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幸福從心開始(1 / 2)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玩過的“萬花筒”嗎?轉動它,裏麵的圖案就會跟著變化,漂亮的玻璃,多彩的碎片,通過玻璃鏡子的反射,組合成許多美麗的圖案。

幸福就像“萬花筒”般絢麗繽紛,不同的人組合不同的心境,構造成眾多變化莫測又多姿多彩的畫麵。在這些豐富的畫麵中,每個人心態不一樣,感受到的幸福程度就不一樣。

幸福就是我們內心真正的需要,隻要是心甘情願去做的,並從中感受到快樂,那就是一種幸福。

在我們小區街道的轉角處有一家名叫“幸福回味”的花店,麵積不大,屋內擺滿了鮮花,門外放著兩張長凳,走累的人可以在這裏歇歇腳,不管你買不買花,店主劉穎都會熱情地端上一杯涼白開,笑意盈盈地跟你問個好。我經常去她那兒買花,和她自然就熟了,得知她以前是一家大公司的副總,年薪30多萬。但她說在那個位置上感覺不到幸福。

後來,劉穎辭職出來開了這個花店。同樣也是每天早出晚歸,掙錢還沒有以前多,但經常會看到她的臉上露出會心的笑容。

我問她,是什麼讓她從以前光芒四射的生活中抽身出來,從容地開起了這家小店。她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那又是忙碌的一天,劉穎從公司出來已經是夜裏十點。街上下著小雨,沒有什麼人,在昏黃的路燈下,她忽然看見一個佝僂著身子的老太太,彎腰從垃圾筒邊揀起了一個塑料瓶子,在衣襟上蹭了蹭,一臉的滿足與笑意。說不好那份笑意是怎樣的愜意和幸福,也說不好那份滿足是怎樣的充實和忘我。那一刻,讓劉穎十分嫉妒,她被老太太拾到塑料瓶子後會心的笑容和那份簡單的心靈震撼了。

她在心裏問自己:我的幸福哪兒去了呢?我要的生活真的就是這樣嗎?

高處不勝寒!她身為公司高層,容不得工作出現半點差錯,時時緊繃著神經,緊張、繁忙,弄得身心疲憊不堪,甚至連要孩子的心情和時間都沒有,為此,老公都不知道埋怨過多少回了。

在老太太的笑容傳遞到她心靈的那一刻,她回憶起了自己最初的夢想:在一家充滿微笑和芳香的花店裏,她修修剪剪忙碌著,來買花和聊天的人絡繹不絕,而她的老公和孩子會在花店打烊時來接她,一同踩著昏黃的路燈回家……

這似乎才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生活。一想到這些,劉穎心中的幸福感冉冉升起,劉穎似乎領悟到了什麼,不久她就辭了職。

歸根到底,幸福是來自對人生的滿意程度,它與金錢、權力、地位沒有多大關係,無論在哪種身份背景下,隻有當自己覺得心靈舒坦,精神充實,才會感覺到幸福;隻要打造一個簡單快樂的心境,就能提高生活的幸福度。反之,即使有再豐富的物質,有再多的金錢,心靈沒有陽光,也是感覺不到幸福的。如果認識到這點,我們就會發現富翁是幸福的,漁夫是幸福的,撿破爛的老太太是幸福的,遠離商業戰場選擇回歸恬淡生活的劉穎也是幸福的。

或許,我們也曾一心一意追求過形式上的美好與條件上的耀眼,以為那才是幸福,其實,經曆過人世百態後,方才明白幸福的真諦。也許,唯有嚐過生命諸般滋味,才發現,真正的幸福,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心態,和心靈上一點小小的滿足。

這種滿足不一定很複雜,也不一定有光芒,它沒有張狂的外貌,也沒有華麗的言語,甚至有時是粗糙的,隱秘的,隻是簡潔的黑白色。旁人的眼,不一定能看到這種樸實無華的幸福,但這也正是幸福的真正內涵——全在自己內心的感受。

羅素在1924年來到中國的四川,當時正值夏天,四川的天氣非常悶熱。羅素和陪同他的幾個人坐著那種兩人抬的滑竿上峨嵋山。山路非常陡峭險峻,幾位轎夫累得大汗淋漓。羅素作為一個思想家和文學家,見到此情此景,沒有了心情觀賞峨嵋山的景觀,而是思考起幾位轎夫的心情來。他想,轎夫們一定痛恨他們幾個坐轎的人,這樣熱的天氣,還要他們抬著上山;甚至他們或許正在思考,為什麼自己是抬轎的人而不是坐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