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樣的生活也就是她前世練功的狀態,每個月的這幾天,都是要減少一絲的訓練強度才行,然後平日裏加碼兒找回來。所以說,作為女人,作為女殺手,的確是要比男殺手們稍微辛苦一些的。
“兄長,瓏兒的身體……這幾天仿佛很是容易倦怠,晚上睡得也分外的沉,這……”看著玉玲瓏的背影,周公瑾緊蹙著眉頭,滿是擔心的對諸葛均說。
諸葛均微微一笑,抬手拍了拍周公瑾的後背,帶著一絲欣慰的說:“放心吧,她自己心裏有數的,女人在這幾天的確是比較容易疲倦一點兒,留心她的飲食起居,別讓她受涼留下病根兒就好。去睡吧,明天一早還要練習太極呢!你可要下苦功夫才行啊!”
“嗬嗬,麻煩兄長了,唉,沒想到這太極這麼難練……”周公瑾尷尬的笑了笑,他還真是對這太極不是很靈通呢!
帶著一絲暢快的笑著,諸葛均眼中閃爍著戲謔的光芒,悠哉遊哉的“勸慰”著周公瑾說:“你啊,本身就會一些武藝,這樣的話練習太極就更難了一些,畢竟是要將原來的習慣去除掉才行。所以啊,阿暖縱然懂得太極,可自己卻從來不專心的練習。你也別太心急了,欲速則不達,太極可是十分注重心態的平穩的,其實這樣對你的心性也是一種磨練,好好練吧。好了,困了,去睡吧。”
“哦,好的,兄長,那你也早點兒休息吧。”向著諸葛均行了一禮,周公瑾轉身進了自己的小院兒。
六月初九這天他們練習完了日常的練習之後,諸葛均就開始了太極大槍的學習。
槍是一種刺兵器,殺傷力很大,長而鋒利,靈活快速,取勝之法之多,其他兵器難與匹敵,有“百兵之王”的美譽。
太極大槍主要包含十三種槍法。十三槍者即是指太極四黏槍、太極四離槍、太極劈槍、崩搶、點槍、扔槍、纏槍共十三槍。運用時又以開、合、崩、劈、點、紮、撥、撩、纏、帶、滑、截、圈十三字訣變化而成槍法套路。
練習太極槍以太極拳練法要領為本。
槍法貴乎“四平”。四平者乃頂平、肩平、槍平、腳平。神貫於頂,虛靈頂勁,精神提起,勢雄壯謂之頂平。以腰為軸,活潑於腰,含胸拔背,鬆肩垂肘謂之肩平。持槍平穩,易攻易守,槍紮一條線謂之槍平。
勁起於腿,出步輕靈穩健謂之腳平。持槍姿式多以中平之槍,所謂中平槍槍中王。持槍須穩固鬆活,持槍時以後手握其槍杆末端,以意握緊,不然練習和運用時將易脫把,勁力亦無法向前出發。
握把時,末端不可露出一小段,術語稱為“露把”。“露把”為槍法所忌。《手臂錄》[吳殳]中說:“持槍必須盡根,餘謂槍根當在掌心中,與臂骨對直,且靈活而長”。故“露把”既影響握槍手腕的靈活,而且攻擊長度亦相應縮短,不利運用,難收“一寸長。一寸強”之功。持槍之前手須鬆握大槍之中後段,以能靈活自如地來回滑動為要,所謂“前手如管,後手如鎖”,否則出槍不快、抽槍不靈、發力僵滯,成為“死手”。
太極大槍以練習抖槍為基本常功,持槍平正以後方可練習。抖槍時須以丹田內氣,周身之勁,力由脊發,向前紮出,使鬆沉之內勁貫於槍尖,要槍出一條線,槍紮如放箭,前手不可離把,使槍上下波動,左右搖晃,後手不可甩腕。用槍時,屈腕向前甩手則力浮而不沉,槍搖而不穩。槍紮出以後,即迅速收槍,後手握槍向後貼腰抽回,前手則握緊槍杆中段向下采劈,身勢隨後坐下沉以助劈勢。此時力達槍杆前段,使其顫動,此一紮一劈謂之大抖槍。練習日久則內勁日增,功力日進矣。
太極大槍練習和運用時要求槍不離腰,直來直出貼腰而去,不可左右搖晃,上下擺動,槍杆貼腰可使搶更為穩定,便於勁由腰出,出槍才不至於飄浮無力。同時,練槍 時還強調“三尖相照”,所謂“三尖相照”即是上照鼻尖,中照槍尖,下照腳尖,此三點成一直線則能使周身之勁力貫於槍尖,出搶不偏不倚準確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