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細微之處見精神,小事大有可為(1 / 3)

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集小善則為大善,集小惡則成大惡。不注意小事,就難免因小失大,就難免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凡事無大小,如果小事做不好,很有可能耽誤了大事。一些根本就不起眼的小節,也有可能成為你成就大事的絆腳石。一心渴望成功、追求成功,成功可能反而了無蹤影;低點起步,耐住平淡,認認真真地做好每個小節,成功卻會不期而至。

莫以事小而不為

大事幹不了,小事又不願幹,很多心高氣傲的年輕人都是這樣,到頭來,小事錯過了,大事也隻能眼睜睜地成為他人的囊中之物。歸根到底,是因為這些人不明白,小至個人,大到一個公司、企業,它們的成功發展,都是來源於平凡工作的積累。因此不要看輕任何一項工作,沒有人可以是一步登天的。當我們認真對待並做每一件事時,我們會發現自己的人生之路越來越廣,成功的機遇也會接踵而來,你的地位也會逐漸從低走向高。

人如果能一心一意地做事,世間就沒有做不好的事。這裏所講的事,有大事,也有小事,所謂大事與小事,隻是相對而言。很多時侯,小事不一定就真的小,大事不一定就真的大,大事小事可能很有關聯,小事積成大事。關鍵在做事者的認識能力。某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對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其實連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大事也是很難成功的。

先哲們常教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是因為先哲們明白,“小事正可於細微處見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產生做大事的氣魄。”不要小看做小事,不要討厭做小事。隻要有益於工作,有益於事業,人人都從小事做起,用小事堆砌起來的事業大廈就是堅固的,用小事堆砌起來的工作長城就是強硬的。

有位女大學生,畢業後到一家公司上班,隻被安排做一些非常瑣碎而單調的工作,比如早上打掃衛生,中午預訂盒飯。一段時間後,女大學生便辭職不幹了。她認為,憑她的學曆,不應該蜷縮在廚房裏,而該幹更重要的事。可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普通的職員,即使有很好的見解,通常被重用前也要有一段讓人認識你的時間。

一般人都不願意做小事,但成功者與一般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願意做別人不樂意做的小事情。懂得成大事要從小事做起,要當經理就得從掃地開始做起的道理。隻要我們每件事都多做一點,每一件別人不願意做的小事,我們都自願地去多做一點,我們的成功率一定會高於那些擺空架子的人。

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曾經有一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沒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如此努力宣揚公司聲譽的職員,我要見見他。”於是,洛克菲勒邀請阿基勃特共進晚餐。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

也許,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眼中,阿基勃特簽名的時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這實在是小事一件,甚至有人會嘲笑他。可是這件小事,阿基勃特卻做了,並堅持把這件小事做到了極致。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華、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後,他卻升任為了董事長。可見,任何人在取得成就之前,都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去努力,不斷做好各種小事,才會達到既定的目標。

一個人的成功,有時純屬偶然,可是,誰又敢說,那不是一種必然呢?恰科是法國銀行大王,每當他向年輕人談論起自己的過去時,他的經曆常會喚起聞者深深的思索。人們在羨慕他的機遇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一個銀行家身上散發出來的特質。

還在讀書期間,恰科就有誌於在銀行界謀職,但接二連三地碰壁。有一天,恰科來到一家銀行,“不知天高地厚”地直接找到了董事長,希望董事長能雇用他。然而,他剛與董事長一見麵,就被拒絕了。對恰科來說,這已是第52次遭到拒絕了。當恰科失魂落魄地走出銀行時,看見銀行大門前的地麵上有一根圖釘,他彎腰把圖釘拾了起來,以免傷到路人。

回到家裏,恰科仰臥在床上,望著天花板直發愣,心想命運為何對他如此不公平,連讓他試一試的機會也沒給,在沮喪和憂傷中,他睡著了。第二天,恰科又準備出門求職,郵遞員送來一封信,拆開一看,正是銀行的錄用通知。恰科欣喜若狂,甚至有些懷疑這是否在做夢。

原來,昨天就在恰科蹲下身子去拾圖釘時,被董事長在樓上看見。董事長認為如此精細謹慎的人,很適合當銀行職員,所以,改變主意決定雇用他。正因為恰科是一個對一根針也不會粗心大意的人,因此他才得以在法國銀行界平步青雲,終於有了功成名就的一天。

於細微處可見不凡,於瞬間可見永恒,上麵說的都是一些“舉手之勞”的事情,但不一定人人都願意“舉手”,或者有人偶爾為之卻不能持之以恒。

“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做好小事是身處低處的人向上攀登的法寶,是毅然走向高點的堅強,是基層人員都必須具備的能力,我們應該把從小事做起養成一種習慣。不積矽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雖然不執著於小事是一種遠大的抱負,但若因此看不起而不去做小事就是一種無知了。

做好小事才能有做大事的資本

高位者忙忙碌碌,忙的是大事,低位者,忙忙碌碌,忙的大多是小事,但做不好小事的人,大事更不能掌控全局,隻有做好了小事,吸取經驗,才能負得了大事的重壓,這是每一個願意從低點起步的人必須首先明白的道理。

很多時候,小事不一定就真的小,大事不一定就真的大,關鍵在於做事者的認知能力。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對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其實連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大事是很難做成功的。一步一步走,才能走出一條長遠的路來。

德國商人施密特本是一個退役軍人,在醫院療養期間,他讀了《思考和致富》一書,深受啟發,他很想實踐一下書中所說的話,通過自己的努力變成一個有錢人。

一天護士把他洗好的衣服幫忙取回來了,洗好的衣服都折疊在一塊硬紙板上,以保持它的平整,避免起皺。施密特受到了啟發,有了一個新奇的想法。他從洗衣店那裏得知這種襯衣紙板每千張的價格是4馬克。他想以每千張1馬克的價格出售紙板,但要在每張紙板上登廣告。登廣告的費用由他負擔。他的朋友都潑冷水,覺得這種小生意不劃算,賺不著錢。但施密特卻不這樣看,他知道自己有更大的目標,但是什麼樣的目標都要從小事做起。

從療養院出來後,他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行動中,把想像的事情變成了現實。

過了一段時間,施密特的客戶越來越多,他自己也積累了一些經驗,這時,他決定把生意做得再大一些。他發現襯衣上的紙板一旦被撤除後,就不會被洗衣的顧客所保留。怎樣才能使顧客保留登有廣告的紙板呢?他又想出了一個新辦法:在襯衣紙板的一麵仍然印廣告,另一麵印上有趣的兒童遊戲或主婦菜譜、字謎、諺語、小常識等。這一招果然很奏效。許多家庭主婦不等衣服穿髒就又送到洗衣店去洗。洗衣店老板一看生意多了起來,也很高興,十分願意定購施密特的紙板,因此施密特的生意也跟著越做越大。

隻有心存遠大誌向,才可能成為傑出人物。但要成功,光是心高氣傲遠遠不夠,還需要從低處做起,從小事做起。如果你一直不被人重視,不妨降低一下自己的目標,從最基層的事做起,終有一天你會擁抱成功。

世間萬物無不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演變而來,這樣的道理人人皆曉。然而,如今仍有人輕視他身邊的小事,仍不相信那些“沒什麼大不了”的小事對於造就一個成功者具有多麼大的重要性。下麵這個人的成功也是由做小事開始的。

許多日本人都知道廣東人徐子安的“安記”粥店。徐子安本來是個船員,25歲的時候離開了家鄉廣東,來到日本。剛到日本的時候,他也曾經雄心勃勃,想幹一番大事業。他把目光盯在日本著名的大老板們身上,羨慕人家的機遇好,他祈禱自己也能找到幾件大事來做。可是,等待、尋覓了一段時間後,他認識到要做大事並不是那麼容易的,許多大事都是從小事開始的。於是,他決定從小事做起。

他發現日本橫濱的唐人街上住著很多華僑,就在那裏開了一家小小的粥店。賣粥能賺幾個錢?人們都笑他目光短淺,胸無大誌。可是,徐子安卻幹得很起勁。他熬粥很有自己的方法。他先用豬骨頭、雞骨頭燉湯,再把湯過濾好備用。前一天晚上,他就把米洗好淘好,泡在水中,第二天天還沒亮,大約4點多鍾他就起來熬粥。為了把粥熬好,需要用文火,並且長時間守在爐火邊,直到粥變成了泥糊狀才行。華僑們都特別喜歡徐子安的粥,每天早上8點鍾,徐子安的小粥店門前都排了長長的隊伍。

苦心經營了3年後,徐子安積攢了一些資金,他把店麵擴大了,還在三島設立了分店。每一個成功者,在他們的身上可能存在著很多共性,不輕視小事,凡事從小事做起就是他們的共性之一,它是我們每一個人值得借鑒的寶貴經驗。

眼前的小事或許正是將來大成就的幼苗和基石,眼前的窘境也許正是攀登高峰前對你的磨礪,眼前的黑暗也許正是光麵前的最後一刻。做好眼前的小事,在基層低處時牢牢打好基礎,你就是在為未來一飛衝天、飛黃騰達添加推動劑。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歐洲有一句諺語:“最大的東西,最初往往是最小的。”那些能夠從小事中看到未來的是智者,那些能夠把小事最終變成大事的人更是智者。在地裏播下種子,不久會生根發芽,最終長成參天大樹。那些最初懂得播下種子的人是智者。

無論何時都要記住,不要輕視看似卑微細小的東西。偉人們常常對小事或平凡處非常重視,因為他們非常清楚,無論什麼驚天動地的創舉,都是由很小的事情開始的。一些看似無謂的選擇其實是奠定我們一生重大抉擇的基礎。古人雲:“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無論多麼遠大的理想,偉大的事業,都必須從小處做起,從低處、平凡處開始。所以對於看似瑣碎的選擇,也要慎重對待,考慮選擇的結果是否有益於自己樹立起的遠大目標。

《道德經》有雲:“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這句話就是講: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小事著手。從最容易的地方開始。一些大事,都是從一些細節開始做的。聖人做事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們不會一開始就去做大事,他們懂得成功要從低點開始的道理,並且按照這樣的準則去做事。

其實這種做事方法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生時代,在學生時代就會有考試,每次考試的時候老師都會這樣說:要把一些簡單的題目做好,要從最容易的題目入手,如果一開始就去做很難的題目,既浪費時間和精力也不會有很好的效果。在生活中,我們做事情同樣是一種考試,也應該按照這樣的思路來行事,這樣才能考出好成績。

仔細觀察周圍的人就會發現,每逢節日人們都要給家人、親友、老師或同學打電話問候,信任和感情都是從這樣的小事中培養出來的。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是三國時期劉備對兒子的教誨,這句話恰當地說明了小事的重要性。如果你知道一些事情不好,但由於隻是一些小事情,就覺得無所謂,這樣日積月累,你就會慢慢地被侵蝕掉。有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是如果認認真真去做,你會發現它對於你的成功非常重要。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可以看成是對這句話的最好注解。

勿以善小而不為的一個很有名的例子就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創始人福特。

福特在大學畢業以後,去應聘汽車公司中的職位,因為和他同時去應聘這家公司的三四個人的學曆都比他高,他覺得自己沒什麼希望了。他當時隻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的,一進董事長辦公室,他發現地上有一張廢紙,就彎腰撿起來丟進了廢紙簍,然後才走到董事長的辦公桌前,說:“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笑著對他說:“很好,你已經被我們錄用了。”福特感到很意外,問為什麼自己能有這樣的機會。董事長說:“前麵三位的學曆比你高,但是他們隻能看見大事,而看不見小事。而忽略小事,大事也一定看不周全,這種人是不會成功的。”福特就這樣進了這家公司。

福特隻是在不經意間做了一件別人都不願意做的小事,卻很輕鬆地為自己敲開了成功之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因為小中可以見大,從小事當中就能夠看出一個人的人品。正像我國古代有一句名言說的一樣:“窺一斑而知全豹”、“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那位老板正是從一件小事情上看到了福特的良好人品,而人品又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素質。

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後行,不能掉以輕心。真正智慧的人做任何事情時都會經過周密的觀察與思考,因為世間的事情都不是單純地存在,而是互相關聯的,猶如鎖鏈般一環緊扣一環。若在小事情上麻痹大意,往往會影響到許多大事情的實施,正所謂“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人們常常不屑去做一些小事情。總是覺得太小,沒有意思,但是“汪洋大海,彙聚於小溪”的道理卻是眾所周知的,隻是不少人並沒有從中受到教益。因此我們要大聲疾呼:小事不小,須三思而後行。老子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正是告訴我們,低點起步,慢慢積累,做好小事,成就非凡。

從細節處用心做別人做不到的事

現在的社會大量充斥著浮躁和急功近利之風,缺乏關注細節的務實精神是當代很多人的通病。其症狀大多是: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說得多,做得少;大事做不來,小事不想做。這些人整日幻想著一夜成名、一舉成功的美夢,卻從不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

一個公司,老板隻有一兩位,底下的員工卻又一堆,社會也是這樣的金字塔結構,功成名就的人少,底層溫飽度日的人多。作為一個從低點起步的人,想要在眾多同行中鶴立雞群,就要想別人沒有想到的,做別人沒有做到的。隻有以小事為突破口,在細節處下足功夫,在別人忽略之處做足文章,你才能在與別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有這樣兩位秘書:在幫領導購買到車票之後,一位秘書隻是把一大把車票直接交上去,這樣一來,車票雜亂無章,不但不容易查清時刻,而且容易丟失;另一位秘書卻把車票裝進一個大信封,並且在信封上詳細地注明列車的車次、座位號和起程、到達的時刻。很顯然,後一位秘書是一個有心人,她很注重細節,雖然隻是在信封上寫了幾個字而已,卻方便了領導,並大大節省了領導的時間。

正是因為後一位秘書能在在細節上下足功夫,那她能夠得到老板的青睞也是理所當然的事。而下麵這個小職員的提升,與那位秘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日本大阪的一家公司裏,一位小姐專門負責客商的接待工作。其中,一家德國公司與她所在的公司有重大的業務往來,因此,德國公司的經理必須經常往返於大阪和東京之間,而訂票的工作也就順理成章地由那位小姐來承擔。但令那位德國經理感到奇怪的是,每次他坐車去大阪時,他的座位總是靠近右側的車窗;而當他返回東京時,座位卻總是靠近左邊的車窗。並且次次如此,從來沒有一次例外。

有一次,他終於忍不住地問了這位小姐。小姐微笑著對他說:“我想來到日本的外國客人肯定都喜歡看到富士山那雄偉的身姿,所以我就給您做了這樣的安排。這樣,您就可以在每次坐車時都能看到富士山了。”

聽到她的回答,德國經理倍受感動。他認為,這家公司的員工的工作如此細致入微,就連這樣的小事都能夠想到,那麼,跟他們合作自然是毫無差錯的了。於是,他很快給這家公司增加了二百五十萬歐元的貿易額。

人生無小事,每做一件事情實際上就是對自身素養、品行、學識進行一次修煉,千萬不要因為小或者低微就鄙視它,放棄將使你失去了一次修煉的機會,也減少了一次提高的可能。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他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時寫了傳記。他是一個牙買加黑人,開始時的第一份工作是進一個大公司當清潔工,因為在這種大公司裏牙買加黑人隻有一個工作可以做,那就是清潔工。他做每一件事都很認真、很快,他找到一種拖地板的姿勢,能把地板拖得又快又好,人還不容易累。老板觀察一段時間後就斷定這個人是個人才,然後很快就破例地對他進行了提升。這就是鮑威爾人生的第一個經驗: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年輕人容易好高騖遠,不屑於做日常工作中的瑣事。其實領導考察你,正是從小事開始,所以無論領導交給你的事多麼零散,或者根本不是你分內的事,你都要及時地、充滿熱情地處理好,即使領導不再追問,也不可不了了之,一定要給一個下文。這樣才能讓領導滿意,逐漸得到領導的信任和肯定,才會有“做大事”的希望,才能承擔住高處的繁忙與壓力。

崗位微不足道也不能輕視

常聽到一些年輕人感歎就業難,其實就業並不難,隻要他們不輕視平凡的工作,願意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崗位上辛勤努力,他們也同樣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現在的年輕人剛邁出校門踏入社會時,總對自己的期望很高,不願意低下頭來幹平凡的工作,不屑於處理許多細碎問題,總想一步登天。在他們眼裏自己是天之驕子。殊不知,自己看到的隻是象牙塔的那一圈。沒有想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所以他們常常認為自己一出校門就必定要成就一番大事業,找工作時總是挑最好的公司,遇到工作任務時也“挑大棄小”。認為大事情可以顯現自己的能力,小事情卻是浪費自己的時間。不過常常聽到很多公司的高級主管說,那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往往是小事情不做,大事情又做不好。想想也的確是這樣,生活中的天才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都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磨煉,沒有哪一個人在沒有學會走之前就開始跑的,不會處理小事情就不會處理大事情。

喬恩大學畢業後如願以償地進入了全美最大的現金出納機公司。但是看看他的工作吧,他被錄取為該公司電話遠端支持人員。簡而言之,就是別人在買了現金出納機後,遇到什麼使用上的困難時就打這個電話以求幫助。這是這個公司中小得不能再小的工作了。

作為一個大學畢業生,很難確保喬恩會堅持這份工作。不過,幾個月過去了,他愉快地告訴周圍的人,現在他幹得很起勁。

其實很簡單,就是喬恩認真地完成了老板交給他的第一個階段的初級工作,之後老板當然就交給他另一個更加重要的任務了。作為電話排障員,的確沒有更多的機會現場接觸儀器,但是要做一個優秀的排障員卻必須對儀器有相當深入的了解,所以對於排障員的要求其實相當高。但是,其他很多排障員,因為一天八小時全坐在電話椅上等待電話,所以對於儀器的處理他們僅僅停留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和公司發放的故障解除手冊上的答案。當然,這也不能埋怨他們,一天的時間全耗在等電話上,哪有更多的時間來尋求別的答案呢?但是,這樣一來,常常有很多問題並不能實際有效地解決,實踐和理論差距往往是很大的。

很多人都發現了這個問題,但是卻沒有人想去改變它。是啊,薪水不多,職位不高,認真按照公司發放的手冊工作就完全足夠了。

喬恩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他看到很多用戶遇到的困難在排障手冊上並沒有現成的答案,那麼,到底怎樣才能幫助這些用戶解決這些疑問呢?從此,每天下班後,喬恩就留下來細細地研讀從其他技術生產部門借來的技術書籍,每一個細節中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他都要弄得清清楚楚。慢慢地幾個月下來,喬恩對現金出納機有了相當詳細的了解。隨著自己的進步,他又不斷地要求自己,不斷地學習新的東西。漸漸地,越來越多的用戶願意把電話打給他。因為他們的困難在喬恩這裏總是能得到實際有效的解決。

很快,喬恩在用戶中居然有了很大的名氣。大家一傳十、十傳百,紛紛要求總機把電話轉到喬恩的分機上。喬恩的分機每天都快打爆了,而很多排障員卻一天也接不到幾個電話。公司總經理發現了這件事,一天他裝作一個客戶打電話尋求喬恩的幫助。總經理所提的問題自然是難上加難,但是,毫不例外,在喬恩這裏他得到了自己滿意的答案,同時他發現,喬恩的服務態度非常好。令他驚訝的是,一個小小的電話排障員,居然懂得這麼多技術上的知識,簡直比那些做了多年的技術人員了解得還多、還全麵。

年底,技術部經理離開了公司,這個大家垂涎已久的工作,老板到底會交給哪個人呢?總經理找到喬恩,詢問他是否願意調換到技術開發部工作,喬恩答應了。很快,他就在自己的電話桌上發現了調換工作部門的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