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時,我想聽您這樣說
藝術·生活
作者:黃美齡
六年前的金秋九月,我拉著行李箱來到北京師範大學的木鐸下,今年九月開學後,我就是一名研究生三年級的學生了,本科畢業時院係的、學校的畢業典禮講話猶在耳邊,研究生的畢業典禮就已經在明年的六月等著我了。每到畢業季,各大高校的畢業典禮講話可以說是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精彩,我常常從微信上讀到這些演講稿,從中獲得頗多教益。多讀了幾篇之後,我就會想,明年的六月,我可以期待怎樣的畢業典禮講話呢?
在畢業典禮上,演講者與畢業生們一起回顧母校發生的重要事件和取得的重大成績,一起細數熟悉的校園中曾留下身影與足跡的那些角落,會在即將離開母校的畢業生心中蕩起層層漣漪。而那些激情滿懷地展望未來、熱情洋溢地祝福明天的話語,也可以撫平畢業生們的離愁別緒與忐忑迷茫。偶爾一句俏皮活潑的網絡潮語也會引起同學們的會心一笑。但於我個人來說,畢業典禮上的講話既是校園生活的最後一課,也是邁向社會的第一課,我們的人生之書即將翻到全新而陌生的一頁,對未來我們滿懷期待,但又難免對未知的前路充滿擔憂與不安。所以,在畢業典禮上,我最想聽到的是那些將經驗溶於簡單的話語,是把智慧藏於平實的講述——就像圍爐夜話的朋友之間的談話那樣,簡單平實卻句句發自真心、出自真情。
我期待的畢業典禮講話是怎樣的呢?我最近仔細地思考了這個問題,有了一點自己的看法,為了避免我的說法太個人化,我也問過身邊同學的意見,總結一下就是,我們最期待的畢業典禮講話,在語言風格上“免華麗,貴質樸”——不需要排比押韻的慷慨陳詞,也不需要縱橫開合的高談闊論,淺近平易、明白易懂就很好。在內容上,我覺得最寶貴的是演講人自身的經驗和教訓,是那些也許可以讓我們在做人、做事上少走彎路的告誡,是針對初入社會的青年人所關心的問題的建議。在演講方式上,我覺得最能讓人記住甚至影響其一生的是用講故事的方式說出來的道理。
我期待的畢業典禮講話,是親切如友、質樸真誠的。前些天,我在微信上讀到今年清華大學施一公老師在生命科學學院畢業典禮上的講話,他開篇直言自己沒有事先準備講稿,而是想把在現場的最真實的想法告訴同學們,要跟大家講心裏話,“現場最真實的感受”和“心裏話”這幾個字就非常打動我。我想如果我當時在現場的話,我一定會好奇老師此時的真實感受是什麼,跟我的感受有什麼共鳴之處。修辭豐富、辭藻華麗的講話有時候也特別能調動大家的情緒,但是群情激昂之後卻很容易忘記演講者講了什麼內容,更難說能對學生們日後的人生之路產生引導和教育作用。倒是實實在在的,跟拉家常一樣的話最容易讓人聽到心裏去。
我期待的畢業典禮講話,可以是成功的經驗也可以是失敗的教訓,可以是對“錯誤”的告誡,也可以是對“正確”的建議,但無一例外都是出自演講者的親曆親見。給我們做演講的要麼是校長、院長,要麼是優秀校友……總之,都是在一定領域做出了卓越成就的長輩,我想即將走上新征途的同學們大概都跟我一樣,最想聽到師長們在麵對我們即將遇到的困惑和難題時是怎麼做的。北師大的啟功先生曾經寫過一首贈畢業生的詩,他說“入學初識門庭,畢業非同學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卻在生平。”對於剛剛畢業,即將從象牙塔踏入社會大課堂的我們來說,真正的學習可能剛剛開始。從單純美好的校園走上紛繁複雜的社會,最讓我們擔憂彷徨的就是前路漫漫,我們會遇到怎樣的挑戰、考驗和麻煩?我們又如何應對?在以後的各種十字路口,我們怎麼選擇?在什麼時候堅持自我,又在什麼時候變通調整?……我想,畢業典禮是我們從學生變為社會人過程中的一場“通過儀式”,在這一重要的儀式上,有著豐富人生經驗的師長跟我們分享他曾經走過的路,他遇到這些問題時的處理方式,無疑可以給我們引導和幫助。