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匠訝然看了陳勝一眼,好一會才說道:“少爺果然厲害!我家的鑄劍,之所以與眾不同,一來錘煉的法子和他人不同,二來便是這水的緣故。這水是我從深山的泉眼裏打回來的,用我家傳法子來淬煉金屬,錘煉出來的刀劍,韌性、強度都是一流的。可謂是百折不撓。”
聞言,陳勝眼睛一亮。春秋戰國時期,有著很多寶劍的名字流傳下來。這些寶劍有些有幸流傳到後世,其中不少依舊鋒利無比,吹毫斷發。這還不止,最神奇的是,這些寶劍,還有著神器的記憶功能,即使被巨石壓彎,但壓力消失之後,金屬不會恢複最初記憶金屬般神奇的效果。這種技術,進入二十世紀之後,才開始被人們窺探出鍛造的法子,但在數千年前的古人,已經利用它製造寶劍了!
陳勝相信,老鐵匠所言的韌性,便是類似於這種記憶金屬的特質。最關鍵的本分,可能是來自石槽裏的泉水,泉水坑有著某種金屬離子,在淬煉金屬的過程之中,這些金屬離子依附到了錘煉的劍體上,如此反複多次之後,便形成了合金的形式,增強了金屬的強度和韌度。變成了傳說之中的削鐵如泥的寶劍。
陳勝對老鐵匠的鍛造法子大感興趣。想仔細詢問,但想到這種神奇的鍛造法子,老鐵匠如何肯輕易說出來,隻好暫時忍住了自己的想法。但陳勝也不客氣,當即拜托老鐵匠給他打造一批古怪的武器。讓鍛造經驗無比豐富的老鐵匠,也感覺到無比困難。好在陳勝這些武器都有詳細的圖紙可以參考,不然還真難處理。
和老鐵匠聊了一陣之後,陳勝便讓樊蹠繼續在這裏找樂子,自己則是回到房裏,給皇帝陛下寫奏章去了。
他在來番禺的路上,便已經打定主意,要多給皇帝寫奏章,爭取混得臉熟些。想到便要做到。
陳勝的奏章不短。而且所涉及的方麵極多。一開始便從嶺南的戰事說起。和嶺南的將領們不一樣。嶺南各路大軍,給皇帝上奏章的時候,基本都是伸手要錢、要糧和要兵,或者是請戰功,要賞賜。皇帝每每看到,想到巨大的開支都會大覺頭疼。
但陳勝和其他人不一樣。他的奏章裏將嶺南的局勢簡單扼要說一遍之後,便提出要求:撤軍!
當然不是全盤撤軍。陳勝認為,嶺南如今內亂已生,秦軍可以坐享其成,無需再陳兵數十萬,隻需留下十到二十萬精兵,逐步蠶食便可。六路秦軍,隻需留下三路,從南越聚攏,滅南越後,再從容推進,一舉消滅西甌。這樣一來,秦軍便可以減少近三十萬大軍的軍糧開支,節餘的巨額錢財,可以用開發嶺南已經征服地區的資源,為帝國獲得巨額的收入。
第二,陳勝提到了皇帝即將出巡的事情。陳勝在奏章裏說道,東巡封禪,都是一件大事。但不宜鋪張浪費。為了彰顯皇家豪富,不應向當地黔首百姓征收稅賦徭役,還應當有所減免,以彰顯皇恩浩蕩,等等,等等。
本來陳勝還有不少提議,但他也覺得,一下子把這麼多想法措施提上去,皇帝看了不知心中會有何種感想。於是隻得暫時忍著。隔兩天再給皇帝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