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責任和忠誠—解放軍精神的內核 (1)(1 / 3)

責任和忠誠,是尊貴的人性,是高尚的品行,是社會的良性紐帶,是財富的源泉,是成功的基礎,是最基本的商業精神。責任和忠誠可以讓一個人從所有的員工當中脫穎而出。

責任和忠誠:人民子弟兵的內涵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背負著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們是人民的子弟,

我們是人民的武裝

……

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歌詞中的一段,正如歌詞中所說,“我們是人民的子弟,我們是人民的武裝”,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支有別於其他國家軍隊的特殊軍隊,它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存在基礎是人民性而不是國家性,它是建立在人民性基礎上的國家軍隊,責任和忠誠是解放軍精神的內核。

在炮火紛飛的戰爭年代,人民解放軍冒著槍林彈雨,衝鋒陷陣,用血肉之軀築起一座不朽的長城。在和平建設時期,人民解放軍是建設的排頭兵,抗洪搶險、迎戰暴風雪,人民解放軍永遠戰鬥在最前線,用行動詮釋著責任和忠誠。所以,我們親切地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人民子弟兵”,把他們稱為“新時期最可愛的人”。

2008年初,一場罕見的暴風雪橫掃了大半個中國。麵對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人民解放軍緊急出動,全力支持災區抗災救災。

電力中斷。長沙警備區派出官兵和車輛,運送長沙市輸變電指揮中心的專業電力人員和器材到寧鄉縣搶修電網。道路難行,官兵們每人扛著上百斤重的維修器材,冒著隨時會掉下山穀的危險,在雪中艱難跋涉10多個小時,將器材送到1000多米高的山頂。

大雪封山。井岡山部分地區道路、通訊和用水中斷,東上鄉、柏鷺鄉、茅坪鄉村民被困。1月30日下午,井岡山市人武部迅速啟動搶險救災應急機製,組織動員官兵沿紅軍走過的小路背糧上山。山陡、冰厚、路滑,官兵們在鞋上綁上草繩,每人背著20多公斤負重而行。兩天兩夜之後,當36340公斤“救命糧”送到受困村民家中時,村民們燃起鞭炮歡呼:“老紅軍的部隊又回來了!”

在廣州火車站,已經連續值勤5晝夜的武警戰士唐新成已經說不出話來。這幾天,他是“臨時托兒所”的“所長”,任務是收留走失的兒童。他把兒童的名字和其父母的資料寫成牌子,在廣場、車站、高架橋等處,手持喇叭四處尋找孩子的父母。幾天下來,10多個孩子與父母團聚了,盡管自己的嗓子啞了,但他覺得自己值得:“看到他們團聚,就像看到自己家人團聚一樣,還有比這更幸福的嗎?”正是由於眾多像唐新成這樣的解放軍和武警官兵的忠於職守,廣州火車站在春節前一直保持著較好的秩序。

對於每一名解放軍官兵而言,責任和忠誠就是他們精神大廈中最堅實的支柱,它們的存在讓解放軍精神熠熠生輝。正是具備了這兩個精神支柱,中國人民解放軍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最終建立了新中國。它們更像是解放軍戰士的雙腿,不僅支撐著他們偉岸的身軀,而且讓他們在勝利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無論缺哪一條腿,他們都無法完成自己的天職與使命。可以說,責任和忠誠就是解放軍團隊不斷取得勝利的法寶,是“人民子弟兵”這個光榮稱號的真正含義。

對組織而言,責任和忠誠同樣重要。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說,他的用人之道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忠誠。他認為,一個組織的精神可以體現為很多方麵,但最根本的、兼有組織文化哲學性質的就是責任和忠誠。失去責任和忠誠,組織就無法再具有競爭力,甚至不能稱其為組織。那些忠誠於領導、忠誠於組織的員工,都是能擔當責任、不找任何借口的員工。在本職工作之外,他們還積極地為組織獻計獻策,盡心盡責地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而且,在危難時刻,這種忠誠會顯現出更大的價值。能與組織同舟共濟的員工,他的忠誠會讓他達到我們想象不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