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腳踏實地,步步為贏(2 / 3)

當人們抱著過高的目標接觸現實環境時,感到處處不如意,事事不順心,於是就整天地抱怨。其實在做事時,你首先要做的是根據現實的環境調整自己的期望值,即使你給自己定位很高,但做起事不妨把自己放低一點,做好上級交給的各種任務,甚至主動完成額外工作。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隻有辛勤耕耘才會有所收獲。再宏偉的夢想,也經不住隻說不做;因此做事一定要腳踏實地,堅決杜絕眼高手低。

從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開始

從低點起步的人,不要被困難、挫折所嚇倒,也不要因為滿布荊棘而不敢前行,你隻需要從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開始,慢慢提升自己的能力,困難就會一個一個地被你趟過,荊棘之路也會被踩在腳下。

有個年輕的律師,在走出大學校園的那一刻,曾暗暗發誓:一生致力於維護公正,幫助弱小。三年過去了,年輕人發現周圍依然充斥黑暗與欺詐,強勢者橫行霸道,弱小者求助無門。年輕人帶著苦悶沮喪,心灰意冷地情緒到海邊一個朋友家小住。每天清晨,年輕人都要到海邊散步。一天早上,年輕人看見海灘上有個六七歲的小男孩拾起一條條魚扔回海裏。年輕人走過去,問小男孩為什麼這樣做。小男孩告訴年輕人,太陽一出來,這些擱淺的魚就會死掉。

年輕人看看一望無際的海灘,以及海灘上隨處可見的魚,又問:“這海灘上的魚至少也有幾百萬條吧!你這樣做又有什麼用呢!”

小男孩拾起一條魚,把它拋到海裏,“三百六十六,我已經幫助三百六十六條魚活下來了,”小男孩說著又拾起一條魚扔到海裏。同時數道“三百六十七。”

年輕人把苦悶沮喪的情緒留在海邊,當天就趕了回去。他意識到:我可以而且應該去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在世上,每天都會遇到煩心事。社會為什麼這麼不公平,我各方麵都比他強,為什麼這家公司偏偏錄取了他,而不要我,難道就隻因為我沒有一個好爸爸?是的,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也很難公平。什麼是公平,你能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嗎?

本來,公平就是一個綜合的評定,是我們個人無法決定的。與其整天望洋興歎,不如振作起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做好身邊的事,慢慢地我們就會找到感覺,找到興趣,看到自己的價值,嚐到成功的快樂,積極愉快的情緒就會慢慢培養起來了。情緒越是積極愉快,我們做事就越有勁頭,個人的潛力也能很好的發揮,也就會越接近成功。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開始,一步步地挖掘自己的潛力,向自己挑戰!

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步一步地做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誰都明白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任何人都不能一口吃個胖子。對於做事來說,也需要一步一步去做才能實現目標,才能慢慢向成功靠攏。

就讀於某名牌大學新聞係的劉軍,在校時就已經有許多篇文章問世,有的文章還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的反響。早已享有“才子”稱號的他,畢業時與其他幾位同學一起被分配到了某報社。

劉軍想當然地認為自己一定會被分到“要聞部”,不久就會成為“名記”。可是,當領導公布崗位分配的名單時,他才知道自己被分到了總編辦公室。而另有兩位沒有他出色的同學,則被安排在要聞部當實習記者,這一下,劉軍不禁大失所望。

他開始埋怨領導“不識真金”、“有眼無珠”、“安排不當”。實際上,領導這樣安排,並非不了解他,而是想讓他全麵了解報業的運作過程和主要環節,使他了解全局,以便更好地發揮他的作用。領導的本意是想給他提供鍛煉、成長的機會,將來加以重用,但劉軍卻看不到這一點,反而心生怨言,沒幹多久就辭職了。這無異於自毀前程。

李平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電影製片廠擔任助理影片剪輯。這本來是一個人在影視界尋求發展的起點,但在10個月後,她卻離開了這個崗位,辭職了。

她認為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很充分:堂堂一個大學畢業生,受過多年的高等教育,卻在幹一個小學畢業生都能幹的事情,把寶貴時光耗費在貼標簽、編號、跑腿、保持影片整潔等瑣事上麵。這怎能不使她感到委屈呢?她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更有一種對不起自己的感覺。

幾年後,當李平看到電視上打出的演職員表名單時,竟然發現以前的同事,有的現在已經成為著名的導演,有的已經成為製作人。此時,她的心中頗有點不是滋味。

李平原來並未看到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意義,所以她的辭職是自己關閉了在影視界闖出一番事業的大門。

許多實現了人生目標的過來人都說,誰都無法“一步到位”,隻能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才會達到成功。因此,人不要把眼睛隻盯住腳下、眼前,而不抬頭看看巔峰高處、忽視了自己事業的長遠規劃。

決心獲得成功的人都知道,進步是一點一滴不斷努力得來的,就像“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一樣。例如,登山是一步一步向上爬的;房屋是由一磚一瓦堆砌成的;足球比賽最後的勝利是由一次一次的得分累積而成的;商家的繁榮也是靠著一個一個的顧客逐漸壯大的。所以每一個重大的成就都是一係列的小成就累積而成的。

西華·萊德先生是個著名的作家兼戰地記者,他曾在1957年4月的《讀者文摘》上撰文表示,他所收到的最好的忠告是“繼續走完下一裏路”,下麵是其中的幾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我跟幾個人不得不從一架破損的運輸機上跳傘逃生,結果迫降到緬甸、印度交界處的樹林裏。如果要等救援隊前來援救,至少要好幾個星期,那時可能就來不及了,隻好自己設法逃生。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拖著沉重的步伐往印度走,全程長達140裏,必須在8月的酷熱和季風所帶來的暴雨的雙重侵襲下,翻山越嶺長途跋涉。

才走了一個小時,我的一隻長統靴的鞋釘刺到另一隻腳上,傍晚時雙腳都起泡出血,範圍像硬幣那般大小。我能一瘸一拐地走完140裏嗎?別人的情況也差不多,甚至更糟糕。他們能不能走完呢?我們以為完蛋了,但是又不能不走,好在晚上找個地方休息。我們別無選擇,隻好硬著頭皮走下一裏路……

當我推掉原有工作,開始專心寫一本15萬字的大書時,一直定不下心來寫作,差點放棄我一直引以為榮的教授尊嚴,也就是說幾乎不想幹了。最後不得不記著隻去想下一個段落怎麼寫,而非下一頁,當然更不是下一章了。整整6個月的時間,除了一段一段不停地寫以外,什麼事情都沒做,結果居然寫成了。

幾年以前,我接了一件每天寫一則廣播劇本的差事,到目前為止一共寫了2000個。如果當時就簽一張“寫作”2000個劇本的合同,一定會被這個龐大的數目嚇倒,甚至把它推掉。好在隻是寫一個劇本,接著又寫一個,就這樣日積月累真的寫出這麼多了。

最好的戒煙方法就是“一小時又一小時”地堅持下去,有許多人用這種方法戒煙,成功的比率比別的方法要高。這個方法並不是要求他們下決心永遠不抽,隻是要他們決心不在下一個小時內抽煙而已。當這個小時結束時,隻須把他的決心繼續到下一小時就行了。當抽煙的欲望漸漸減輕時,時間就延長到兩小時,延長到一天,最後終於完全戒除。那些一下子就想戒除的人一定會失敗,因為心理上的感覺受不了。一小時的忍耐很容易,可是永遠不抽那就難了。想要達成任何目標也最好用這種按部就班的方法。

對於那些從低點起步的人來講,不管被安排的工作多麼不重要,都應該看成“使自己向前跨一步”的好機會。推銷員每促成一筆交易時,就有資格邁向更高的管理職位了。牧師的每一次布道、教授的每一次演講、科學家的每一次實驗,以及商業主管的每一次開會,都是向前跨一步,更上一層樓的好機會。有時某些人看似一夜成功,但是如果你仔細看看他們過去的奮鬥曆史,就知道他們的成功並不是偶然、幸運所致,他們也是這樣一步步走來的。

因此,請千萬記住一點:任何事情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逐步提升的階段性過程,任何宏偉目標的實現都需要一個逐步積累的時期,攀登高峰的成就也是從低處一點一點爬上了的。

成功無捷徑,別總想著投機取巧

聰明並不代表智慧。很多人在不同的方麵都有些小聰明,但卻難以成為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一個人如果把心思過多地用在小聰明上,他必定沒有精力去開發和培植他的大智慧。聰明和智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智慧有益無害,聰明益害參半,把握得不好的小聰明則貽害無窮。

喜歡耍小聰明的人,往往樂於追逐眼皮底下的急功近利,看不到長遠的根本利益。相反地,具有大智慧者很少會在眾人麵前炫耀自己的聰明才智,他們更不會自作聰明地幹一些實際上愚蠢至極的事情。真正的聰明者不需要通過投機取巧來加以表現,自作聰明者常常反被自以為是的小聰明所累。

從前有個小男孩,非常聰明,但在長久的誇獎聲中,他漸漸地開始偷懶,想靠投機取巧來獲得成功。

這天,小男孩有幸和上帝進行了對話。

小男孩問上帝:“一萬年對你來說有多長?”

上帝回答說:“像一分鍾。”

小男孩又問上帝:“一百萬元對你來說有多少?”

上帝回答說:“相當一元。”

小男孩對上帝說:“你能給我一元錢嗎?”

上帝回答說:“當然可以。請你稍候一分鍾。”

一位哲人說過:“投機取巧會導致盲目行事,腳踏實地則更容易成就未來。”我們的成功需要智慧,更需要腳踏實地地付出。人要站的牢才會走得穩,投機取巧走捷徑或許在一時能得到好處,但是因為沒有厚實的基礎,腳步太過於輕快,導致的結果隻會是在長途跋涉中落後於別人。作為一個渴望獲得成功的人來說,身處低處眼光也應該永遠看向前方,但是前進的道路卻在我們腳下,隻有實實在在地走好每一步,才能走得更遠、站得更高。

世界上絕頂聰明的人很少,絕對愚笨的人也不多,一般人都具有普通的能力與智商。但是,為什麼許多人都無法取得成功呢?

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們習慣於投機取巧,用小聰明來替代所必須要付出的心血,不願意付出與成功相應的努力。人們都懂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可是一旦攤上自己做事,馬上就又回複到“投機取巧”的“捷徑”上來了。

投機取巧會使人墮落,無所事事會令人退化,隻有勤奮踏實地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和樂趣。成功者的秘訣就在於他們能夠摒棄“投機取巧”的壞習慣,無視那些小聰明,用自己的努力開創屬於自己的輝煌。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聰明是好事,但要用在適當的地方,才能顯示出其真正的價值,想投機取巧、不勞而獲,“聰明”隻能把你扯入失敗的深淵。

趕走浮躁,認真做好每件事

浮躁的人在人生低穀時也想著早早地走出來,希望走命運坦途,可是他不能定下心來,左顧右盼就是不肯下苦功、努努力,結果多年過去,自己還在原地躑躅。可以說從低點起步的人想要做出成績,就必須趕走這種浮躁的心理。

不管做什麼樣的人,窮人或富人,官員或普通百姓,都不可有勢利氣,就是說不要折屈自己的人品去趨炎附勢。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從藝還是經商,務農還是做工,都不可有粗浮心,就是不可有粗枝大葉、馬馬虎虎、浮躁不踏實的心態。

美國成功學家馬爾登說過,馬馬虎虎、敷衍了事的浮躁心態,可以使一個百萬富翁很快傾家蕩產。相反地,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是認認真真、兢兢業業的。追求精確與完美,是成功者的個性品質。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家皮貨商訂購一批羊皮,在合同中寫道:“每張大於4平方尺、有疤痕的不要。”注意,其中的頓號本應是句號。結果供貨商鑽了空子,發來的羊皮都是小於4平方尺的,使訂貨者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經濟損失慘重。

“粗心”、“懶散”、“草率”,這樣一些評價送給生活中成千上萬的失敗者毫不為過。有多少人,包括職員、出納、教師、編輯,甚至大學教授,都是因為粗心馬虎而犯下錯誤。

相反地,做事認真,則能幫助一個人獲得成功。法國作家大仲馬有一個朋友,他向出版社投稿經常被拒絕。這位朋友就來向大仲馬求教。大仲馬的建議很簡單:請一個職業抄寫人把他的稿子幹幹淨淨謄寫一遍,再把題目做些修改。這位朋友聽從了大仲馬的建議,結果他的文章就被一個以前拒絕過他的出版商看中了。再好的文章,如果書寫太潦草,誰會有耐心去拜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