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一切都是為了勝利”:成為卓越人士才是真的成功 (2)(1 / 3)

2002年,蒙牛年銷售收入達到16.7億元;

2003年,蒙牛年銷售收入達到40.7億元;

2004年,蒙牛年銷售收入達到72.138億元。

這時候,大家又覺得當初製訂的銷售計劃太小了,當時膽子太小了。

2005年,蒙牛銷售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實現108億元,提前一年超越目標。

牛根生的“一樹”、“一扔”為蒙牛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倘若當初沒有牛根生樹起的那一個看似不可企及的目標,就不會有蒙牛的今天,更不會有蒙古乳業相互競合,稱霸全國的行業格局。

許三多用個人的成功、牛根生用企業的成功證明了這條法則的正確性。該法則有兩個關鍵要素:

1.目標

這個目標必須是不可企及的,甚至在旁人看來是狂妄的,但你要知道,這就是你要達到的目標。

2.敢扔

目標樹起來了,怕疼不敢扔也是枉然。克服心中的恐懼,失敗怕什麼,不過是從頭再來,許三多敢把自己扔過去,你為何不敢?

做到了這兩點,成功就是如此簡單。

成功要耐得住寂寞

這是一個在中國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島,但曆史上西方列強曾7次從這一海域入侵京津。在這個小島上駐守著濟空雷達某旅九站官兵。這個雷達站新一代海島雷達兵在艱苦寂寞、氣候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用青春和汗水鑄起了一道天網。近年來,連隊雷達情報優質率始終保持100%,先後20多次圓滿完成中俄聯合軍事演習等重大任務,被譽為京津門戶上空永不沉睡的“忠誠哨兵”。

這個雷達站80%的官兵是“80後”人,70%的官兵來自城鎮、經濟發達地區和農村富裕家庭, 50%的官兵擁有大中專以上學曆。盡管如此,這些新一代軍人仍然能夠像當年的“老海島”一樣,吃大苦、作奉獻、打硬仗。

風平浪靜時,小島十分美麗,初進海島的官兵都會感到心清氣爽。可不出一個星期,無法言喻的孤獨和寂寞就會悄然爬上心頭。白天兵看兵,晚上聽海風。值班時,盯著枯燥的雷達屏幕看天外目標;休息時,圍著電視機看外麵的世界。除了連隊的文體活動場所外,小島上沒有任何可供官兵休閑娛樂的去處。每當有客船來島,聽到進港的汽笛聲,沒有值班任務的官兵,就會歡呼雀躍地拉起平板車跑向碼頭,去接捎給連隊的貨物,順便看上一眼島外來人的陌生麵孔,呼吸幾口船艙帶來的島外空氣。孤島上的寂寞,連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的漁民都發出這樣的感慨:“初來小海島,心境比天高;常住小海島,不如死了好”。

5年間,60多名戰士從當兵到複員沒有出過島,守住了孤獨,守住了寂寞。目前,九站已連續12年保持先進,年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先後兩次被軍區空軍評為基層建設標兵連隊,榮立集體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耐得住寂寞,是所有成就事業者遵循的一種原則。它以踏實、厚重、沉思的姿態作為特征,以一種嚴謹、嚴肅、嚴峻的表象,追求著一種人生的目標。

“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從側麵闡明的正是這個意思:至高無上之道德者,是不與世俗爭辯的;而成就大業者往往是不與老百姓和謀的。這話乍聽起來似乎有悖於曆史唯物主義,但細細想來,也不無道理。“頭懸梁錐刺骨”也好,“孟母三遷”、“鑿壁偷光”也好,大都說的是,成就大業者在其創業初期,都是能耐得住寂寞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門捷列夫的化學周期表的誕生,居裏夫人的鐳元素發現,陳景潤在哥德巴赫猜想中摘取的桂冠等,都是在寂寞中紮紮實實做學問,在反反複複的冷靜思索和數次實踐後才得以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