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積極主動完成任務助你從低處脫穎而出(2 / 3)

這些工作大部分都很簡單,哈伯德一度認為它們都是下賤而廉價的工作。後來,哈伯德知道自己錯了。這些工作潛移默化地給予他珍貴的教誨和經驗,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環境中,也不管哪種工作檔次,他都學會了不少東西。

拿在商店的工作來說吧,哈伯德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好雇員,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記錄顧客的購物款。然而有一天,當他正在和一個同事閑聊時,經理走了進來,他環顧四周,然後示意哈伯德跟著他。經理一句話也沒有說就開始動手整理那些訂出去的商品;然後他走到食品區,開始清理櫃台,將購物車清空。

哈伯德驚訝地看著這一切,仿佛過了很久才醒悟過來。經理希望哈伯德和他一起做這些事!這讓哈伯德明白自己是何等消極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此事使哈伯德受益匪淺。這不僅使他成為一名更優秀的雇員,還讓哈伯德從每一項工作中得到了更多的教益。這個教益就是一個人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在事業上要更上一層樓,不僅僅做別人安排做的事情。

一旦獲得了這個教益,以前哈伯德認為低俗的工作開始變得有意思起來。他越是專注自己的工作,學到的東西和克服的困難也就越多。後來哈伯德離開那家商店去上大學,但是這種經驗對他的人生和事業的影響是深遠的。他從一個旁觀者變成為一個認真負責的人。

每一位雇員在每一項工作中都要傾聽和相信這一點,你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好起來,就從今天開始,就從現在的工作開始,而不必等到遙遠的未來的某一天你找到理想的工作再去行動。

所謂的主動,指的是隨時準備把握機會,展現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現,以及擁有“為了完成任務,必要時不惜打破成規”的智慧和判斷力。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應該努力培養員工的主動性,培養員工的自尊心。自尊心的高低往往影響工作時的表現。那些自尊心低的員工,凡事隻求遵守公司規則,老板沒讓做的事,絕不會插手;而往往墨守成規自尊心強的員工,則勇於負責,有獨立思考能力,必要時會發揮創意,以完成任務。

主動自覺地去工作,勇於承擔更多的責任,你就永遠也不必擔心失掉工作。如果你能表現出勝任某種工作的素質,那麼報酬和晉升也就會隨之而來了。

多做一點就能在競爭中勝出

在實際工作中,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職工作是不夠的,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要快速地提升自我,要在分內工作之外,每天再多做一點事。

你沒有義務要做自己職責範圍以外的事,但是你也可以選擇自願去做,以驅策自己快速前進。主動是一種極珍貴、備受看重的素養,它能使人變得更加敏捷,更加積極。無論你是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員,“每天多做一點”的工作態度能使你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你的老板、委托人和顧客會關注你、信賴你,從而給你更多的機會。

每天多做一點工作也許會占用你的時間,但是,你的行為會使你贏得良好的聲譽,並增加他人對你的需要。

有幾十種甚至更多的理由可以解釋,你為什麼應該養成“每天多做一點”的好習慣——盡管事實上很少有人這樣做。其中兩個原因是最主要的:

首先,在建立了“每天多做一點”的好習慣之後,與四周那些尚未養成這種習慣的人相比,你已經具有了優勢。這種習慣使你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會有更多的人指名道姓地要求你提供服務。

其次,每天多做一點,還會鍛煉你的能力,就像如果你希望將自己的左臂變得更強壯,唯一的途徑就是利用它來做大量的工作。相反,如果長期不使用你的左臂,讓它養尊處優,其結果就是使它變得更虛弱甚至萎縮。

身處困境而拚搏,能夠產生巨大的力量,這是人生永恒不變的法則。如果你能把分內的工作多做一點,那麼,不僅能彰顯自己勤奮的美德,而且能發展一種超凡的技巧與能力,使自己具有更強大的生存力量,從而擺脫困境。

社會在發展,公司在成長,個人的職責範圍也隨之擴大。不要總是以“這不是我分內的工作”為由來逃避責任。當額外的工作分配到你頭上時,不妨視之為一種機遇。

提前上班,別以為沒人注意到,老板可是睜大眼睛在瞧著呢?如果能提早一點到公司,就說明你十分重視這份工作。每天提前一點到達,可以對一天的工作做個規劃,當別人還在考慮當天該做什麼時,你已經走在別人前麵了!

想成為一名成功人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既要學習專業知識,也要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麵,一些看似無關的知識往往會對未來起巨大作用。而“每天多做一點”則能夠給你提供這樣的學習機會。

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這就是機會。有人曾經研究為什麼當機會來臨時我們無法確認,因為機會總是喬裝成“問題”的樣子。每天多做一點,初衷也許並非為了獲得報酬,但往往獲得的更多。

對詹姆斯·波帕爾一生影響深遠的一次職務提升是由一件小事情引起的。一個星期六的下午,一位律師走進來問他,哪兒能找到一位速記員來幫忙——手頭有些工作必須當天完成。

詹姆斯·波帕爾告訴他,公司所有速記員都去觀看球賽了,如果晚來5分鍾,自己也會走。但詹姆斯·波帕爾同時表示自己願意留下來幫助他,因為“球賽隨時都可以看,但是工作必須在當天完成”。

做完工作後,律師問詹姆斯·波帕爾應該付他多少錢。詹姆斯·波帕爾開玩笑地回答:“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約800美元吧。如果是別人的工作,我是不會收取任何費用的。”

律師笑了笑,向詹姆斯·波帕爾表示謝意。詹姆斯·波帕爾的回答不過是一個玩笑,並沒有真正想得到800美元。但出乎詹姆斯·波帕爾意料,那位律師竟然真的這樣做了。6個月之後,在詹姆斯·波帕爾已將此事忘到了九霄雲外時,律師卻找到了詹姆斯·波帕爾,交給他800美元,並且邀請詹姆斯·波帕爾到自己公司工作,薪水比現在高出800多美元。

一個周六的下午,詹姆斯·波帕爾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球賽,多做了一點事情,最初的動機不過是出於樂於助人的願望,而不是金錢上的考慮。詹姆斯·波帕爾並沒有責任放棄自己的休息去幫助他人,但那是他的一種特權,一種有益的特權,它不僅為自己增加了800美元的現金收入,而且為自己帶來一項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職務。

因此,我們不應該抱有“我必須為老板做什麼”的想法,而應該多想想“我能為老板做些什麼”。一般人認為,忠實可靠、盡職盡責完成分內的任務就可以了,但這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對於那些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更是如此。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做得更多更好。一開始我們也許從事秘書、會計和出納之類的事務性工作,難道我們要在這樣的職位上做一輩子嗎?成功者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以外,還需要做一些不同尋常的事情來培養自己的能力,引起人們的關注。

如果你是一名物流公司管理員,也許可以在發貨清單上發現一個與自己的職責無關的未被發現的錯誤;如果你是一名郵遞員,除了保證信件能及時準確到達,也許可以做一些超出職責範圍的事情……這些工作也許是專業技術人員的職責,但是如果你做了,就等於播下了成功的種子。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因果法則。也許你的投入無法立刻得到相應的回報,但不要氣餒,應該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點,回報也許就會在不經意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現。

做一點分外工作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多學會一種工作,多熟悉一種業務,對你是有利無害的。同時這樣做又能引起老板對你的關注,你又何樂而不為呢?

舉手之勞卻有大收獲

俗話說:“潤物細無聲。”需要企業員工舉手之勞的地方,並不一定是企業生死攸關的大事,反而卻是那些看似並無大礙的小事兒。如果員工沒有舉手之勞的精神,注定企業遲早會被這些大家能做而未做的小事所拖累。

經常可以見到一些這樣的員工:一群人圍坐在一起聊天,公司的電話鈴聲此起彼伏,可就是沒有人去理會。問之,則曰:“還沒到上班時間不處理業務。”或回答:“肯定是找某某的,反正不是找我的,接了還要費事兒!”其實當時離上班時間僅差幾分鍾了,這些員工隻顧閑聊或者索性看雜誌。若是趕上下班的時間,就更沒人理會電話鈴了!生怕接了會是一塊“燙手的山芋”——大部分會是老板打來的,不是加班就是幫忙之類的額外任務。要不就是某位先生的太太,要求幫忙招呼一下某某……這些問題本來就是一些舉手之勞的小事,但卻能反映員工們的素質。

完成舉手之勞的事情體現在員工是否對公司和企業有責任心,而員工的責任心又是企業的防火牆。許多企業巨人轟然崩塌,與員工的這點兒敬業精神的缺失有很大的關係。假如一個企業裏的大部分員工,都沒有這種敬業精神和責任心,那麼這個企業肯定會舉步維艱,還會時不時的因為一些員工的疏忽出現一些“經濟危機”,員工們的這種習慣給公司造成的損失和影響是很大的。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個太陽的光輝,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一個員工如果沒有完成舉手之勞的精神,那麼他對待自己的工作就沒有應有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是一名不合格的員工。

一家很知名的企業招聘管理人員,來了不少應聘者。這些應聘者看起來都比較優秀。可是不論名牌大學畢業的大學生,還是在職場上打拚了多年的“老油條”,都是滿懷信心地進入麵試室,卻以垂頭喪氣和麵帶失望的神情而歸。

當所有的應聘者都麵試完了以後,主考官看看公司接待大廳裏還有好多麵試完的應聘者聚集著不願離去,他們都想弄明白沒有被聘上的具體原因。

主考官看著這麼多雙渴望的眼睛,給大家做了細致的解釋:“今天我們確實是想招聘一些合格的員工,事實上,你們每個人麵試時回答的問題都是一樣的——‘談談你對舉手之勞的看法?’,所有的應聘者說得都很不錯,也有不少人提出很多實實在在的建議,可是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在剛進公司接待室的時候,門口躺著的一把拖布?你們看看它是不是還安然地躺在地上,隻是位置稍微動了一下!可能是某位同誌嫌它礙事踢了踢吧,到現在依然沒有哪位應聘者能自覺地把它放到合適的位置。這注定了你們每位應聘者剛剛踏入接待室的時候,就已經被公司拒之門外了。就算你把‘舉手之勞’這個話題說得天花亂墜,不動手實施永遠都不能說明你們擁有‘舉手之勞’的工作習慣!”

這個招聘事例說明現在已經有很多公司開始注意這點了:員工的舉手之勞會對公司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他們在招聘員工的時候,才會設計這麼一個“局”讓招聘者自己往裏鑽。一是看看他們的觀察力,最重要的是看看他們能不能自覺地做這些不起眼的小事。

員工的舉手之勞所體現出來的責任感,到底能不能給企業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利益呢?看看下麵的故事就會明白了:

小林是千千萬萬個城市打工仔中的一員,他沒有太高的學曆,僅僅是初中畢業,農村出身的小林卻有著一身的好品質。

現在做到部門經理的小林已經今非昔比了,他回憶起當年被老板提升的原因時,還是感慨萬千地說:“其實我隻是做了一些舉手之勞的事情,沒想到就被老板提升了,當時真是有點偶然。那還是剛來城市第二年的一個夏天,由於自己學曆低,隻能在工地上做些賣力氣的活兒。當時正是在現在這個老板手下的建築隊上幹活,住在建築隊的集體宿舍裏,集體宿舍離建築工地也就一百多米的距離。突然有一天下起了大暴雨,我想到在工地上有一大批新近才運來的水泥還擺著呢!保管員是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我想他現在肯定是忙著搶救那批水泥和別的沒來得及蓋上的東西呢!二話沒說我就朝工地奔去,果不其然那個老人很吃力地拽著一塊大塑料布緩慢地移動著。畢竟保管員上了年紀而且那天的雨還很大,老人一個人看來有些吃不消。我趕緊搶上去和他一起忙活,老人也顧不上謝我。正當我們把水泥全蓋上,一切不能泡水的建築原料也收起來的時候,老板開著車趕到了。看著我和老人渾身都濕淋淋的,而那些建築材料卻沒有造成什麼損失很高興。當時老板還以為我是老人的親人來幫他的忙呢!問了老人才知道我就是這個建築工地的工人,而且還是主動來幫忙的。老板對我誇獎了一番還問了我的姓名,然後就離去了。沒想到第二天工地負責人就找到了我,讓我換件衣服跟著他去見老板。後來老板就不再讓我做賣力氣的活了,將我升任為公司的質量監督。老板還說我這樣的工人他用著放心。然後我就一步步做到了現在這個職位。”

小林的升遷是個偶然也是必然,假如員工在對待公司的舉手之勞的事情上順便做上一做的話,公司就會因此減少很多的麻煩和隱患,還會給別人帶來很大的方便。任何一個老板也會像任用小林一樣,放心大膽地用這樣的員工的!

樂於接受額外的任務

現代社會中的每個人幾乎都碰到這樣的問題:你手頭上還有工作,甚至還非常忙碌的時候,你的上司會突然給你安排一些額外的工作,而這些工作根本不屬於你負責的範疇,或者你的同事因為某種原因想讓你替他分擔一些工作,這個時候你該怎麼辦呢?

也許你開始還心存一絲僥幸:上司安排你額外的工作,可能會發給你一筆數目可觀的加班費,甚至為你加薪;至於同事呢,則會給你一些物質上的回報。結果情況是,誰都沒有任何表示,這件事跟報酬沒有關係,仿佛就是你份內之事。你該說“Yes”,還是“No”呢?

在工作中,全心全意、盡職盡責是不夠的,還應該比正常距離多走一英寸,自己份外的工作多做一點,比別人期待的再多做一點,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會給自己的提升創造更多的機會。

強尼先生最初為蘭特先生工作時,職務很低,現在已成為蘭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擔任其下屬一家公司的總裁。強尼先生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升遷,秘密就在於“樂於接受額外任務”。

有人曾經拜訪強尼先生,並且詢問其成功的訣竅。他平靜而簡短地道出了個中原由:“在為蘭特先生工作之初,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後,所有的人都回家了,但蘭特先生仍然會留在辦公室裏繼續工作到很晚。因此,我決定下班後也留在辦公室裏。是的,的確沒有人要求我這樣做,但我認為自己應該留下來,在需要時為蘭特先生提供一些幫助。”

“工作時蘭特先生經常找文件、打印材料,最初這些工作都是他自己親自來做。很快,他就發現我隨時在等待他的召喚,並且逐漸養成招呼我的習慣……”

蘭特先生為什麼會養成召喚強尼先生的習慣呢?因為強尼自動留在辦公室,使蘭特先生隨時可以看到他,並且誠心誠意為他服務。這樣做獲得了報酬嗎?沒有。但是,他獲得了更多的機會,使自己贏得老板的關注,最終獲得了提升。

一般人認為,忠實可靠、盡職盡責完成分配的任務就可以了,但這對於積極進取的人來說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對於那些想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人,必須做得更多、更好。

事實上,對你來講,多做一點並不是什麼難事,既然我們已經付出了99%的努力,已經完成了絕大部分的工作,再多增加“一點額外之事”又何妨呢?在實際的工作生活中,我們往往缺少的就是“樂於接受額外任務”所需要的那一點點責任,一點點決心,一點點敬業的態度和自動自發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