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三零零三 有所托(1 / 2)

朝臣們所關心的問題,便是帝國的軍部,該交予何人統領。太尉王賁對父親十分孝順,父親去世之後,便向朝廷遞上了奏章,請辭為父守孝三年。

皇帝本不欲批準王賁的請願,但王賁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加上傷心過度,身體變得孱弱無比,再把龐大的帝國戰爭機器壓在王賁身上,恐怕王賁很快便會步其父的後塵,撒手人寰了。無奈之下,皇帝隻好批準了暫時王賁辭去太尉一職的請求。

但三公之一的太尉不可能長時間空缺,王賁的辭呈剛剛批下來,朝臣舉薦新太尉的奏章便如雪片一般,迅速堆滿了皇帝的書案上。

但這些奏章皇帝一封都沒有看,便掃入了垃圾堆裏。隻是群臣並不知道,確定了讓王賁暫離權力中樞的時候,皇帝的使者便已經秘密前往北地,召喚蒙恬歸來。

對於大多數的朝臣來說,蒙恬並不是一個陌生的人物。秦國滅齊之時,蒙恬便率領數萬邊軍參戰,立下不少功勞,因此還被皇帝命為內史。本想讓其在朝廷權力中樞工作。但因為胡人近年來活動頻繁,蒙恬對胡人的習性非常了解,熟悉胡人的戰法,為了確保邊境安寧,皇帝才派蒙恬駐守北方邊塞之地。

不過眼下朝廷也需要精通統籌帷幄的大將在朝,所以深得皇帝信任的蒙恬,被皇帝召回,並不是一件很慢理解的事情。

朝廷的動向,民間也很是關注。不得不說,自從《大秦日報》刊行之後,朝野之間對朝廷政務的關注,也變得熱衷起來。比如朝廷在嶺南的大軍打了勝仗,北邊胡人南下又被擊退,市坊之間最近又流行什麼新玩意等等,都是黔首百姓們喜聞樂見的內容。

為了增加報紙讀者的數量,陳勝還在上麵進行了連載,連載的內容自然是他之前為了宣傳秦國和打擊六國王室的曆史。除了陳勝本人撰寫外,還聘請了一大批文人,立下了題材,讓其圍繞主題寫作,除此之外,還廣征稿件,重金獎勵。重賞之下,鹹陽一些破落文人之間很快便興起了一種叫做“寫手”的行業。這寫手們無需有雄才大略,隻需有一定文筆,可以寫出一些能夠吸引讀者眼球的內容,便可從報館裏獲得豐厚的潤筆費。而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陳勝間接為禦史府召來了一批“文化打手”,凡是朝野之間有散布關於朝廷的一些不良消息的時候,這些文人便一哄而上,或在報上撰寫文章批判辟謠,或在大庭廣眾之下辯論宣講,把白的說成黑的,把黑的說成白的,不在話下。

陳勝私底下把自己糾集起來這一批人稱之為“五毛、黨”,這個稱呼的來曆,讓禦史府裏的那些精通古今的老學究們都搞不清楚來曆,陳勝對此也不解釋,在沒有水軍的年代,這些五毛們可以說是無敵的存在。

《大秦日報》對王翦老將軍的評價非常中肯,王賁對此也非常滿意,於是給陳勝送來了請柬,請陳勝過府一晤,當麵對陳勝表示謝意。

和別人不一樣。王家父子得皇帝寵信數十年,但數十年來,王翦、王賁兩人都是異常低調,府邸之中從來便是極少設宴請過朝臣,除了和王翦同輩份的老將軍們,即使登門拜訪,大多人還是會碰一鼻子灰。

陳勝自然知道,王賁的麵子,可不能輕易拂去。雖然王翦已去世,但王家在朝廷的影響力絲毫沒有削弱。隻要王賁願意,朝廷的太尉之職,隨時都可以複起。除此之外,王賁的兒子王離,目前雖然還沒有授官職,但已經繼承了祖父王翦武城侯的爵位,連同王賁通武侯,王家依舊還有兩個侯爵。王離隻要在軍中曆練兩年,在秦國的道路是非常光明的,王家的榮耀可不會輕易褪色。

隻是陳勝清楚,王賁在這服喪時期邀請他去做客,顯然在時間上有些不妥。倘若沒有必要的話,王賁必然不會貿然做出這種違背禮製的事情。

沒辦法,思前想後一番之後,陳勝還是決定去拜會王賁一番,看看王賁究竟找他有何貴幹。

陳勝和王賁沒有私交,私怨倒是有一點,初入鹹陽那一天,陳勝便動手把王賁的兒子-武城侯王離揍了一頓。當時王翦和王賁不在鹹陽,事後也王家也沒人找陳勝算帳,此事也不了了之。想來王家之人,也清楚自家的孩子頑劣,所以吃了這啞巴虧也不好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