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口若懸河,當眾說話不再難(1 / 3)

第一節 好的開場白才能引人入勝

在公共場合講話,要選擇適合的話題,並要講究說話的策略,在一開始就吸引住聽眾的耳朵,就要有一個精彩的開場白,要言之有物,說話讓人聽得懂,更重要的,是要照顧到大家的情緒,盡量做到說得人人都滿意。當你把這些注意事項牢牢記在心裏,靈活地運用於實踐當中,你會發現,你已經是一個處處受歡迎的談話高手了。

說好第一句話是十分重要的。大家在聽見你說第一句話的時候,都是很專注的,第一句話給人傳遞的信息就是他對你的大部分評價標準。

一開口就能攀上親

赤壁之戰中,魯肅跟諸葛亮初次見麵,第一句話就是:“我,子瑜友也。”意思就是:我是你哥哥諸葛瑾的好朋友。就憑這一句話就使他和諸葛亮的距離迅速拉近,為孫權跟劉備結盟共同抗擊曹操打好了基礎。可見,好的開場白,對談話的進行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1984年5月,美國裏根總統訪問上海複旦大學。在一間大教室內,裏根總統麵對一百多位初次見麵的複旦學生,他的開場白就緊緊抓住彼此之間還算“親近”的關係:“其實,我和你們學校有著密切的關係。你們的謝希德校長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國史密斯學院的校友呢。照此看來,我和各位自然也就都是朋友了!”此話一出,全場鼓掌。短短的兩句話就使一百多位黑發黃膚的中國大學生把這位碧眼高鼻的洋總統當做十分親近的朋友。接下去的交談自然十分熱烈,氣氛極為融洽。裏根的這段開場白的設計足夠巧妙!

一般來說,對任何一個素不相識者,隻要事前做一番認真的調查研究,你都可以找到或明或隱、或近或遠的親友關係。而當你在見麵時能在開場白裏及時拉上這層關係,就能一下縮短心理距離,使對方產生親切感,對於你們的順利交談也省下許多氣力。

當年連戰來北京在北大做演講,他的第一句話就讓無數人感動不已:“台灣媒體報道說我今天回‘母’校,母親的學校。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報道。”想想,在台灣局勢很緊張的當時,全中國的人民聽到這樣的話會是怎麼樣的感受?他的話說到了每個人的心裏。連戰在大陸人民的心裏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就樹立起來了,根本不需要更多的語言。

一開口別惹人厭

在一次公共課堂上,隔壁座位的一個女學生突然對林非說:“啊,你這個手表是仿冒的!”林非連她名字都不知道,竟然聽到她這樣說,一時無語。後來想想她可能想跟林非拉近關係,但這種方法讓人不敢領教。這樣的開場白會讓人覺得你在有意挖苦對方,太不禮貌了。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些人,長得很好看,打扮得也漂漂亮亮的,但是一開口就讓人厭惡不已,一聽他說話就想找個借口躲開,千萬不要做這樣的人,尤其是在公共場合。因為這樣,你的惡名會迅速傳揚開來,後果不堪設想。

如果你在公共場合說話,我們一開口就要給人留下一種好的印象,讓人十分想和你說話,覺得你說的話沒錯。而你如果沒有注意這一點的話,剛一出口也許就注定了你的結局。

小林是一位技術人員,這一次,他到紐約去開會。當他自信地走出機場,向他的女翻譯和司機打招呼,竟然說道:“老天,這個城市簡直是一團糟。每次我來這裏都不敢相信這一切,這裏的街道太擁擠,甚至還有人撞到了我的身上。”他的翻譯是一位當地人,聽了他的話感覺很沮喪,但是還是有禮貌地附和了他的話。接下來,小林談到他最近做的項目多麼有趣,和他的同事在一起多麼默契,說打算接下來去拜訪一個老朋友。

因為小林以這樣消極的方式開始談話,盡管他後來也熱烈地談到他生活中的人和事,但是他的翻譯在剛開始的時候就感到很難熬。當他談到這一點的時候,小林解釋說,他對這個城市的印象,是他見到翻譯時最想說的話,而且在他看來,這是一場良性的小對話。

小林的失敗就在於他沒有看到開場白的重要性,他的第一句話就讓別人心裏不舒服,以後就很難再改變了,一開口就被人否決掉。

在你和別人的接觸時,你可能會為了各種原因忘記了這點,或者在你之前可能經曆了什麼不順心的事情,開場白就變成了抱怨。一定要切記,開場白一定要好,你不能就這麼不假思索地弄砸了它。況且,開場白就這麼一個,說了可就收不回來了。

好的開場白贏得滿堂彩

(1)不妨用提問開場。提問,是有趣的開場白。在問題提出以後,幾乎所有感興趣的人都會被吸引並產生一種要求知道正確答案的欲望,而這將使聽眾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他們等著用你說出的答案去驗證自己的判斷。但是要注意,所提的問題不要過於簡單,要能引起思考,或能給聽者以收獲。

(2)製造懸念開場。可以通過聽眾的求知欲而製造懸念,采用這種開頭時可能需要一些內幕消息。無疑,這一也是一種很好的吸引聽眾的方法。

(3)用與聽眾的共鳴開場。共同的經曆或遭遇、共同的研究專業和方向、共同的希望和展望等,都是能夠引起聽眾共鳴的話題,以此種方式開場,常常更易於使聽眾產生認同感。

(4)用一句名言開場。名人名言是很好的開場白。心理學研究認為,公眾具有崇拜權威的共同心理。名人的話對聽眾來說總是具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因而也最易於將聽眾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這也是為什麼廠商喜歡請名人來做廣告的原因。

(5)先讚揚聽眾。世人都愛聽讚頌之辭。因此,具體的讚揚會使聽眾很注意聽,同時,講話者也被認作是和藹可親的人而被聽眾接受。

(6)說個笑話活躍氣氛。著名歌星王力宏跟出色的鋼琴家郎朗曾在香港地區有一個合作演出。原本王力宏以為郎朗是一個沉默寡言的藝術家,誰知道在演出開場前幾分鍾,活潑的郎朗一見到他,就說了一個冷笑話:“力宏,你是龍的傳人,我是狼(郎)的傳人。”這個超冷的開場白,立刻拉近了兩個年輕人的距離。郎朗也通過這麼一句開場白,給大家留下了一個好印象。

事實確實如此,為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說好第一句話是十分重要的。大家在聽見你說第一句話的時候,都是很專注的,第一句話給人傳遞的信息就是他對你的大部分評價標準。第一話結束後,很多人心裏就有了要和你繼續談下去還是結束談話的答案。把握好了開場的那句話,你就掌握了有利的情勢。

第二節 言之有物才能吸引人

《周易·家人》有一句話用來警示後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可能人們最怕聽到的就是交談者言之無物,不知所雲的話了。

言之有物讓說理更透徹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不管是開會,還是和周圍的人聊天,都會碰到內容言之無物、空洞乏味的時候,上麵講得很熱鬧,下麵聽眾卻覺得困頓乏味,嫌內容太空,虛無縹緲,不知所雲。

為什麼會出現言之無物的情況呢?究其根本,問題在於談話者沒有很好地理解自己的談話內容。自己都不明白為什麼要說話,怎麼能期待自己說出的話能內容充實、言之有物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簡單地說就是要很充分地精心準備自己的談話內容,在講話之前比較透徹地理解所要談論的問題。

在林肯還是一名律師的時候,有一天,林肯律師事務所來了一位行走蹣跚的年老寡婦,她是一位陣亡士兵的妻子。她向林肯哭訴,說她應該領取的四百元的撫恤金,被一位發放撫恤金的官吏,強索去二百元的手續費。聽完這件事,林肯勃然大怒,立刻為她向法庭對那位官吏提起訴訟。

開庭的時候,林肯用憤怒的目光看著被告,他所說的話,差不多每個字都是十分的中肯且言之有物,那種嚴正的態度、熱烈的情感,幾乎使他站起來剝掉那位被告的皮:“時間一直向前邁進,在1776年的英雄,已經成為過去了,他們是被安置在另一個世界中了。但是,那位英雄,已經長眠地下,他的年老衰頹而且又跛的遺孀,此刻來到我們的麵前,請求替她申冤。在過去,她也是體態輕盈、聲音曼妙的美麗少女,現在她貧無所依了,沒有辦法,隻好向享受革命先烈所爭取到的自由的我們,請求給予同情的幫助和人道的保護。我現在所要問的是,我們是不是應該援助她。”

當林肯這樣的一段話說完了,居然有人感慨得流下眼淚,大家一致認為那老婦人的撫恤金是分文不能少給的。法庭最後分文不少地追回了士兵遺孀的撫恤金,嚴肅審判了那個官吏。

豐富的內容才能讓表達更明白

在口語交談的過程中,單純、抽象的敘事、說明或議論往往是枯燥空洞,非常乏味的,比如在這其間恰當地插入幾個例子或者具體的數字,就會立刻讓言語變得具體生動起來,變得更有說服力,也更容易抓住聽眾的耳朵。

說話要有實實在在的內容,不空洞。這樣,說出的話才會給人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那麼,怎樣才能讓內容更具體呢?以下的內容要特別引起大家的注意。

列舉實例,沒有人喜歡說教,但人們對別人的故事往往很感興趣。聽眾在你舉出富有人情味的實例後,對你後麵的講話也會表現得興致盎然。事例必須是有選擇,有取舍的,否則,羅列一大堆離題萬裏、毫無意義的無用事例,同樣與言之有物南轅北轍。

我們填充自己講話內容的時候,可以簡述自己的經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見聞,同時還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加上自己對事件的認識、見解、評價等,夾敘夾議,使自己的講話更充實、更能說明問題。因為在交談的過程中,談自己真實的感受會使自己的講話更容易引發聽眾共鳴。

抓住特點,說具體話。比如描述一件事情,就是要說出事情發展變化的詳細經過、前因後果,進而說出事件的特點,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描述一片風景,就是要描繪出景物的形狀、顏色、光澤、聲音、態勢等方麵的特點,使人“如睹其形”;描述一件有趣的東西,要讓人明白物體的大小、高矮、厚薄、輕重、質地、色彩、氣味等方麵的特點,讓人仿佛能看得見,聞得到,摸得著。

加入吸引人的故事或笑話。感人的故事(尤其是真人真事)或能夠使觀眾們發出會心笑聲的笑話能夠一下便抓住聽眾的心,即使前麵發言者已使觀眾思緒分散,也仍可以起到把握全局情緒的作用,引起聽眾的興趣,從而使自己很快被聽眾接受、認可。

用一些物品來吸引聽眾。一張圖紙或是一張相片,它們具有形象性,最容易引起聽眾的注意。因其能夠直觀地反映一定的主題,也能很快地把聽眾吸引過來。別出心裁的舉動也能一下集中聽眾的注意力,隻要物品利於談話者借題發揮就行。

充滿激情,適當地提高音量。在交談著的人群裏麵,如果有個人忽然邊說邊指手畫腳起來,那麼他很快就會頭頭是道地說起來,有時候甚至還會口沫橫飛、精彩紛呈。而且,這種人一開始就引來了一群熱切的聽眾。

說話時,盡量少說“可愛極了”、“十分漂亮了”、“很有意思”等詞句,因為這些都是空話;沒有見過(或接觸過)這一人物的聽者,根本想象不出他(她)可愛在何處,漂亮在何方。把特點說具體、清楚,到底怎麼“可愛”、“漂亮”,要具體出來。展開豐富而合理的想象,運用一切可用的方法,如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擬人,把事物特點說清楚,聽者自然也就明白了。

第三節 想好說什麼之後,更要注意“怎麼說”

與眾人交談,想好說什麼之後,還要注意怎麼說,這是關鍵所在。同樣的話,用不同方式說出來,其效果是不一樣的。

抓住心靈弱點出擊

與眾人交談,想好說什麼之後,還要注意怎麼說,這是關鍵所在。同樣的話,用不同方式說出來,其效果是不一樣的。

一位教授到教堂裏做禱告,他的傘不小心被人拿走了。因為傘是朋友作為禮物送給他的,教授十分珍惜,因此,他花了幾把傘的價錢登報尋找,可還是沒有找回來。

有一天,教授對一個商人說起這件事情。

“您的廣告是怎樣寫的?”商人問。“廣告在這兒。”教授一邊說,一邊從口袋裏掏出一張從報上剪下來的紙片。

隻見上麵寫道:“上星期日傍晚於教堂遺失黑色綢傘一把,如有仁人君子拾得,煩請送到×××街×號,當以重金酬謝。”

商人搖搖頭說:“你這樣說不行,是找不到傘的。我是常做廣告的,登廣告大有學問,我給您再寫一個廣告,如果再找不到傘,我給您買一把新的賠您!”

商人寫的廣告見報了:“上星期日傍晚,有人曾見某君從教堂取走雨傘一把,取傘者如不願招惹麻煩,還是將傘速速送回×××街×號為好。此君為誰,盡人皆知。”

次日一早,教授打開屋門便大吃一驚,原來園子裏已橫七豎八地躺著六七把雨傘。這些傘五顏六色,布的綢的,新的舊的,大的小的都有,都是從外麵扔進來的。

教授自己的那把黑色綢傘也在裏麵。好幾把傘還拴著字條,說是沒留心拿錯了,懇請失主不要把這件事聲張出去。教授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商人,商人說:“這些人還是老實的。”

說話也像做飯,隻有掌握好火候,烹出來的湯才會鮮美異常。商人的廣告雖然有些狡猾和不實,但是毫無疑問,其語言是有說服力和殺傷力的。教授實事求是的廣告沒有奏效,商人以虛探實的廣告卻達到了出奇製勝的效果。

商人的廣告能夠如此奏效,正是因為他抓住了普遍偷傘人怕被抓到的心靈弱點。說服他人,正是要找準對象心理的那個薄弱點出擊。

同樣一件事,你這樣說,他可能會全神貫注地聽,並樂於接受;你那樣說,他可能顧左右而言他,甚至不耐煩。這兩點的不同也是要看你說出的話能不能起到打動人心的效果。

初春的一天,一個雙目失明的小女孩坐在路邊乞討。她麵前鋪了一張白紙,上寫:“好心人,請可憐可憐我吧!”大多數人上前隻是看了一下便離開了。半天下來,她幾乎沒有得到什麼。一個大作家路過此地,見狀,對小女孩說:“我把你的話改一下吧。”於是,鋪在盲人小孩麵前的紙上出現了這樣的文字:“春天來了,可我什麼都看不見。”過往行人看了上麵的話,紛紛動容,大都給小女孩留下了錢幣。

小女孩的不幸與乞求,經作家的一句話“點化”,以全新的內容和語氣出現在行人麵前,自然能給人以震動,喚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對錯失美好的盲人的同情。作家化平淡為神奇,遣詞用語的技藝實在高超。

說話有心才能給人留下好印象

1991年11月,中國電影“金雞獎”與“百花獎”同時在北京揭曉,著名演員李雪健因為主演影片《焦裕祿》而同時獲這兩項大獎的“最佳男主角”獎。李雪健在頒獎會上致辭時說:“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都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話音剛落,全場掌聲雷動。他恰如其分地運用對比的兩句話,既歌頌了焦裕祿的高尚品質,又表達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句句是好話,給人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毫不誇張地說,說話有心機是語言的最高境界,是用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巧妙的形式。掌握說話心機的人,從來不會勉強別人與自己有相同的觀點和相同的喜怒哀樂,他們善於運用有心機的語言,準確、貼切、生動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自己在社交場上八麵玲瓏,在辦事時無往不利。

說話有心機,要表現在說得到位。說不到位,別人可能悟不明白,理解不透,琢磨不出你的真實用意,你提出的想法或要求也不會被人重視和接受,非但事情辦不成,還常常被人瞧不起,失去別人的欣賞與親善,錯過贏得別人的友誼和器重的機會。話說得太過頭也不行,言辭太尖刻,讓人聽了不愉快,覺得你不識大體,不懂規矩,不知好歹,這樣的人常常被人敬而遠之,也同樣無法與人正常交往。

說話有心機,還要表現在善於把握說話時機上麵。時機看得不準,反而會給自己帶來不盡的麻煩。

趙高要除掉礙眼的李斯,於是就對李斯說,秦二世沉迷於酒色,行為有失,對治國不利,勸李斯進諫,並約定在秦二世有空閑的時候,通知李斯。有一天,李斯被通知時機成熟。便依約進宮。不料,此時秦二世正在與後宮姬妾們喝酒取樂,見到李斯,很不高興。李斯卻毫不知情,義正詞嚴,秦二世隻好當場敷衍了一下就讓他回去了。等李斯一出宮,秦二世就大發牢騷,說丞相太不把他放在眼裏了,偏偏挑這個時候來掃興。不久之後,李斯就惹上了殺身大禍。

可見說話的時機不對,不但目的達不到,還會常常得罪人。說話的成功與失敗,與心機有很大關聯。

第四節 挑選擅長的話題更安全

在人際交往中,某方麵的知識不足,就不要輕易涉及這方麵的話題,倘若不懂裝懂,口無遮攔往往會留人笑柄。

挑選自己擅長的話題

如果對某方麵一無所知,心裏便容易產生唯恐落於人後的壓迫感,這也是人們常見的心態。在絕不服輸或“輸人不輸陣”的好勝心作祟下,一些一知半解的人處處裝腔作勢不懂裝懂,以此來保全自己的麵子。

李林甫是唐玄宗時的宰相,此人不學無術,素質十分低劣,李林甫本人沒有什麼才學,識字不甚多,經常讀錯字寫白字,僅能提筆抄錄別人寫成的奏稿,有時難免鬧出些笑話。據說有一次,他在禮部主持考試,有位考生在答卷中用了“杕杜”一詞比喻成績突出,這本是詩經中的一個篇名,李林甫不識“杕”字,反而故作高深地將“杕杜”念成“杖杜”,並問別人:“各位你們說說,這裏為什麼使用‘杖杜’呢?”就問手下人“杖杜”是什麼意思,弄得大家咬著嘴唇不敢笑出聲來。從此李林甫便得了一個“杖杜宰相”的綽號。

李林甫表弟薑度生了個男孩,他親筆寫了一封信表示慶賀,其中有“聞有弄獐之慶”的話,讓在場的客人見了掩口暗笑。“弄獐”一詞實際應該是“弄璋”,古人把生男孩稱為“弄璋之喜”,指生男孩之後,讓他玩弄璋這種美玉,以期有好的品德。這是一般文人都知道的,把“弄璋”錯寫為“弄獐”,真可謂差之毫厘,謬以千裏,又鬧了個大笑話。

對於你不知道的事情,冒充內行,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沒有人要求你做一個百科全書,即使一個最有學問的人,也必有所不知。你知道多少,就說多少。你什麼最懂,就把話題往哪方麵靠攏。所以,坦白地承認你對於某些事情的無知,這絕不是一種恥辱。相反,別人會認為你的談話有值得考慮的價值,認為你不會弄虛作假。

如果不懂裝懂,強撐場麵,隻能是鬧出更多的笑話,被大家輕視。不懂不要緊,要善於吸取有用的東西。

曹雪芹就認為:“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一個不諳世事的人,所發言辭也會造成笑話。比如,你對本地的風俗習慣、禁忌知識,可能了解,一旦到了外地,就有可能對那個地方的這些方麵,就不了解了。這就要求我們得學、得問,入鄉隨俗,這樣才能產生良好的交際效果。機械地照搬本地的世事,隻會自討苦吃。

據說清洋務大臣李鴻章一次出訪美國,在一家飯店宴請美方人士。開席前,他就按中國世事講了一番客套話:“這裏條件差,沒有什麼可口的東西招待各位,粗茶淡飯,聊表寸心。”沒想到這番話讓飯店老板火冒三丈,認為李鴻章詆毀了自己飯店的聲譽,非要他公開賠禮道歉不可,李鴻章還沒鬧明白怎麼回事。其實這些話在中國本無可厚非,但不同地域有不同世事知識,美國是不講究這些虛禮的。所謂入鄉隨俗,這說明在公眾場合說話時一定要尊重當地人的風俗習慣,不要想當然,造成誤會。

在人際交往中,某方麵的知識不足,就不要輕易涉及這方麵的話題,倘若不懂裝懂,口無遮攔往往會留人笑柄。

挑選對方擅長的話題

人人都有長處,也都有短處。人們一般都希望別人多談自己的長處,不希望別人多談自己的短處,這是人之常情。跟人交談時,特別是在眾人麵前,如果以直接或間接讚揚對方的長處作為開場白,就能使對方高興,覺得臉上有光,因此對你好感劇增,交談的積極性也就得到極大激發。反之,如果在公共場合你總是有意或無意地觸及對方的短處,對方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就會感到掃興、丟麵子,從而對你產生怨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