夠享受如此多內侍侍奉的。
三王妃不懂得內侍們的想法,直接把挑選內侍的活計交給了陳福,讓他住持選人事宜。陳福毫不手軟的把過去輕賤三王妃母子的內侍一刀砍去,又冷靜的等待了五日,借著老關係查出挖門盜洞想要另擇高枝的內侍,將他們也剔除隨行人員之列。最後認真挑揀一番,把尚有親人聯係的內侍也排除,隻剩下同樣無牽無掛的內侍。
正因如此,隨著安鴻母子前往封地的內侍和宮女莫不對他們母子俯首帖耳,盡心竭力,全把他們視為天地一般用心侍奉。
內侍和宮女們又怎麼看得了主子們挨餓受欺負呢?
古代各家各戶的住房格局都差不多,用不著驛丞引路,管膳的宮女已經迅速找到方向,喊上內侍將食材搬入廚房烹煮起遲來的晚膳。
隨行屬官們看得嘖嘖稱奇,忍不住為鴻郡王與太妃治家有道而心中稱讚。他們相互對了眼色後,神色中終於出現該有的尊敬,漸漸看清了君臣之別,對之前的打算產生猶豫。
無論是鴻郡王還是太妃將仆從調教得如此懂規矩,隻看內侍謹守上下之別,便知道這對母子心中有丘壑,日後必有一番大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