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根本,打下的基礎牢固,才更能經受風雨的洗禮;一步一個腳印才走得紮實,也是走出底層的捷徑;步步為營方能步步贏。懶惰和偷機取巧雖然會讓你享受一時鬆閑,但卻需要你以後花更多的時間來彌補,而且“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一旦你因為自身不努力而丟掉機遇,很可能會因此抱憾終生。
一步一個腳印就是走出底層的捷徑
一步一個腳印,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這就是走出底層的捷徑。決心從低點起步的人不會妄想著一步登天,他們懂得“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切成績都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需要腳踏實地地潛下去,把上級交予的任務完成得無可挑剔,這樣才會獲得青睞,才能受到提拔,而且這種腳踏實地的作風會給上級留下良好的影響,對未來的發展也是極為有利的。
一個人告別學校,步入社會,如果你沒有特殊的背景,那麼,你職業生涯的第一步就是打工,而且往往要從最底層幹起。一般人在這個人生的第一個轉型期會感到不適應,本來嘛,在學校裏,社會上所發生的一切隻是你評判的對象,現在,你要置身其中,與那些你曾經那麼強烈喜愛、反對、厭惡,當然還有曾漠視過的人和事為伍,與他們同呼吸,共生活,你首先會失去一段客觀評價他們的距離,然後你會失去一份平常心,你會看到那麼多的事情不順眼,你會感覺到從未有過的壓力和失落,你會體味到一個打工者的卑微和無奈……
如果把一個公司所有打工人員的構成比喻為一座金字塔,高高在上居於塔尖的是總經理,伏在塔底、默默耕耘、人數眾多,支撐著塔身的是公司中最為普通的職員。如果你剛剛走上社會,你最容易關注到塔尖上榮光無限的老總們,而常常忽視了這些老總從塔底走向塔頂的過程。
事實上,無論是誰,包括那些叱吒風雲的商場精英,都有一個在最底層逐漸適應的過程。但是,誰能正視自己、盡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誰就能脫穎而出,盡量縮短這個適應期。
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機遇和不一樣的成功。但有一點是一樣的:走好你的第一步,隻有這樣,你才能在人生的階梯上步步升高,直至頂點。
雖然你身在底層,你的工作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你也許還有許多的失落和怨言,但是,你一定不能看不起你的工作。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勞動是那樣的卑賤,那麼你永遠也不會從自己的勞動中學到經驗和技能,也就永遠不可能獲得事業的成功。
伯格和赫爾·凱恩在公司裏學曆是最高的,本以為到公司就會受到重用,進入重要崗位。可是安排下來的工作,令他們大失所望,他們仿佛成了雜務工。於是伯格開始厭倦這份工作,常常打電話和留意招聘信息,隨時準備跳槽,工作扔到一邊,常常缺勤;赫爾·凱恩雖然心裏不痛快,卻仍然安心工作、任勞任怨,把它作為鍛煉自己的機會,相信總有一天會贏得認可。他還深入了解公司情況,豐富自己的業務知識,熟悉工作內容。五個月後,赫爾·凱恩被調到重要崗位,結束了單調而乏味的工作。而伯格還沒找到其他工作,卻已經被辭退。
今天,同樣還有許多人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低人一等的。他們身在其中,卻無法認識到其價值,隻是迫於生活的壓力而勞動。他們輕視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自然無法投入全部身心。他們在工作中敷衍搪塞、得過且過,並將大部分心思用在如何擺脫現在的工作環境上。這樣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不會有所成就。
所有正當合法的工作都是值得尊敬的,隻要你誠實地勞動和創造,沒有人能夠貶低你的價值,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那些隻知道要求高薪,卻不知道自己應承擔責任的人,無論對自己,還是對老板,都是沒有價值的。
某些工作也許看起來並不高雅,工作環境也很差,無法得到社會的承認。但是,請不要無視這樣一個事實:有用才是偉大的真正尺度。在許多年輕人看來,公務員、銀行職員或者大公司管理人員才稱得上是紳士,他們甚至願意等待漫長的時間去謀求一個公務員的職位。但是,花同樣的時間他們完全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在現實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價值。
當然,人都想往高處走,身在底層,心試應該站在最高處。隻有給自己立下遠大的誌向,才會有奮鬥的目標。否則渾渾噩噩地過日子,那豈不是虛度光陰嗎?但不是說誌向要愈高愈好,因為所立下的誌願若超出自己的能力,或脫離了現實範圍,也就成了妄想。“先衡量自己的工作能力,設計長遠目標;從工作實際出發,製訂長遠的計劃,一日一日地逐步去執行,才能達到理想。”這就是克拉博士給公司員工的臨別贈言,告訴我們有目標還得有實際行動,從低點起步,就得嚴格執行自己的計劃,這樣才能完成目標,完成定位,真可謂是語重心長。
切勿好大喜功,分段實現目標
沒有工作目標的人,注定提升不了自己,更談不上什麼成功,但如果工作目標過大,你就要學會把大目標分解成若幹個具體的小目標,否則,很長一段時期仍達不到工作目標,就會讓你覺得非常疲憊,繼而容易產生懈怠心理,甚至你可能會認為沒有成功的希望而放棄你的追求。
如果分解成具體的小目標,分階段地逐一實現,這樣達到預定的小目標耗費的力氣就小得多,也容易嚐到成功的喜悅,繼而產生更大的動力去實現下一階段的工作目標,不要說“笑到最後才是笑得最好的人”,經常讓自己笑一笑,分階段的成功加起來就是最後的成功。
美國芝加哥有一位青年叫雷恩,25歲的時候,因失業而挨餓,他白天就在馬路上亂走,目的隻有一個,躲避房東討債。
一天他在42號街碰到著名歌唱家夏裏賓先生。他在失業前,曾經采訪過夏裏賓先生。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夏裏賓先生竟然一眼就認出了他。“很忙嗎?”他問雷恩。
雷恩含糊地回答了他,他看出了雷恩的際遇。“我住的旅館在第1號街,跟我一同走過去好不好?”“走過去?但是,夏裏賓先生,60個路口,可不近呢。”“胡說”,他笑著說,“隻有5個街口。”“…”,雷恩不解。“是的,我說的是第6號街的一家射擊遊藝場。”
這話有些答非所問,但雷恩還是順從地跟他走了。“現在,”到達射擊場時,夏裏賓先生說,“隻有11個街口了。
不多一會,他們到了卡拉奇劇院。“現在,隻有5個街口就到動物園了。”
又走了12個街口,他們在夏裏賓先生的旅館停了下來。奇怪得很,雷恩並不覺得怎麼疲憊。
夏裏賓先生給他解釋為什麼不疲憊的理由:“今天的走路,你可以常常記在心裏。這是生活藝術的一個教訓。你與你的目標無論有多遙遠的距離,都不要擔心,把你的精神集中在5個街口的距離,別讓那遙遠的未來令你煩悶。”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上,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的奪得了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勝時,他隻說了“憑智慧戰勝對手”這麼一句話,當時許多人認為這純屬偶然,山田本一是在故弄玄虛。
兩年後,在意大利國標馬拉鬆邀請賽上,山田本一再次奪冠。記者又請他談經驗,性情木訥的山田本一還是那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許多人對此迷惑不解。
10年後,山田本一在自傳中解開了這個謎。他是這麼說的:“最初,我把目標定在40公裏外的終點線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後來,每次比賽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看一遍,並畫下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終點。比賽開始後,我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裏前賽程,就被我分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完成了。”
許多工作之所以會半途而廢,常常不是因為困難大,而是成功的距離較遠,正是這種心理上的因素導致了失敗,把長距離分解成若幹小段,逐一跨越它,就會輕鬆許多,同樣把目標分階段可以讓你清楚當前該做什麼,怎樣能做得更好。
就像我們小時候寫作文,題目是將來長大做什麼?有的同學就說:“我長大了要做偉人。”這個目標就有點太龐大,太籠統了。目標必須分階段實現,比如你想把英文學好,那麼你就訂一個目標,每天一定要背10個單詞、一篇文章,要求自己在一年之內能看懂英文書報,由於你定的目標具體到每一個階段,並能按部就班去做,目標就容易達到。
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我們都會有自己的目標,達到目標的成功關鍵在於把目標細化、具體化,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不管你是一名怎樣的員工,心中要完成多麼大的工作目標,請學會階段性的成功工作方法,然後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不要急於即刻包打天下。這也是另外一種從低點起步的方式——首先做好小目標,然後完成大目標。
不要犯眼高手低的毛病
有些人總是有很高的夢想,他們不屑於眼前的這些小事。旁人在他們眼中,也大多是一群庸庸碌碌之輩,談不上有什麼共同語言。但在最初交往時,人們往往會被他們表麵的雄心壯誌所迷惑,老板也會認為他們是難得的棟梁之才。而事實上,他們眼高手低,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自己宏偉的夢想中,卻不懂得從低點起步,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長此以往,他們不能也不會做出什麼成就,曾經的雄心壯誌難免會變成同事們茶餘飯後的玩笑。除非他們翻然悔悟,奮起直追,否則,等待他們的往往是慢慢沉淪,或者跳到其他的公司去繼續發牢騷,即使這樣,同樣的悲劇也難免再次上演。
郭英畢業於某大學外語係,她一心想進入大型的外資企業,最後卻不得不到了一家成立不到半年的小公司“棲身”。心高氣傲的郭英根本沒把這家小公司放在眼裏,她想利用試用期“騎馬找馬”。
在郭英看來,這裏的一切都不顧眼——不修邊幅的老板,不完善的管理製度,土裏土氣的同事……自己夢想中的工作可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啊。“怎麼回事?”“什麼破公司?”“整理文檔?這樣的小事怎麼讓我這個外語係的高材生做呢?”“這麼簡單的文件必須得我翻譯嗎?”“就一篇小報告而已,為什麼自己不寫要我幫忙呢?”“噢,我受不了了!”
就這樣,郭英天天抱怨老板和同事,雙眉不展、牢騷不停,而實際的工作卻常常是能拖則拖,能躲就躲,因為這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根本就不在她思考的範圍之內,她夢想中的工作應該是一言定千金的那種。嗬,夢想為什麼那麼遠呢。
試用期很快過去了,老板認真地對她說:“我們認為,你確實是個人才,但你似乎並不喜歡在我們這種小公司裏工作,因此對手邊的工作敷衍了事。既然如此,我們也沒有理由挽留你。對不起,請另謀高就吧!”
被辭退的郭英這才清醒過來,當初自己應聘到這家公司也是費了不少力氣的,而且,就眼前的就業形勢,再找一份像這樣的工作也很困難啊。初次工作就以“翻船”而告終,這讓郭英萬分失望與後悔,可一切都已晚矣!
有些員工則不同,他們也有很高的夢想,但他們不會每天都深陷於幻想中難以自拔,他們會製訂好切實可行的計劃,從現在的工作開始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並這樣毫不鬆懈地堅持下去。他們知道除非是他們努力把事情做成,否則什麼也不會發生。就這樣,他們一步步地默默努力著。即使原本起點很低,但一天一點進步,就會慢慢縮短與目標的差距。終於有一天,他們晉升成為公司的骨幹,所有人都不禁會大吃一驚,但仔細回想,這一切其實純屬正常,畢竟天助自助者。夢想對於他們,已經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
李妍大學一畢業就去了南方,然後順利地在一家跨國公司找到了一個職位。上班的第一天,李妍就發誓要讓自己成為公司裏的不可缺者之一。
李妍負責的工作是檔案管理,資源管理專業出身的她很快就發現了公司在這方麵存在的弊端。她開始連夜加班,查閱大量資料,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寫出一份係統的解決方案,並將公司內部工作運行流程、市場營銷方式以及後勤事務的規範,也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方案,然後一並發到行政經理的電子信箱中。沒過幾天,行政經理就請她到公司的餐廳喝咖啡,離開時語重心長地拍了拍她的肩頭:“公司對勤奮的人,向來是給予足夠的空間施展才華的,好好努力。”
李妍更加努力工作。公司想競標一個大商廈周圍的霓虹燈方案,同事們整天翻案例找朋友,忙得焦頭爛額。李妍白天做自己分內的工作,晚上卻通宵不眠熬紅了眼做方案文書。競標前一天交方案時,李妍去得最晚,行政經理不解:“你們部門已經交來了。”李妍充滿信心地看著他說:“這是不一樣的!”競標的當天,各種方案一下子被否決掉好幾份,公司高層開始緊張,決定試試李妍的方案。這一試讓李妍為公司立下了汗馬功勞。
第二天,消息就傳遍了整個公司,大家都知道了人事資料管理科有個叫李妍的人很出色。一個月之後,公司人事大調整,原來的部門經理調到別的部門,新來的行政任命文件上赫然印著李妍的名字。在同事們複雜的眼光裏,李妍收拾好自己的東西,邁著悠閑的腳步走進了18層那間豪華的辦公室。
想一想你周圍的人們,像郭英或者李妍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應該都不在少數。也許你會對那些剛開始豪情萬丈的人充滿由衷的向往,忍不住在心中勾畫起自己的藍圖來。這樣做是沒有錯,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理想,但理想一定要切合實際,更重要的是,你要做好行動的計劃和準備,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理想。因此,那些像蜜蜂般踏實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成績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畢竟,每個人來公司都是要做一些事情的,隻有空想是不行的,如果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的夢想中,以至於耽誤了正常的工作,想做的還做不到,該做的又不去做,老板會繼續需要你嗎?同事們會視而不見,毫無怨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