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3 / 3)

地理位置:購房者一般都有對某個地域的偏好,先要確定一個大方向,你準備把家安在市區還是郊區?

交通狀況: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很快,房子所處地段的交通線路的多少和頻次,道路順暢的程度,都會影響你未來交通成本的高低,須謹慎權衡。

房子價格:現在市場上的商品房主要分為多層住宅、高層住宅、公寓、別墅等等,建築形式基本為板樓、塔樓、板塔結合,不一樣的產品不一樣的價格,買什麼房子,要根據家庭的經濟實力量力而行。

周邊配套:一個比較成熟的社區大環境,應當具備購物休閑、文化娛樂、公園、健身運動場所、各級學校以及一定水準的醫療機構。

小區環境:在現場弄清住宅小區的方位,查看小區規模、布局格調、綠化麵積、樓間距、圍牆高低、路況、車庫、安全程度等,如住區內,生活區、休閑健身場所等要分區清楚,陽光要充足,視野要寬闊,以保證居室內的采光、通風質量;小區外圍有無噪聲及各種汙染源,如化工廢氣、廢渣、廢水等。特別是樓間距要適宜,這不但是采光、通風的必需要求,更是住宅保護個人私密性的必要要求。如果想選擇低層的房子,采光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的房前有樓房,按經驗,每年的夏至和冬至的前後幾日是判斷的最好時機,這時如果能在房子裏享受到陽光的溫暖,那麼,采光肯定沒有問題。若暫時沒有建築物遮擋,那就要了解樓前的未來規劃情況,避免日後被新建築物“占”了陽光。

戶型結構:開門見亮、心情舒暢。房間、客廳、廚房的盡量明亮也會讓人感到舒適、體貼、安全。檢查采光通風狀況,打開門窗,親身感受房屋的日照、采光、通風狀態。整體的布局合理,是否達到公私分區、動靜分區、潔汙分區、幹濕分區的要求。如起居廳、餐廳、廚房是構成家庭成員共同生活的地方,要相對集中,有利於增強家人的和睦。如果你想買底層樓房,需要注意日照、環保、防潮和保暖。

設備設施:對於住宅設備設施的設置,在了解其是否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還要了解衛生功能是否達標,以預防和避免疫病的傳播、交叉感染等。譬如,自然通風和窗戶打開麵積能不能達到每人每小時50立方米。窗口及其他新風采集口位置應當遠離或避開排風口或室外的其他汙染源等等。

停車車位:如果你是有車一族,或是打算在一兩年內買車,你一定要考慮好小區內的車位設置,以免到時傷神費心。有車位時,最好弄清車位是賣還是租,費用怎樣計算等等,避免因為分歧出現有車位卻無法使用的尷尬。

冬季供暖:供暖是個大問題,在北方買房,你千萬不要忘了問問所看中樓盤的采暖方式,是集中供暖,還是壁掛鍋爐,看你在經濟上能否承受得了,許多人一般比較偏愛集中供暖。

雨後看樓:如果你買的是現房,不但要在晴天去看采光等方麵,有條件的話,在雨天也要去房子看看,查看屋裏有沒有滲漏的痕跡,否則一旦住進去就會後悔莫及。

當你同時選中了幾套綜合情況都差不多的房子,舉棋不定時,可以比較一下這幾套房子的性價比再進行選擇就會容易些。性價比是一個可以量化的指數,你可以從以上提到的位置、房價、戶型、物業、環境、配套、交通等方麵列出各因素所占的百分比,然後分別進行分值評價,綜合分值高的房子就是你的最佳選擇。

房地產投資的要訣

20幾歲的年輕人在購房前,一定要慎重選擇,首先要考慮這三個步驟:

第一步,評估自家財產。購房前,要對自家的財產作周密細致的評估,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找出相應的地段和樓盤,這要比找定房子再算價錢明智得多。首先,買房前要清算一下自己家的現有資金,包括存折、現金、可以套現的股票、可以上市出售的舊房或押舊買新的舊房等等。然後考慮你的付款方式和所能支付的首付款,進而考慮你所購買的房子的總價。計算時不能“滿打滿算”,一定要預留入住後的裝修費用、房屋維修資金、稅費、供暖費、物業管理費以及當時家庭的重大開支,如孩子的教育費用、高齡父母的醫療費用等等。

第二步,計算購房後的家庭收支狀況。計算家庭收入時應側重固定可靠的來源,如工資、銀行存款利息、債券利息等;家庭支出包括每月的月供、物業管理費、水電煤電話費、正常生活開支、娛樂教育費用、父母醫療費用等。如年輕的兩口子預備買房後“添丁加口”,一定不要忘了預留一大筆育嬰的費用。根據購房後家庭收支情況的預算,確定自己能支付的月供,避免出現買房後生活負擔加重的情況。

第三步,結合“財務情況”計算購房總價。算好自己家的賬後,大概對自己到底能買多少錢的房子心裏有一個“數”,但對自己到底應該買多少錢的房子其實還不清楚。大多數買房人常犯的毛病是隻考慮單價,不考慮總價。應先考慮價格,後考慮麵積,換句話說,就是先明確需求麵積,由麵積來核算承受總價;單價對買房人而言,其實並沒有多大意義。有的人不考慮需求麵積,看單價低就買,結果買了較大的房子,入住後勢必導致居住空間浪費,物業費等負擔也要高出一大塊。

無論房子是買來自己住還是投資,都要考慮到房子的升值問題。在樓市中,適合投資的房產品多以普通住宅、高檔豪宅、寫字樓、主題商業及社區商鋪、專業市場、購物中心、產權式酒店與精裝修單身公寓為主,同時也出現部分投資人士熱衷的買廠房等賺取土地差價為主的潛力型物業。

投資者在把握當地樓市發展階段與水平時,應著重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地段。看清地段的商業氣氛與發展前景,如周邊是否有寫字樓、商務區、商業中心,是否有強大的租房需求市場支持,是否成為政府規劃的發展前沿。此外,高校集聚帶、大型居住區的延伸地段,由於住宅租賃需求較大,投資回報較為可觀。

2.品質與品牌。綜合衡量開發商本身的美譽度、社會責任感及對項目整體規劃、立麵、功能等合理布局。

3.回報率。視為投資者關心度最高的硬性指標。市場上推出的很多物業標榜自己的回報率高於競爭產品,投資者一定要謹慎,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

另外,投資者也要仔細分析,開發商是怎樣保證高回報率的,確保心中有個底。一般來說,規範的產權投資物業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業主持有產權並參與經營,相對來說風險較大;另一種是階段持有型物業,開發商承諾幾年內無條件回購或回租,部分款項甚至可作為購房款的組成部分提前衝抵,有較高水平的經營公司保障物業的持續管理,在剩餘年限內,可通過項目業主大會繼續委托物業公司經營與管理,也可自行對物業進行處置,投資風險係數相對較小。

最後,在買房的時候,一定要量力而行,理性購房,不但要買得起,更重要的是供得起,不影響自己的生活。否則,房貸讓自己苦不堪言,即使房產在將來升值,也失去了理財的意義。

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大房子,往往會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購買了超出自己需求和能力的房子,結果讓自己不堪重負。所以,在購房之前,一定要考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理性購房。

月供應低於月收入的40%。目前,不少人在貸款購房後感覺到生活壓力很大,實際上,這是月供占月收入的比例過大所導致的結果。按照國際慣例,月還款的額度不應該超過家庭月收入的40%。如果月供控製在40%以內,原有的生活品質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個人也不會覺得壓力過大。但如果超過40%,就不同了,尤其是收入單一的家庭會很明顯地感受到壓力。

另外,在貸款購房前,務必留出家庭3~6個月的生活支出和要還的住房貸款作為緊急備用金,還可以準備兩張信用卡,以備不時之需。同樣,在決定到底付多少首付的時候,也要考慮在購房後的一年到兩年內家庭有沒有大的支出,另外還要把裝修費用等考慮進去。

還貸方式須合理選擇。前年央行宣布貸款加息27個基點,此後公積金貸款也上調了18個基點,雖說央行用意在於抑製經濟過熱,包括抑製高漲的房價,但對不少購房者來說,首先要麵對的就是加息後房貸利息支出的增加。

理財專家指出,對於貸款利率上調,其實也沒必要談“貸”色變,畢竟上調幅度所增加的還款負擔是有限的。因此,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調整理財的思路,靈活利用銀行推出的貸款新政策應對貸款利息上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